姚寧 王娟
以腹部損傷為主的多發性損傷的臨床特點分析
姚寧 王娟
目的 分析以腹部損傷為主的多發性損傷患者的臨床特點。方法 從就診的以腹部損傷為主的多發性損傷的患者資料中隨機抽出45例為試驗組,再從單處腹部損傷的患者中隨機抽出44例為對照組,給予2組患者相同的一般常規治療,并且在術后進行一系列護理,比較2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結果 經過治療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1.1%,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以腹部損傷為主的多發性損傷的患者大多傷勢復雜,病情進展較快,可出現不同的應激反應,還可合并各種類型的休克,嚴重者可出現死亡,應及時有效地進行診斷和治療。
多發性損傷;腹部損傷;臨床特點
腹部是一個多臟器聚集的部位,包括完整的消化系統、肝臟、腎臟、胰腺和脾,因此,腹部的損傷一般會造成多臟器的損傷,增加了治療的難度,一旦出現合并其他部位的損傷,就更加難以治療,容易造成漏診或是誤診的情況[1]。因此,為了探究以腹部損傷為主的多發性損傷的特點、提高對該疾病的診斷率和治療的有效率,本院特進行了實驗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0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來東莞市厚街醫院就診的以腹部損傷為主的多發性損傷的患者資料中隨機抽出45例為試驗組,年齡20~49歲,平均(35.0±1.2)歲,其中男30例,女15例;再從單處腹部損傷的患者中隨機抽出44例為對照組,年齡21~50歲,平均(36.0±1.5)歲,其中男30例,女14例。2組患者的一般情況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針對不同損傷程度的患者給予合適的基礎治療:呼吸困難的患者給予氧氣,出血患者迅速給予清創止血,防止患者出現休克癥狀,并且進行診斷性胸腹部穿刺,胸腔閉式引流,骨折外固定,然后進行開腹手術,包括肝破裂修補、脾切除或修補、腸切除、胃部分切除、十二指腸憩室化、血管縫扎、結腸造瘺等。(2)對于所有患者在進行開腹手術后進護理:對于癥狀嚴重的患者必須進入ICU治療監護,對每例患者的術后的血流動力學情況進行嚴密地監測,一旦出現改變及時有效地給予糾正。預防患者術后因輸血而誘發的并發癥以及術后感染,注意維護肺、肝、心、腎各臟器的功能,確保引流管的通暢。在患者的飲食上要保證充足的營養支持,加強患者自身的體抗力,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加快恢復進程。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中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l5.0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1.1%,明顯低于對試驗組患者的3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腹部損傷患者經過治療出現的并發癥情況的比較[n(%)]
對病情做出迅速判斷,了解受傷機制及部位,檢查生命體征是腹部閉合性損傷合并多發性損傷的診斷的重點。例如:患者神志清楚,可行血、尿等常規檢查。多發性損傷是指由1個致病原因引起的2個或2個以上人體解剖部位一起出現的創傷,并且最少有1個部位的創傷可能威脅生命的創傷[2]。腹部的損傷可由多種原因引起,例如常見的撞擊傷、壓砸傷、銳器刺傷、墜落傷等,患者常常表現為腹部的疼痛,如有出血還可引起休克、感染,可分為閉合性和開放性損傷,是一種病情進展迅速的疾病[3]。腹部受到損傷的患者多數伴有比較嚴重的臟器損傷,例如腹腔實質臟器的損傷或者是大血管的破裂,導致患者大出血而休克甚至死亡,而如果是空腔臟器受到損傷而破裂時,就可能出現較嚴重的腹腔感染危重患者可累及患者生命[4-5]。所以對于以腹部損傷為主的多發性損傷患者,由于其病情進展較快,入院時病情較重,更容易出現各種應激反應,以及各種并發癥,具有較高的病死率,所以需要在早期及時準確地做出診斷然后進行有效的治療,降低損傷的漏診的可能性,以達到降低該損傷病死率的目的[6]?;颊咴谶M行腹部檢查時,往往因是合并傷而會忽視腹部檢查,由于腹部探查大多為閉合性損傷,尤其是在在早期患者沒有表現太多疼痛,并且腹部也沒有異樣特征,這就容易造成延誤病情,還可能造成誤診,所以醫師再給患者檢查時要全方面進行檢查,不單單是已經損壞的器官,要認真了解患者的受傷經過及原因,對患者進行更加全面地了解而進一步實施檢查,對懷疑有腹腔器官損傷的患者實行腹腔穿刺,醫師在給患者進行輔助檢查時要。有規律按計劃地進行,確保安全、有序地進行,同時盡量減少搬動和縮短,如患者的腹腔穿刺或腹部透視已明確診斷則不必進行B超、CT檢查[7]。本研究結果顯示,以腹部損傷為主的多發性損傷的患者在治療中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6.4%,為腹部僅單處創傷的患者在治療并發癥的發生率僅為1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以腹部損傷為主的多發性損傷是一種病情發展快并且可出現多種應激反應、誘發各種并發癥的疾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8]。因此,針對這些疾病特點對該病的治療就需要在早期進行及時而正確的判斷,明確創傷的具體情況,然后做出有效的治療和一系列護理措施,從而減少并發癥的出現,降低該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痊愈后的生活質量。
[1] 張超,張文俊,朱春林,等.基層醫院以腹部傷為主的多發傷的救治體會[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8):1254-1255.
[2] 肖步耘,歐陽映輝,羅昭勝,等.腹部嚴重多發傷66例救治體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1):92.
[3] 馬愛寧.以腹部損傷為主的多發性損傷的救治體會(附126例分析)[J].吉林醫學,2012,33(21):4587-4588.
[4] 毛能.腹部損傷伴多發傷46例診治體會[J].貴州醫藥,2012,36(9):805-806.
[5] 李旺生.以腹部為主的多發性創傷128例診治分析[J].北方藥學,2013,10(4):73.
[6] 牛軍民,繆金透,張寶杭,等.損傷控制在腹部損傷合并多發傷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1,17(1):42-44.
[7] 梁禮華.腹部多發傷的診斷及治療概況[J].右江醫學,2013,41(2):274,277.
[8] 韓慶,莊禮釗,鄧雪松,等.355例以腹部損傷為主的嚴重創傷救治分析[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14,14(1):68-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9.029
廣東 523945 東莞市厚街醫院 (姚寧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