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美麗 郝媛媛 黃美璇


摘要:高就業率不等于高質量就業,實現高質量就業,必以提升自身就業競爭力為先。本文以吸納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占比份額最大的商業服務業為行業背景,分析行業企業會計人才需求,結合企業對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提出提升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解決途徑,旨在提高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就業空間。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就業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6-0022-03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包括技工學校在內的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人數為577.70萬,就業人數為558.54萬,就業率為96.68%。其中,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成人中專學校畢業生總數為471.24萬,就業人數為454.85萬。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介紹,近三年廣東省高職院校畢業生會計專業畢業生平均就業率超過96%,然而在高就業率的背后,“會計專業畢業生月收入低”“所學專業與工作崗位不對口”“就業壓力大”“工作穩定性不高”等問題亦不容忽視。因此,關注和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競爭力在當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等教育已逐步從規模性發展向提升教育質量方向轉變,在這一轉變的過程中,教育部門對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的研究,作為當事人主體,積極研究和探索“如何提升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需求展開分析,能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提供有益的現實借鑒和理論參考。
一、企業發展對會計人員的需求分析
在對廣州城市職業學院歷屆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追蹤調查中統計到,商務服務業目前是最主要的就業行業之一。11屆畢業生173人,在商務服務業就業人數占比28.29%;12屆204人,占比31.94%;13屆323人,占比41.62%。因此,研究選取吸納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占比份額最大的商業服務業企業為受訪對象,分析企業發展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從學歷、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幾個方面來搜集反饋意見與信息。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78份,有效問卷269份。受訪企業中,數量最多的是民營企業,占比68.77%,其次是外資、獨資企業占比12.64%,國有企業占5.2%。企業規模100人以下企業是124家,100-300人規模的106家,300人以上規模的是39家,可見受訪企業多為中小型的民營企業,符合商業服務企業的經營特點。
在對企業調研時,就會計專業人才的學歷要求、專業能力要求、職業素質等方面進行了信息收集與整理。
1.學歷要求
調研中,將學歷劃分為大專、本科、研究生及以上三個層次,最受歡迎的是大專學歷畢業生,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實操動手能力,較厚的專業知識功底,結合人力資源成本,符合商業服務業企業招聘人員需求,這在受訪企業的職業素質要求方面清晰體現。
2.職業素質要求
從圖1的數據分析中,可以了解到,對于會計這一專業而言,企業的職業素質要求排在第一位的是技能水平,第二位的是溝通能力,第三位的是合作能力。實踐經歷、思想道德、敬業精神等方面受訪企業認為同樣重要,排在合作能力之后。而對外語能力的要求相對低一些。在采訪過程中,企業對于應聘者的綜合素質的考察是很重視的。他們認為,一個員工的綜合素質好,他的能力必不弱;一個員工的綜合素質低,即使能力高,企業也不會聘請。由此可見,綜合素質的培養是培養人才的一大關鍵點。
3.職業能力要求
商業服務企業對畢業生的職業能力要求方面,數據表明在核算能力要求排在最前面,尤其是在企業信息化普及的今天,會計人員的財務軟件的熟練應用,電算化能力是企業的必備要求,在眾多能力要求中排在第一位(如圖2所示),同時企業也比較重視分析能力和稅務處理能力,要求畢業生必備或需具備。另外,企業生產經營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企業會計人員與銀行、工商、稅務等相關單位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企業要求會計人員具備較好的溝通協調能力,且這種要求帶有普遍性。
在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更加高,除了要具備熟練的記賬、算賬、報賬等常規業務能力外,還要學習與專業相關的財政、金融、稅務、審計、統計等方面的知識,提高企業預測、決策、控制、風險管理能力。需要參與到企業的戰略決策,需要把財務會計數據與經濟規律相結合,也需要從商業的角度考慮問題,幫助管理層作出更好的決策,如當前的經營管理者目標是提高利潤,還是擴大規模等。而且會計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專業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十分嚴格。由于社會不斷變化,對會計專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實踐能力也提出新要求。
二、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
學生的就業問題,反映的是教育的產品——會計專業畢業生與市場需求的符合度問題,如果高校再以傳統的辦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統一性的專業知識教育,灌輸會計理論知識,以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并且統一用考試來檢測學習成果,不問人才培育的問題,無視培養目標,那么學生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會越來越弱。教育目標的不明確,導致學生只學習理論知識而忽略了現實當中的實際操作性。而此時市場中,企業現在都看重實踐能力,傾向于招聘有經驗的會計人才,致使剛走出學校的大學生由于沒有充分的經驗、因為動手能力較弱而經常吃閉門羹。
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要重質量。受訪企業的負責人提出了很好的要求與建議,在大多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實踐所占比重并不少,但大多流于形式,其學時并不能真正地發揮作用。這不僅讓我們聯想到,現在很多學校由于招收規模的擴大,使得教師承擔大量的教學工作與科研任務,影響了教師的理論與實踐知識更新;而且在人才培養中,先集中進行會計理論的教學,再進行會計實踐的教學,人為地割裂會計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教學模式,不但影響了會計學專業人才的應用能力培養,也影響了學生獨立思考、創新等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機制應加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面向市場,培養應用型人才,是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與期望。
三、提升會計專業就業的競爭力突圍之道
在高就業率下,各種關于就業質量的實質性問題也應積極應對,如會計專業畢業生月收入低,所學專業與工作崗位不接軌,就業壓力大,工作穩定性不高等。就“就業”而談就業,已經不能滿足辦學目標要求,結合行業背景,分析行業會計人才需求,進一步優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畢業生就業空間,才是當前就業問題的關鍵。由上述用人單位需求可知,面向市場,探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路徑是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1.逐步推行現代學徒制培養
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中提出現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建立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就業體系互動發展,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選擇;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因此,“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是當前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探索的重點,其借助直接與企業合作辦學育人的優勢,在滿足企業人才需求上具有優勢。目前,兄弟院校已啟動“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試點。中山市包括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等8所中高職院校在2014年9月有10個專業招收首批“現代學徒制”班學生近300人。借鑒其寶貴經驗,廣州城市職業學院會計專業也在開展積極探索,目前與會計師事務所等企業探討合作機制,建立“現代學徒制”培養試點,并不斷總結,逐步推行現代學徒制培養。
2.開展“2+1”頂崗實習教學
高職院校“2+1”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兩年,主要學習基礎課程知識、專業課程理論知識和校內實訓課程知識,第三年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重在提高實踐技能、職業素質和工作能力。高職院校“2+1”人才培養模式下頂崗實習的重要意義在于,一是學生以準員工身份從事具體工作崗位或參與企業生產項目,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快速提高實踐技能和職業素質能力,進而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二是通過校企合作,學院能夠充分利用合作企業資源,提高實訓實習條件,同時,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三是有利于促進學生自身發展和就業競爭力的提高,頂崗實習促使學生接觸社會、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學會如何適應環境和處理好人際關系,同時還能提升團隊合作能力,促進吃苦耐勞精神和敬業精神的培養。
因此,“2+1”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體現了實踐性,能夠把學校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無縫連接到企業實踐中去,并讓學生從實踐中練就高超專業技能,再促進理論知識的升華,達到理論促進實踐,實踐升華理論,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而且還可以使頂崗實習學生對從學校到社會的角色轉變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增強他們的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大社區服務實踐活動力度
帶領學生走進社區,開展類似“家庭理財基礎知識進社區”等專業知識服務居民的系列教育實踐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以團隊進入社區,開展服務工作。活動的目的就是,通過任務驅動型的項目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核心專業技能;同時培養學生的社區服務意識,樹立良好的服務風尚,并積極促進學生形成誠實、守信、善于溝通合作的良好品質;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最終達到對學生可持續學習和發展能力的培養。在未來,已經將專業社區服務實踐列入人才培養方案,將成為常規、有序的教學活動,學生齊齊參與,齊齊受益。
四、結語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提出要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在現代服務業領域的深度合作,重點發展金融業、商務服務業等來全面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商務服務業,不僅對提升廣州服務業發展水平和服務業等級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提升廣州區域核心城市地位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以吸納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占比份額最大的商業服務業為行業背景,選擇廣州地區商業服務業企業為受訪對象,分析企業發展升級中的會計專業人才需求,從學歷、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幾個方面來搜集反饋意見與信息,進一步明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逐步推行現代學徒制培養,開展“2+1”頂崗實習教學、加大專業社區服務實踐活動力度三大途徑,優化專業辦學,提高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就業空間,源源不斷地輸送符合行業企業要求的會計專業人才,服務企業,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李江濤,劉江華.廣州經濟發展報告[M].廣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155~171.
[2]中國南方人才市場發布預測報告:職位不比去年多就業仍嚴峻[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2/12/c_119292778.htm.
[3] 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4)[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4]陳藝麗.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探討[D].福建師范大學,2013.
[5]劉沙沙.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分析[J].高教觀察,2014(6):62~63.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