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若周
摘要: 本文以揭陽市衛生學校為例,就衛校的發展機遇和形勢,面臨的挑戰,論述了學校發展的思路以及對策。
關鍵詞:衛生學校;發展機遇;思路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6-0100-03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和新醫改方案的陸續出臺,我國衛生職業教育在經歷了不受人們青睞的低落期后,受到了各級的關注,并逐漸步入了快速發展和良性循環的軌道。這給衛生職業教育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又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如何搶抓機遇,迎接挑戰,積極推動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的發展,這是當前我校必須著重研究的問題。下面筆者就學校面臨的機遇、挑戰及發展思路談幾點看法。
一、 發展機遇和形勢
1.國家宏觀政策為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營造環境
國家對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關注, 前幾年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中職學校與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目標,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2012年,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有關要求,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頒發了中職教育免學費政策,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范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為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衛生學校作為中職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國家對教育和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化,必將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2.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我校提供了堅強的保證
揭陽市第五次黨代會作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戰略決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市教育的建設和發展。市委書記陳綠平在去年視察我校時,明確提出,目前,揭陽已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揭陽是一個人口大市,我們要把人口大市變為人才大市,衛校必須發揮我市培養輸送醫療衛生技術人才基地的作用,把衛校辦成揭陽“打造粵東發展極,建設幸福新揭陽”的一個亮點。為加快我市衛生職業教育的發展,市五屆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創建揭陽高等醫專,并將此項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項目,落實主要領導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市直有關部門配合,形成齊抓共管、共同推進的局面,這些都為衛校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3. 衛生技術人才的緊缺為衛生職業教育提供了發展的空間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產業有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公布,勾勒了中國到2020年醫藥改革的方向和框架,其核心是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總體目標。另外,根據衛生部《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目標測算:2015年和2020年我省衛生技術人員分別應達到58萬人和81萬人,而目前大約是36.8萬人。如果按此目標計算,則到2015年我省需補充約21.2萬(不含自然減員)醫療衛生工作者,年均約補充7萬人;我市的醫師數和護士數就更低了,僅護士一項如果以每千人口擁有注冊護士2.86人計算,目前,我市護士缺口至少1萬人。此外,隨著老齡人口比重的不斷上升,對老年人的醫療和護理需求也將日益增加。這既給衛生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又為其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4. 辦學質量和就業前景為學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各級黨政的關懷及幾代衛校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近年來辦學實力明顯提升。隨著新校區的搬遷,學校以創建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為契機,以建設省重點專業為龍頭,狠抓學校內涵建設,主動改革教學模式,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使學校的辦學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學校連續六年在市直衛生系統目標責任制考核中名列第一,2007、2008、2010、2012年被評為揭陽市衛生系統“先進單位”;2012年,學校順利通過省重評估,晉升為廣東省重點中職學校;同年,學校被市直工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及“文明單位”。近年來,我校學生參加廣東省護理、中藥技能競賽,連獲佳績;學校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率達到99%以上,其良好的職業素養、嫻熟的專業技術,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肯定和好評,社會影響力大幅提高。
二、 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1. 政府投入不足,辦學經費緊缺
由于衛生職業技術教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很多實驗教學需要配備大量的設備儀器,動物及一次性耗材等,這就必然導致衛生職業教育的成本要比其他專業高出很多。但由于目前我市財政的困難,對衛校的投入遠不足于衛生職業技術教育的需要。學校的實訓室建設和設備配套,往往要擠占其他辦學費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困難,使學校教育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狀態。
2. 學生質量參差不齊,教學管理難度加大
由于學校專業設置的多元化,錄取學生的質量也各有所異,個別專業為了完成招生計劃,學校有時不得不降低錄取分數,這樣就難以保證生源質量。而衛校培養的畢業生大多是從事醫藥衛生工作,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醫藥衛生行業對衛生類學生畢業后的從業資格有許多嚴格的規定,這一特殊的要求決定了衛生學校辦學的特殊性。把少部分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招錄到學校讀書,最終培養成“學歷加證書”的畢業生,對學校的教學和管理都是相當大的考驗。
3. 學校管理模式陳舊,創新意識不強
受傳統職教思想影響,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普遍存在創新不足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學制單一,適合衛生中職教育的彈性學習制度尚未建立;學校與醫療機構或學校與相關企業合作不夠緊密,校企合作不理想;教學模式陳舊,課程設置“以學科為本位”,與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崗位需求不相適應。同樣,我校也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行政管理跟不上,教改教研滯后,“一體化”教學模式未能很好推廣,第二課堂活動不夠活躍,畢業生就業缺乏應有的指導等。以上這些因素影響了學校教育的良性發展。
4. 師資力量不足,隊伍整體水平有待提高
職業教育要求擁有一支既要有豐富的學科理論知識,又必須具備嫻熟的專業技能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但從目前我校專任教師隊伍的結構來看,全校專任教師96人:其中高級職稱17人,中級職稱44人,初級職稱34人;在學歷層次上研究生3人,本科68人,專科22人,中專3人。如果按師生比1:25計算,我校現有中職教育學生4100人,必須配備專任教師164人,這就可以看出我校目前仍處于教師嚴重不足,而且在學歷等都有待提高的狀況。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校“雙師型”教師隊伍人員偏少,現有教師隊伍培訓不足,醫藥衛生等行業專業技術人才到校兼職的積極性不高,高素質人才難以引進等等。
三、 發展思路和對策
1. 解放思想,推動學校跨越發展
針對當前我校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我們要緊緊圍繞學校確定的總體要求和思路;堅持以人為本,教書育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技能的衛生專業技術人才的辦學理念,解放思想,分析形勢,開拓創新,攻堅克難,迎接挑戰,努力開創衛校工作新局面。
要充分認識衛生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徹底沖破傳統的辦學模式,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學校搭臺,醫院、企業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的多元化辦學格局。同時,要根據學校自身的特點、條件和層次,認真做好專業設置的規劃,對學校的專業設置進行科學與合理的布局;要騰出更多的空間讓學生參與實踐鍛煉,從根本上扭轉過去存在著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進一步推動學校從辦學理念、教學質量、技能訓練等方面向更高層次發展。實現理論與實踐齊頭并進,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更好地推動學校的跨越性發展。
2. 創新機制,認真規范行政管理
要以十八大提出的創建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機關的要求,積極開展創建“五好”班子活動,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黨建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打造權力在陽光下運作的行政機制、全面推行校務、黨務公開、群眾監督制度,嚴格辦事程序,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加大督查力度,嚴肅工作紀律,提高行政執行力,確保執行到位、落實到位,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
3. 質量優先,全面加強教學教研管理
要建立健全教學督導機構,加強教學檢查工作,嚴格規范各種教學文件、各個教學環節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切實加強實驗室建設,改善實訓條件,強化學生操作技能的訓練。積極推進教學改革,采用現代化教學技術。逐步推行“一體化”教學模式、豐富教研內容,增強實效性。同時,要充分發揮我校現有的優勢,想方設法、因地制宜,力爭在短期內把我校的護理專業建設成為省重點專業,并以此為龍頭帶動其他專業的發展,努力辦出鮮明的專業特色。要認真制訂并實施我校教職員工潛心科研論文獎勵辦法,營造更濃厚的學術氛圍。
4. 管教結合,共建美麗和諧校園
要充分發揮學生科、學生會、團委和班主任隊伍的職能作用,切實加強學生管理,做到各司其職,積極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尤其是要幫助班主任提高影響力、洞察力、控制力、執行力、凝聚力。切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創造技能,通過開展踐行廣東精神、新時期揭陽精神和各類文體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引導學生追求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潮流。要繼續擴大衛校的社會影響,提高學校社會地位,做好招生和就業工作。積極聯系用人單位,推薦學生就業。
要堅持服務優先,落實后勤保障,認真做好環境衛生和園林綠化管理。開展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宣傳教育,開展安全檢查,落實安全措施。切實抓好學校安全保衛工作,創建平安校園。
5. 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培養雙師型教師是近年來一直的要求,就目前我校師資隊伍形狀來看,專業課教師和“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嚴重偏低,專業課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只有37人,占38.5%。師資隊伍中存在一多兩少的現象,即兼課教師多,專業課教師少,臨床實踐接觸少;客觀上由于衛校沒有附屬醫院,導致衛校老師對臨床實踐技術的掌握相對滯后,無法解決教師融入臨床的問題;因此,學校應提供更多的機會,有條件時要爭取設立衛校附屬醫院,讓教師在實踐中學習新方法,掌握新技能,樹立新理念;要通過培訓、參觀學習等形式,大力提升教師隊伍的學歷和職稱層次,注重改善師資結構,不拘一格培養人才,讓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此外要積極拓寬“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外延,致力于從醫院、學校、企業等單位聘用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來我校任教;切實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
6.積極推進醫專建設
以市政府與南方醫科大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為契機,邀請上級專家,抓緊對創建揭陽醫專工作和工程建設規劃進行論證,力爭盡快完成揭陽醫專建設項目的征地、立項、規劃設計,全面啟動工程建設。繼續加強與汕大醫學院、南方醫科大學聯合辦學,做好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工作;積極和有關高校聯系,爭取2013年能與高校合辦三、二分段全日制大專,為創建揭陽醫專打下良好基礎。
機遇與挑戰并存,困難和希望同在,讓我們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以市委市政府的決策為動力,以高度的責任心、滿腔的熱情和求真務實的態度,解放思想,團結奮進,搶抓機遇,積極工作,為開創衛校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