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峰 文小東
纈沙坦及吲達帕胺治療糖尿病患者高血壓影響分析
張瑞峰 文小東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時聯合使用纈沙坦及吲達帕胺治療對尿微白蛋白及血壓水平的影響。方法 按就診順序編號將8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42)。對照組給予吲達帕胺治療,觀察組聯用纈沙坦和吲達帕胺治療,比較2組患者尿微白蛋白及血壓水平。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48%(38/42),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9.05%(29/42),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血尿素氮(BUN)、尿蛋白排除率(UAER)和血肌酐(Scr)等腎功能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聯合使用纈沙坦及吲達帕胺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不僅可獲得良好的降壓效果,還可以保護腎功能,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
糖尿病;高血壓;纈沙坦;吲達帕胺;血壓;尿微白蛋白
糖尿病患者通常合并有多種疾病,其中高血壓是最為常見的合并癥之一。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壓的病例數遠遠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其中確診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合并高血壓的比例達20%~30%[1]。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易損害患者的腎功能,而尿微量白蛋白是腎臟及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患者的腎功能會隨著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而衰退,進而加大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因此,臨床治療時往往注重于保護此類患者的腎功能,而降低尿微白蛋白、血糖和有效控制血壓是防止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腎損害的關鍵[2]。本文探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聯用纈沙坦與吲達帕胺治療對其尿微白蛋白及血壓水平的影響,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收集的病例均為77156部隊醫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共84例,均符合WHO1999年確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3]與我國2005年修訂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確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4]。按就診順序編號將上述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42)。其中對照組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51.25±6.98)歲;糖尿病病程2~25年,平均(10.2±2.4)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5~15年,平均(9.2±2.8)年。觀察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46~69歲,平均年齡(52.17±7.02)歲;糖尿病病程3~26年,平均(10.4±2.6)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4~16年,平均(9.1±3.0)年。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按常規對血糖進行控制,其中對照組采用吲達帕胺(山西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4020944)進行治療,方法如下:口服吲達帕胺2.5mg,每天1次;觀察組聯用纈沙坦和吲達帕胺治療,方法如下:口服纈沙坦(湖南千金湘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03521)80mg,每天1次,吲達帕胺用量和頻次與對照組一致,2組患者均治療8周后比較其療效。
1.3 觀察指標 于治療后測量2組患者的血壓,患者入院治療時檢測其尿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常規等,治療8周后對患者的BUN、UAER和Scr等腎功能指標以及高血壓的控制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
1.4 療效評價標準[5]顯效:收縮壓的降低幅度≥20mmHg,或舒張壓的降低幅度≥10mmHg,或血壓降至130/80mmHg;有效:收縮壓的降低幅度>10mmHg但不足19mmHg,或舒張壓的降低幅度<10mmHg,或血壓未控制在130/80mmHg之內;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以“x±s”表示收縮壓、舒張壓、BUN、UAER和Scr水平等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的降壓效果 經8周治療后,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48%,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9.05%,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降壓效果對比[n(%)]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BUN、UAER和Scr等腎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對比 治療前,2組患者的腎功能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治療后,2組患者的腎功能各項指標均顯著降低,其中觀察組的下降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BUN、UAER和Scr等腎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對比(x±s)
2.3 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經治療后,對照組共有4例頭暈,3例頭痛,2例惡心,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43%;觀察組共有2例頭暈,2例頭痛,無惡心病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52%。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發病率也逐年增高,這兩種疾病均為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種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升高的合并癥,其中合并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十分普遍。有研究顯示,高血壓可促使糖尿病并發癥加速發展,而糖尿病可導致小動脈硬化,進一步加重高血壓,從而形成惡性循環[6]。據王永珍等[7]報道,嚴格控制血壓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與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因此,有效控制并使血壓保持穩定對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來說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當前,常用的降壓藥物主要有鈣通道阻滯藥、AR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藥等五大類,其中鈣通道阻滯藥、ARB與ACEI既可實現平穩降壓,還可對患者的腎臟起到保護作用。
尿微量白蛋白是腎臟功能異常的早期表現,它主要是由腎小球濾過膜孔徑的屏障作用被血管緊張素Ⅱ受體2型改變后所引起的。目前,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已被JNC7指南確定為高血壓患者的常規檢查指標之一。有研究證實[8-9],ARB類藥物可有效減少微量白蛋白,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Ⅱ受體2型與受體結合對氧化應激反應、血管收縮、腎臟對鈉的重吸收以及交感神經興奮等心血管效應進行調節。這樣一來,采用ARB類藥物治療高血壓不僅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還能延緩腎臟疾病進行,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此外,ARB還可發揮出明顯的腎臟保護效應,可逆轉因血管緊張素Ⅱ受體2型介導而對腎臟造成的損害,改善血管功能,可作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首選藥物。而對于此類患者來說,要達到≤125/75mmHg的目標血壓需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協同方可奏效[10]。
纈沙坦是血管緊張素Ⅱ的特異性受體拮抗劑,可預防糖尿病并發高血壓,降壓效果突出。但單獨應用該藥物進行治療會對患者的腎功能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吲達帕胺是一種強效降壓藥,長期用藥不會對腎小球濾過率或腎血流量產生影響。而聯用纈沙坦與吲達帕胺不僅可獲得良好的降壓效果,預防糖尿病并發高血壓,還能保護患者的腎功能,改善糖尿病并發高血壓患者的各種臨床癥狀。本次研究應用上述兩種藥物對收治的觀察組患者進行了治療,結果顯示該組患者的血壓控制及腎功能保護效果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率也較低,是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的良好治療方案。
[1] 孔令敏.坎地沙坦和吲達帕胺聯合治療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9):9-11.
[2] 羅正良,劉宇飛,龔小省.吲達帕胺聯合纈沙坦對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壓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響[J].中國藥房,2012,23(20):1888-1890.
[3] 錢榮立.關于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與分型[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0,8(1):5-6.
[4] 力生,龔蘭生,孔靈芝.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3-8.
[5] 符弟,王秋雁.吲達帕胺聯合纈沙坦對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壓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0):4963-4964.
[6] 湯東澄.厄貝沙坦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房,2010,21(40):3975.
[7] 王永珍,吳元健,金一.尿微量白蛋白測定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0,20(3):461-462.
[8] 吳文利,羅羽慧,金平.厄貝沙坦聯合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腎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房,2011,22(36):3400.
[9] 鐘春梅,李正良,廖常冰.前列地爾聯合纈沙坦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36):141-142.
[10] 柯元南.高血壓的聯合治療[J].中華心血管雜志,2008,36(l):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9.101
四川 614000 77156部隊醫院門診 (張瑞峰 文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