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必武 龍嘉玲 郭韻詩
腦卒中后抑郁抗抑郁治療的效果及對神經功能的影響
黃必武 龍嘉玲 郭韻詩
目的 分析腦卒中后抑郁抗抑郁治療的效果及對神經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治腦卒中患者120例,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n=60),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抗抑郁治療,對比分析2組抑郁情況、神經功能缺損程度(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情況。結果 經過治療,患者HAMD評分均顯著下降,對照組和試驗組治療前評分分別為(24.12±2.99)、(24.78±3.01),治療1個月后分別為(18.89±3.02)、(14.98±1.98),2個月后分別為(14.01±2.09)、(7.56±0.56),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試驗組的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治療前2組患者的NIHSS及ADL評分均無顯著差異,經過治療NIHSS及ADL評分均顯著改善,NIHSS評分治療前分別為(26.99±6.71)、(27.34±6.56),治療個2月后分別為(18.98±4.01)、(13.89±3.12);ADL治療前評分分別為(52.89±4.02)、(51.90±3.23),治療2個月后分別為(76.76±3.09)、(81.09±4.24)。且試驗組的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 在常規基礎上給予抗抑郁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提高日常生活的能力,對神經功能的恢復有極大幫助,值得臨床推廣。
抑郁;腦卒中;神經功能
腦卒中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容易導致各種并發癥,其中抑郁癥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發生率在20%~80%,主要表現為悲觀、厭世、情緒低落、煩躁及全身疲勞等。同時可引起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嚴重影響神經功能的恢復。而臨床上大多對腦卒中進行治療而忽視了對抑郁癥的治療,使得預后效果不甚理想[1]。隨著近年來對腦卒中后抑郁生物學機制認識不斷加深,人們越來越重視藥物治療抑郁癥。本次研究對本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120例腦卒中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帕羅西汀抗抑郁治療,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醫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共收治腦卒中患者120例,均依據由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標準及經過頭顱CT或者MRI檢查得到確診。抑郁癥診斷依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同時排除意識模糊、嚴重精神障礙、失語等不能配合進行心理評估的患者[2],選取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17分,持續2周以上,并且至少一側的肢體肌力≤3級。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齡36~68歲,平均(45.23±8.21)歲,其中腦梗死63例,腦出血57例。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試驗組(n=60)和對照組(n=60),2組患者在年齡組成、性別比例及病情程度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60例患者給予神經內科的常規藥物進行治療,如降顱內壓、腦保護、擴血管、心理及促腦細胞代謝等治療。試驗組60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帕羅西汀(20 mg/d)(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10950043)進行抗抑郁治療,以1個月為1個療程。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治療2個月后對2組患者進行HAMD評分,并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NIHSS(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ADL(日常生活能力),并進行對比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組間t檢驗比較,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患者抑郁狀態對比 經過治療后1個月及2個月患者的抑郁狀態HAMD評分均顯著下降,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試驗組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抑郁狀態情況對比(x±s)
2.2 2組患者NIHSS及 ADL改善情況 治療前2組患者的NIHSS及ADL評分均無顯著差異,經過治療NIHSS及ADL評分均顯著改善,且試驗組的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2組患者NIHSS及ADL評分情況(x±s)
研究表明[3]抑郁對軀體疾病有一定影響,主要體現在:使軀體疾病的癥狀不斷擴大、對疾病的心理調節機能下降、產生直接病理生理。抑郁作為腦卒中后主要并發癥之一,可使患者的心境較低劣,失去戰勝疾病信心,無康復的欲望及主動積極接受治療的信念,可對神經功能缺損恢復造成影響,進而對治療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4]。研究發現腦卒中后抑郁發生與患者的中樞神經損害、心理壓力及神經內分泌發生改變等方面密切相關,其發生可能機制為[5]:腦卒中損害了5-羥色胺與去甲腎上腺素之間的平衡,二者之間的神經遞質下降,而導致發生抑郁。近年來各種抑郁藥逐漸應用于該病的治療,但是腦卒中致使腦損害,而使患者對于某些抗抑郁藥物耐受性降低,所以臨床上主要尋找安全、有效、且藥物相互作用較小抗抑郁藥物。帕羅西汀[6]為屬于5-羥色胺再攝取的抑制劑,與三環類藥物相比效果較好。其主要對突觸前膜再攝取5-HT進行控制,從而使得神經元的突觸間隙5-HT水平上升,以緩解并控制抑郁癥[7-8],從而對疾病的治療起到積極作用。
本次研究對60例腦卒中抑郁患者采取帕羅西汀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抑郁狀態HAMD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均顯著下降,且試驗組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NIHSS及ADL評分均顯著改善,且試驗組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在常規基礎上給予抗抑郁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提高日常生活的能力,對神經功能的恢復有極大幫助,因此值得臨床推廣。
[1] 賀歆彥,付丹飛,陳華向,等.早期治療卒中后抑郁對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4,35(9):1844.
[2] 魏立平,李文波,許曉輝,等.帕羅西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及對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J].醫藥論壇雜志,2011,32(3):95-96.
[3] 汪潔,甘建光,段迪,等.利培酮聯合米氮平或帕羅西汀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對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9):736-737.
[4] 馬文娟.舍曲林治療腦卒中伴抑郁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6(6):29-30.
[5] 李學,張俊紅.帕羅西汀對腦卒中后抑郁的干預作用[J].山東醫藥,2010,50(8):68-69.
[6] 徐浩剛,茅躍平,范濤.溫膽湯加味結合心理干預治療腦卒中后抑郁[J].四川中醫,2011(9):69-70.
[7] 饒俊平.抗抑郁治療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1,32(12):2298-2299.
[8] 陳靜,聞志強.腦卒中后抑郁早期治療對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2):1593-159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15
廣東 528300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醫院神經內科 (黃必武 龍嘉玲 郭韻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