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娜
協同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患者焦慮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吳 娜
目的 探討協同護理模式對59例糖尿病患者焦慮情緒、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糖尿病患者117例,并隨機分為對照組(58例)和觀察組(5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在對照組護理之上給予觀察組協同護理模式,對比2組治療前后的漢密爾頓焦慮(HAMA)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HAMA得分為(12.6±2.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1±4.2)分(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一般健康狀況(GH)、軀體疼痛(BP)、精力(VT)、情感職能(RE)、社會職能(SF)、精神健康(MH)8個維度平均均顯著地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協同護理模式能有效地緩解糖尿病患者的焦慮心理,提高其生活質量,有利于病情的改善。
糖尿病;協同護理模式;焦慮;生活質量
糖尿病為慢性終身性疾病中的一種代表類型,患者病程長,需要長期控制飲食、日常行為等,部分患者容易出現焦慮心理、抑郁生理[1]。患者長期處于抑郁心理、焦慮心理等各種不良情緒下,會使疾病不斷惡化,因而需要通過合理的護理干預來改善不良情緒,改善病情。協同護理模式[2](collaboratian care modle,CCM)是由Lott等依據Orem理論所提出的一種護理模式,鼓勵患者家屬共同參與,強化集體協同護理。本研究將探討協同護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焦慮心理、抑郁心理和生活治療中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江西省撫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7例,并隨機分為對照組(58例)和觀察組(59例)。對照組男32例,女26例;年齡37~75歲,平均(58.1±3.6)歲;1型糖尿病28例,2型糖尿病30例,伴糖尿病病足5例,周圍神經病變18例,糖尿病腎病3例,視網膜病變14例。觀察組男33例,女26例;年齡37~74歲,平均(57.8±3.9)歲;1型糖尿病28例,2型糖尿病31例,伴糖尿病病足5例,周圍神經病變20例,糖尿病腎病3例,視網膜病變13例。2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1)心理護理:與患者耐心交談,了解其壓力源,緩解其緊張情緒;(2)飲食護理:注意保持合理膳食,定時定量,少食多餐,維持低糖飲食,多食高纖維素、高維生素、低脂等食物;(3)用藥指導:用藥劑量、用法依據醫囑進行,避免擅自減少服藥劑量,縮短服藥時間等;(4)運動干預:鼓勵患者每天堅持合理鍛煉如散步、慢跑等,有效地增強對胰島素敏感性和消除胰島素抵抗性,維持血糖在合理水平下。
1.2.2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之上,給予觀察組協同護理干預:(1)評估病情,建立良好關系:主動地、友善地和患者進行交流,了解其壓力源,消除其擔憂感、恐懼感,在交談過程中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評估心理狀況、疾病知識認知度、自我護理能力等。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地介紹協同護理模式的干預方法,建立互信、互助關系,引導家屬積極地參與患者的健康照顧,并共同制訂符合病情的個性化護理計劃。(2)知識指導:制定健康教育手冊并分發到每位患者,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地介紹糖尿病治療藥物種類、治療方法、預期療效、治療費用等,指導患者嚴格遵醫囑服藥。指導患者嚴格控制每天飯量,強調每天熱量攝入量,鼓勵患者進行血糖自我監控,定時檢測血糖水平,若血糖過高,應合理給予胰島素治療。(3)強化自我護理:由護理經驗豐富的責任護士向患者灌輸糖尿病相關知識,并給予心理疏導,鼓勵患者積極參與護理過程,協助其掌握用藥知識,指導其合理運動,有效地提高抵抗力和控制血糖。
1.3 療效評定標準 (1)焦慮情緒: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狀況,評定內容包括害怕、焦慮心境等14個條目,得分越多,焦慮越嚴重[3];(2)生活質量:SF-36量表評定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定內容包括8個維度:軀體疼痛(BP)、社會職能(SF)、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精力(VT)、精神健康(MH)、一般健康狀況(GH)以及情感職能(RE),得分在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治療越高[4]。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護理干預對焦慮情緒的影響 治療后,觀察組HAMA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不同護理干預對焦慮情緒的影響(±s,分)

表1 不同護理干預對焦慮情緒的影響(±s,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
2.2 不同護理干預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治療后,觀察組PF、RP、GH、BP、VT、RE、SF和MH8個維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不同護理干預對生活治療的影響(s,分)

表2 不同護理干預對生活治療的影響(s,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
糖尿病患者在長時間的治療、控制日常行為的影響下,逐漸產生消極情緒,容易形成焦慮情緒,影響患者的康復。基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狀況,本研究將協同護理模式應用在糖尿病患者病情康復中。協同護理模式是基于責任制護理,通過人力資源來有效地調動患者的治療積極性,發揮患者自護能力、健康決策能力,并鼓勵家屬共同參與護理干預過程,強調集體協同護理的重要性,有效提高護理質量[5]。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常規護理對比,觀察組給予協同護理干預后,HAMA評分顯著降低(P<0.05),生活質量提高(P<0.05),之所以協同護理模式的療效顯著,很可能是由于[6-8]:(1)協同護理干預改變早期“灌注式教育”模式,重點強調護理人員的倡導、教育和協調作用,體現患者、家屬、護理人員和醫院的協同作用,有效地提高家屬主觀能動性,提高患者自護能力;(2)協同護理干預通過讓患者家屬參與護理過程,發揮其患者日常行為的監督作用,并且可降低患者的治療抵觸心理,有利于患者主動接受治療。
綜上,協同護理模式能有效地緩解糖尿病患者的焦慮心理,提高其生活質量,有利于病情的改善。
[1] TrentoM,RaballoM,TrevisanM,et al.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depression,anxiety,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Acta diabetologica,2012,49(3):199-203.
[2] 蔣義賽,白軍.協同護理對試管嬰兒受孕婦女流產后病率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4,35(3):476-479.
[3] 楊靈慧.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對下肢骨折手術患者圍術期焦慮水平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1):28-29.
[4] 劉瓊.健康干預對中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7):147-148.
[5] 陳建明,唐海峰,李美萍,等.協同護理模式對肺癌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6):63-65.
[6] 趙力立,曹明英,姚朱華,等.協同護理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6):1463-1465.
[7] 王新歌,樊少磊,韓晗,等.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3):207-209.
[8] 任曉鳳.護士與康復師協同護理模式在骨性關節炎非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8):60-6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1.067
江西 344000 江西省撫州市婦幼保健院內科(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