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蕾 王 羽 鄧建鴻 李 勇 黃新幫 陳 琨 潘桂濤
觀察術前應用鼻-牙槽突矯治器在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患兒正畸治療中的療效
何海蕾 王 羽 鄧建鴻 李 勇 黃新幫 陳 琨 潘桂濤
目的 探討術前應用鼻-牙槽突矯治器治療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患兒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50例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患兒,將其隨機均分為2組(n=25),對照組術前不采用正畸治療,治療組術前采用鼻-牙槽突矯治器治療。觀察2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治療后的上前牙槽突裂隙寬度、上唇裂隙寬度、鼻小柱長度、鼻底寬度、鼻翼外觀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患兒術前給予應用鼻-牙槽突矯治器進行正畸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鼻翼外觀,值得推廣應用。
鼻-牙槽突矯治器;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正畸治療
在我國,唇腭裂的發病率可高達1.0%~1.8%,屬于常見的先天性口腔頜面部畸形[1]。臨床研究發現,單一性的手術治療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唇腭裂嬰幼兒在手術前應用鼻-牙槽突矯治器進行一定時期的矯治,能夠極大地降低唇腭裂臨床手術的復雜程度,從而優化手術效果,縮短療程,減輕患兒痛苦。本研究為探討術前采用鼻-牙槽突矯治器治療單側完全性唇腭裂的效果,選取50例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患兒,其中25例采用鼻-牙槽突矯治器進行術前治療,并與不采用術前治療的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贛州市人民醫院 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患兒,將其隨機均分為2組(n=25)。對照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齡
8~28d,平均年齡(20.4±1.4)d,體質量3.8~6.4kg,平均體質量(4.8±1.0)kg;均為Ⅲ°唇腭裂患兒,左側15例,右側
10例。治療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齡9~30d,平均年齡(20.7±1.3)d,體質量3.7~6.5kg,平均體質量(4.6±1.2)kg;均為Ⅲ°唇腭裂患兒,左側13例,右側12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術前不進行正畸治療,治療組術前采用鼻-牙槽突矯治器治療,過程如下。
1.2.1 模型制備 根據嬰幼兒上頜弓的大小進行托盤的制作,使患兒處于仰臥或直立位置,可由其家屬在旁協助醫務人員固定患兒的體位,醫務人員在患兒右后方或左前方取模,須含括患兒的整個硬腭并探入其前庭溝和頰溝以及患側鼻前庭等發病區域,并把取好的印模澆注成石膏模型。醫務人員提取印模時,必須保證患兒呼吸道的通暢,避免其出現嗆咳等不良反應;患有先天性心臟疾病的患兒應該在心電監控下進行印模的提取。
1.2.2 鼻-牙槽突矯治器的制造和佩戴方法 在取得患兒的石膏模型之后,用橡皮泥或蠟進行填充直至形成規則、清晰的牙槽嵴,制作上矯治器的材料須選用熱凝樹脂,前端患側的基托應為牙弓外形,邊緣部位須伸展至患兒兩側頰的黏膜移行處,并使整個硬腭和牙槽嵴得以覆蓋[7]。成功制作矯正器后,在患側的前端使用不銹鋼絲(直徑大約為1.0mm)進行鼻撐的制作。矯正器被打磨并拋光以后由醫師戴入患兒的口腔內,并且需用專用的粘結劑來增加其黏附力,使用防過敏膠布對患兒上唇裂間的兩側皮膚進行固定[5]。每個月患兒都須接受1次復查,并依據牙槽骨的對接情況對鼻-牙槽突矯治器及鼻撐的高度進行調整,直至第1期的鼻唇整復手術啟動[2]。患兒在手術前接受正畸治療6個月后,可最終進行1次術前檢查,為接受整復手術做好準備。
1.3 療效評價指標 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實施正畸治療前后的上前牙槽突裂隙寬度、上唇裂隙寬度、鼻小柱長度、鼻底寬度,同時,根據十分制由患兒父母評價鼻翼外觀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獲取的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18.0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治療前后上前牙槽突裂隙寬度、上唇裂隙寬度、鼻小柱長度、鼻底寬度對比有顯著差異性(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上前牙槽突裂隙寬度、上唇裂隙寬度對比有顯著差異性(P<0.05),但鼻小柱長度、鼻底寬度對比差異不顯著。另外,治療組的鼻翼外觀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體看來,2組患者治療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x±s)
唇腭裂表現為患兒的上唇軟組織有裂隙,而且其牙槽和鼻底部骨組織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缺損[3]。術前對患兒進行系統的正畸治療,不僅能夠減小牙槽的裂隙,而且也可以避免其舌體經常舔入裂隙,從而減少患兒鼻和上腭以及牙槽的畸形程度。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近年來術前正畸治療有了很大發展。鼻-牙槽術前矯治器有助于縮窄患兒的齒槽和腭部的裂隙,也能夠促使牙弓恢復正常功能[4]。就單側有完全性唇腭裂的新生兒來說,其上頜骨段大都不存在明顯的移位情況,所以其術前的正畸治療非常適合應用鼻-牙槽突矯治器,可以在新生患兒的健側頜骨處施加一定的矯形力,從而促使其向內、向后方旋轉并發生移動,同時使其患側的骨段向前、外發生旋轉,以促使分離的兩側骨段逐漸對接,并最終實現裂隙的完全關閉[5-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通過治療后,上前牙槽突裂隙寬度、上唇裂隙寬度、鼻小柱長度、鼻底寬度、鼻翼外觀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用鼻-牙槽突矯治器用于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患兒具有顯著的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1] 刁健,徐素娟,梁裔蘭,等.鼻-牙槽突矯治器用于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患兒的術前治療效果觀察[J].海南醫學,2014(8):1189-1191.
[2] 王琪,周煉,趙繼志,等.新生兒單側唇腭裂術前外貼式鼻牙槽矯治器的研制及應用[J].協和醫學雜志,2012,3(3):298-301.
[3] 鐘渝翔,李萬山,李遠貴,等.鼻牙槽嵴塑形矯治器在單側完全性唇腭裂腭部畸形矯治中的效果評價[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4(2):145-149.
[4] 時春華,孫素珍,袁文鈞,等.術前鼻-牙槽塑形矯治器矯治對單側完全性唇腭裂的影響[J].浙江實用醫學,2014(3):211-212.
[5] 李思念,楊彤彤,齊鴻亮,等.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患兒術前正畸及手術前后的上腭裂隙變化[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1,29(3):276-278.
[6] 張永明,王淼.121腔頜面部手術病人全麻恢復期的并發癥[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2(2):142-143.
[7] Ricci WM,Bellabarba C,Evanoff B,et al.Retrograde versus antegrade nailing of femoral shaftfractures[J].Orthop Trauma,2011,15:161-169.
[8] 劉忠勝.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的矯正治療探討及效果評價[J].當代學,2014,20(33):58-5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8.026
江西 341000 贛州市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 (何海蕾 王羽鄧建鴻 李勇 黃新幫 陳琨 潘桂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