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潔庭
非甾體類抗炎藥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50例回顧性分析
莫潔庭
目的 對因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NSAIDS)而引起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癥狀進行分析。方法 對非甾體類抗炎藥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25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患者發病前10d內是否服用過NSAIDS,將其分為NSAIDS組(n=70)和非NSAIDS組(n=180),根據年齡、消化道癥狀及內鏡下潰瘍的部位、個數、大小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NSAIDS組患者經治療后止血的總有效率達97.1%,顯著優于非NSAIDS組的72.2%(P<0.05);觀察組患者的評價年齡和HP感染史顯著多于對照組患者(P<0.05)。同時,2組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和出血程度以及性別、吸煙史、酗酒史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服用過非甾體類抗炎藥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效果比非NSAIDS組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效果好。對NSAIDS的使用,老年人應要慎用或減少。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非甾體類抗炎藥;回顧性分析
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具有良好的抗炎、消腫、止痛、鎮痛以及解熱、抗風濕等方面的作用,多用于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病的骨關節、軟組織病變、抗凝、抗風濕以及鎮痛等[1]。但研究表明,長期使用該類藥物常會引發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而且其發病急、出血多,嚴重者導致休克[2],為廣大患者帶來極大的生命健康威脅[3]。本研究為探討非甾體類抗炎藥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癥狀,對非甾體類抗炎藥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25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廣州醫學院荔灣醫院2005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140例,女110例。根據患者發病前10d內是否服用過NSAIDS,將其分為NSAIDS組(n=70)和非NSAIDS組(n=180)。經胃鏡、B超、CT和實驗室檢查以及患者的病史、癥狀、體征等檢查發現,NSAIDS組70例,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齡64~89歲,平均年齡(69.3±12.4)歲,且發病前10d內服用NSAIDS類藥物(阿司匹林腸溶片、布洛芬、去痛片、吲哚美辛等)。非NSAIDS組180例,男95例,女85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45.3±13.4)歲,且所有患者發病前10d內均未服用NSAIDS類藥物,其中,有2例患者為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
1.2 方法 治療方法:2組患者均不再服用NSAIDS類藥物,同時,提供充足的水、電解質、熱量等。對250例患者均采用在粘膜保護的基礎上采用質子泵抑制劑進行治療,對于失血過多或休克患者進行抗休克、糾正休克治療。對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患者不僅要采取內科治療,必要時進行外科手術治療[3]。根據年齡、消化道癥狀及內鏡下潰瘍的部位、個數、大小等指標進行對比分析。預防方法:注意飲食衛生,禁止使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使用過多的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等。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評價年齡和HP感染史顯著多于對照組患者,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2組患者的性別、吸煙史、酗酒史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n(%)]
2.2 2組患者止血效果情況對比 NSAIDS組止血痊愈、好轉、無效人數分別為56、12、2例,顯著高于非NSAIDS組的96、34、50例;NSAIDS組止血的總有效率達97.1%,顯著高于非NSAIDS組的72.2%。見表2。2組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和出血程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2組患者止血療效對比(n)
2.3 2組患者臨床表現以及鏡下表現的對比 NSAIDS組患者的平均年齡較非NSAIDS組患者大,2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NSAIDS組患者在發病前服用NSAIDS藥物后,約有10%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反酸等消化道癥狀,而非NSAIDS組患者在發病前沒有服用NSAIDS藥物,發病后約有30%的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嘔血、黑便等消化道癥狀,2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內鏡檢查發現NSAIDS組患者出現的潰瘍主要以胃潰瘍為主,多在胃底、胃竇以及胃體部發生,潰瘍多為2~6個,而非NSAIDS組患者主要以十二指腸潰瘍為主,多發生于球部,2組患者的潰瘍部位、個數以及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作為非類固醇激素類消炎、止痛藥物,NSAIDS不僅能夠有效控制患者體內血小板活性,而且具有良好的消炎鎮痛、止痛的功效[4]。但研究表明,長期使用NSAIDS類藥物常會引發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而且其發病急、出血多,嚴重者導致休克,為廣大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生命健康威脅。由于NSAIDS類藥物抑制患者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同時減少患者胃壁細胞分泌,進而導致患者胃黏膜薄弱,極易被胃酸分泌液及胃蛋白酶等入侵進而導致消化道出血[5]。同時,由于該藥物具有十分優異的消炎止痛作用,加之老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反應遲鈍等,常導致其消化道出血發病急、發病猛,嚴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6]。
研究表明,對于服用過非甾體類抗炎藥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效果要比非NSAIDS組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好[7]。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質子泵抑制劑聯合粘膜保護治療消化道出血,臨床效果顯著。70例于發病前10d內服用過NSAIDS藥的患者臨床治療情況(止血痊愈56例、好轉12例、無效2例)顯著優于非NSAIDS組的96、34、50例;其止血的總有效率達97.1%,而非NSAIDS組的總有效率僅為7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評價年齡和HP感染史顯著多于對照組患者(P<0.05)。同時,2組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和出血程度以及性別、吸煙史、酗酒史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8]。
綜上所述,服用過非甾體類抗炎藥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效果比NSAIDS組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效果好。同時,醫護人員應提高對因NSAIDS導致老年人上消化道感染的認識,控制對該藥物的用量[9]。
[1] 張少儉.非甾體類抗炎藥致老年上消化道出血36例分析[J].吉林醫學,2011,32(23):4820-4821.
[2] 盧云芳.泮托拉唑治療非甾體抗炎藥所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30):39-40.
[3] 賀降福,劉榮,滕小軍,等.老年人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特征[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3,22(5):270-272.
[4] 芮莊生,甘結友.質子泵抑制劑的藥理及臨床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3):270.
[5] 武威.非甾體類抗炎藥致上消化道出血112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6):69.
[6] 簡旭.非甾體抗炎藥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92例臨床分析[J].北方藥學,2013,10(8):53-54.
[7] 梅偉群,王偉國,馬炬明,等.非甾體抗炎藥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6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8):231-232.
[8] 劉藝.非甾體抗炎藥致上消化道出血70例的臨床分析[J].中國藥業,2013,22(6):46-47.
[9] 李秋元,陳杰武,李郁聲.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導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回顧性分析[J].河北醫藥,2011,33(14):2152-215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9.095
廣東 510170 廣州醫學院荔灣醫院 (莫潔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