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素娟
細節護理預防手術室感染的效果分析
柳素娟
目的 探討在手術室中開展細節護理對病患院內感染的預防效果。方法 選取28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n=144),對照組采用傳統常規護理,觀察組增加細節護理內容,比較2組患者的院內感染率。結果 觀察組病例院內感染率為4.2%,明顯低于對照組13.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手術室內開展細節護理干預可充分提高護理質量,減少院內感染發生幾率。
手術室;感染;細節護理
臨床手術是醫院內治療患者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術中需要對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生理損傷,因此經常伴隨嚴峻的感染事件[1-2]。誘發感染后不但會明顯延長患者的治療時間,也會增加臨床風險程度,對患者預后效果與經濟壓力等情況中均會產生不良影響,亟需給予針對性解決措施。本研究對手術患者采用細節護理方案,獲取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88例接受手術治療患者,隨機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n=144)。對照組患者中女75例,男69例,年齡5~69歲,平均年齡(35.62±4.89)歲;包含婦產科手術患者20例,骨科手術患者35例,泌尿科手術患者15例,胃腸手術患者27例,普外科手術患者29例,其他手術患者18例。觀察組患者中女70例,男74例,年齡7~72歲,平均年齡(36.51±6.21)歲,包含婦產科手術患者15例,骨科手術患者28例,泌尿科手術患者17例,胃腸手術患者32例,普外科手術患者16例,其他手術患者36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病情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護理人員對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更加強調護理細節措施,采取細節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具體方式如下。
1.2.1 術前準備 (1)保持親切和藹的護理態度,加強與患者交流,詳細闡述手術方案和護理措施,在爭取患者配合實施的同時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盡一切可能滿足患者需求并緩解其心理壓力,使其對手術、治療和護理能科學地認識,樹立手術信心。(2)術前收集患者一切檢查信息,準確評估患者身體各項機能情況和手術耐受程度,對年紀較大的老人和年紀較小的嬰幼兒,要充分考慮他們免疫功能較差的因素;對肥胖患者要考慮到脂肪組織的供血量問題,以及避免對較厚脂肪組織的處理耽誤手術時長;對是否有煙酒愛好或是否患有糖尿病等患者信息,均要做好詳細記錄;另外,需確保患者無其他部位感染后再安排手術時間。針對患者獨特性調整手術方案,了解手術中需要注意細節問題,在手術時給與醫生提醒并做針對性的護理,控制患者血糖情況,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創口暴露時間,從而達到降低手術室感染風險的目的。(3)完成術前備皮工作,護理動作準確、標準、輕緩,切勿損傷患者皮膚。根據手術方案確定手術切口部位、導管引導部位等,保證手術所及部位均做到嚴格消毒處理。嚴格按照無菌流程對手術室和手術所需醫療器械消毒,確保各醫療用品在使用期限內并無菌,手術室可做空調凈化消毒處理,進入手術室的醫護人員必須佩帶帽子和口罩,著無菌服裝,術前進行必要的外科手術消毒。(4)可酌情給予患者抗菌藥物。
1.2.2 術中預防 明確手術室人員分工,控制人員流動,營造穩定的手術室環境,避免大幅度流動造成細菌漂浮沉淀,從而導致手術器械或患者傷口受到感染。醫護人員遵循手術衛生和無菌操作原則,在手術過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準備好鑷、刀、鉗、紗布等各種用品的清潔并及時傳送,同時,密切觀察各生命監測儀器變化,當患者失血過多或手術時長>3h時,立即告知醫生,酌情給予患者抗菌藥物。此外,患者手術麻醉處理后,身體會呈現輕度低體溫現象,此時患者免疫功能減退,體內組織內癢缺失,從而增大切口感染風險,尤其是年幼或年長患者受到生命威脅的幾率更大,所以,為避免這一因素造成感染,護理人員需在手術期間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例如液體加溫或增加手術保暖服等。待手術結束完成縫合后,用生理鹽水對患者手術切口做清潔處理,清點醫療器械,對一次性使用器械在使用后放入醫療垃圾回收處做統一處理,對其他物品做嚴格消毒處理后放入消毒柜中,在下次使用前還需再次進行滅菌。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正常后推入病房,動作輕緩,控制病房內濕度和溫度在適宜范圍內。
1.2.3 術后護理 護理人員加強病房巡視,及時了解患者手術切口情況和病情恢復情況,指導患者及家屬擺放體位時動作幅度不宜過大,防止切口撕裂,注意切口處的衛生護理,保持患者床單及衣物的清潔,叮囑飲食指導以高蛋白食物為主,在身體恢復較好的情況下可增加適當的運動,以此增加身體免疫能力,促進傷口加速愈合。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院內感染情況,統計各組感染例數并計算感染率,采用統計學軟件進行比較處理。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病例院內感染率為4.2%,明顯低于對照組13.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 例數 未感染 感染觀察組 1 4 4 1 3 8(9 5 . 8) 6(4 . 2)a對照組 1 4 4 1 2 5(8 6 . 8) 1 9(1 3 . 2)
手術室是院內發生感染事件較為集中的科室[3],手術操作雖能明顯改善患者病情,但繼發相關感染情況也會抑制臨床效果[4],對病患存在較高程度的威脅。術后感染事件的發生會嚴重加劇患者的臨床危險程度,嚴重者甚至可危害生命安全,同時因持續抗感染治療的開展也會延長住院時間,使得患者治療經濟壓力進一步提高。常規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多以圍術期護理配合內容作為重點,而基礎無菌操作流程中一旦發生護理偏差便會直接促進感染的發生。本研究在手術室內開展了細節護理干預,其開展前由護士長和醫院其他各科室領導共同制定預防手術室感染相關的護理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重點強調手術室消毒操作技術和消毒管理的規章,按照此類制度嚴格執行,不定期抽查考核并與績效掛鉤,目的是加強對護理人員日常護理工作的監督,提高護理質量[5]。同時,定期開展細節護理培訓,由年資豐富護士長進行指導并考核,使手術室護理人員能夠完全掌握無菌操作流程,對無菌操作、感染應急處理、醫療垃圾處置、統一回收等多項預防手術室感染問題[6],做到了然于心,能夠在第一時間做出及時有效的處理。并且合理調配手術室護理工作人員的日常值班,保證配臺護士得到充分休息后以最佳精神面貌和心情開展手術室護理工作[7],降低因身體疲勞和精神狀態不佳而造成的手術室感染風險[8]。本組患者經臨床護理后,院內感染率僅為4.2%,與常規護理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該護理模式具有確切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內開展細節護理干預可充分提高護理質量,減少院內感染發生幾率,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 尹紅梅.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1):339-340.
[2] 葉春麗,謝小玲,張綠云.細節護理管理在手術室腔鏡器械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4,35(2):113-115.
[3] 葛雪,武素霞.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研究[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4,35(2):111-113.
[4] 陸琴,王麗.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預防護理對策分析[J].實用臨床醫學雜志,2014,18(6):61-63.
[5] 溫泉,張敏,高玲.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4,28(6):21-22.
[6] 王維琴.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臨床分析[J].中國療養醫學,2014,23(6):568-569.
[7] 胡素芬,潘婕,謝玉珍.探討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措施和效果[J].中國實用醫學,2014,19(6):186-188.
[8] 王曉珊.細節護理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4, 5(4):157-1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071
江西 337000 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手術室(柳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