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紅梅
個體化護理干預對肺癌放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邱紅梅
目的 探討個體化護理干預對肺癌放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收集中晚期肺癌患者62例,隨機均分為常規(guī)組和個體化組(n=31)。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個體化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個體化護理,觀察2組患者的癌性疲乏(BFI)和生活質量(EORTC QLO-C43)的改善情況。結果 干預后,個體化組無BFI的比例和輕度BFI的比例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P<0.05)。干預后個體化組EORTC QLO-C43各個項目評分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 個體化護理可改善肺癌患者放療過程中的疲乏、焦慮、抑郁等癥狀,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提高生活質量,進而延長生存期限,改善其預后。
個體化護理干預;肺癌;放療;生活質量
肺癌是呼吸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姑息治療是肺癌治療的主要手段,而放療是其重要組成部分[1]。大多數肺癌患者在接受放療、化療后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疲勞,還可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易引起患者抵抗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因此,加強護理干預,糾正其不良心理狀態(tài),減輕肺癌放療患者的疲勞感,有利于緩解患者的痛苦、減輕放療的不良反應,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針對肺癌放療患者的個體情況采取個體化的護理干預措施,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山東泰安市中心醫(yī)院住院治療的中晚期肺癌患者62例,均經病理切片檢查證實,均進行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心電圖等檢查且正常。所有患者均采用放療治療,完善各項檢查后進行放療,采用CT定位,醫(yī)師勾畫放療靶區(qū)后,再擺位實施放療。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均分為個體化組和常規(guī)組(n=31)。常規(guī)組男20例,女11例;年齡35~78歲,平均(58.6±3.7)歲;腫瘤大小1.0~9.2cm,平均(3.6±1.2)cm;病變部位:左側、右側分別15、16例;類型:鱗癌、腺癌、腺鱗癌分別12、17、2例;病程0.6~26個月,平均(7.6±3.3)個月。個體化組男19例,女12例;年齡34~77歲,平均(58.5±3.6)歲;腫瘤大小1.1~9.0cm,平均(3.4±1.3)cm;病變部位:左側、右側分別17、14例;類型:鱗癌、腺癌、腺鱗癌分別13、15、3例;病程0.5~25個月,平均(7.4±3.0)個月。2組性別、年齡、病變位置、類型及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ujy意義,符合可比性原則。
1.2 方法 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個體化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同時針對患者的個體情況實施個體化護理。具體步驟:(1)護理人員統(tǒng)一整潔的著裝,病房內光線自然柔和,消除強光線照射和噪音的干擾,病室內布置電視、沙發(fā)、電話等,利于患者家屬陪伴,營造家庭氛圍,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3]。室外走廊安裝扶手以便患者行走;張貼康復癌友的宣傳畫,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設立專門的活動空間,如讀報、讀雜志等,利于患者調整心態(tài)以最佳心情接受放療。(2)根據患者的需求制定個體化護理,充分分析患者的性格、教育程度、職業(yè)、經濟狀況、家庭背景等,合理安排病室、床位[4]。由主管護士與患者及其家屬一對一的交談,掌握患者心理、情緒、營養(yǎng)狀況等具體情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肺癌放療及轉歸方面的宣教,講解放療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放療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盡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5]。鼓勵親屬陪伴、關心患者,消除患者的孤獨感,提高其治療依從性。結合各種輔助療法,如放松療法、音樂療法等,有利于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3)針對放療副作用的護理:治療期間及時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多提問,對患者的提問詳細解釋,幫助患者掌握自我護理的技巧。鼓勵患者進食富含蛋白質、易消化的食物,減少或不進食辛辣、油炸、粗糙的飲食。取半坐位進餐,進餐結束后飲適量溫水沖洗食道防止有殘留食物滯留。注意觀察患者呼吸、血壓、脈搏及體溫的變化,傾聽患者主訴,了解患者疼痛的性質、程度、持續(xù)時間;有放射性食管炎癥狀,如進食、吞咽困難、胸骨后痛等;是否有放射性肺炎的癥狀,如刺激性干咳、胸痛、胸悶、發(fā)熱等。若發(fā)現上述臨床癥狀,則給予霧化吸入、吸氧,結合應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療,并進行相對應的護理,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護理計劃。(4)運動指導。講解運動鍛煉疾病康復的意義,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制定個體化的鍛煉方案,主要在病室進行,鼓勵患者進行步行、上下樓梯等輕強度的鍛煉,2~3次/d,每次約15min,體質狀況較佳者可增加,較差者則減少鍛煉次數。指導患者鍛煉過程中留意自身的身體狀況,感覺異常及時向護士和醫(yī)生報告。
1.3 評價指標 觀察2組患者的癌性疲乏及生活質量情況。采用簡明癌性疲乏評估量表(BFI)評估癌性疲乏程度,主要包括過去24h疲乏程度、當前疲乏程度、過去24h疲乏對工作、活動、情緒等的影響。生活質量采用癌癥生活質量量表(EORTCQLO-C43)[6]進行評定,包括軀體、角色、認知、情緒和社會功能5個量表;乏力、疼痛和惡心嘔吐3個癥狀子量表;1個整體生存質量評估項目。2組患者分別在入院第1天、干預后3周對BFI、EORTC QLO-C43評分進行評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干預前后BFI評分比較情況 2組干預前不同程度的BFI分布無顯著差異,干預后,個體化組無BFI的比例和輕度BFI的比例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BFI評分比較[n(%)]
2.2 2組干預前后EORTC QLO-C43比較情況 2組干預前比較無顯著差異,干預后個體化組EORTC QLO-C43各個項目評分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EORTC QLO-C43各個項目評分比較(±s)

表2 2組干預前后EORTC QLO-C43各個項目評分比較(±s)
注:與常規(guī)組干預后比較,aP<0.05
?
肺癌是我國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其預后差,特別是在晚期,常伴咳嗽、疲乏、疼痛、氣短等癥狀,給患者帶來極大心理壓力和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肺癌患者放療可一定程度地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限,但也會引起放射性食管炎、肺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也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生活質量的高低是影響肺癌患者放療后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7]。因此,如何提高肺癌患者放療后的生活質量,是醫(yī)護人員所關注的問題。本研究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實施個體化護理,并與常規(guī)的護理進行對照,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結果顯示,個體化組在干預后BFI程度較常規(guī)組改善更顯著(P<0.05),且EORTC QLO-C43各項目評分改善亦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表明因人、因病、因地的個體化護理干預由于避免了護理工作的盲目性,可根據病情演變進行動態(tài)調整,故而使護理效果明顯提高,患者的疲乏程度明顯降低,同時降低了患者對放射性損傷的敏感性,緩解了疼痛,心理不良情緒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糾正。
針對性護理包含了心理、環(huán)境、運動、放療副作用等方面的護理,且均有針對性。以往的放化療多注重減緩腫瘤的進展,卻忽略了腫瘤相關的主觀癥狀,如疲乏、抑郁、痛苦等。詹勝丹等[8]研究認為,加強護理干預,針對患者的年齡、性別、機體健康狀況、心理狀態(tài)等進行個體化護理,可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癌性疲乏由多種因素所致,如營養(yǎng)不良、惡病質、疼痛、體重減輕、失眠、感染、毒性代謝物、貧血等[9]。而個體化護理是根據這些因素制定的護理計劃,因此極大地改善了癌性疲乏。
過去大多數醫(yī)生建議患者多休息,減少活動。然而近年來研究表明,適量的運動不僅不會增加疲乏感,而可使患者疼痛、失眠等得到有效改善,增強機體免疫力[10]。本研究所采用的運動療法亦能使疲乏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故而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個體化護理過程中,針對患者的性格、心理特征,評估其焦慮、抑郁狀態(tài),進行個體化的關心、支持,消除其恐懼、焦慮等心理,并鼓勵患者家屬常陪伴其身邊,消除其孤獨感,故而極大調動起接受治療的積極性,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臨床療效,進而改善其生活質量。
總之,個體化護理可改善肺癌患者放療過程中的疲乏、焦慮、抑郁等癥狀,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提高生活質量,進而延長生存期限,改善其預后。
[1] 胡作為,孫易娜,黃建華,等.肺癌合劑配合化療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7):249-250.
[2] 顧劍峰.老年肺癌圍手術期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及處理[J].臨床肺科雜志,2013,45(12):109-110.
[3] 王東禹,姜楠,李佳慧.康復干預對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作用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2012-2013.
[4] 應麗娜,俞亞萍.護理干預對肺癌手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北方醫(yī)藥,2012,9(1):116.
[5] 鄭守華,張國莉.圍手術期綜合心理干預對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2):1080.
[6] 龔麗丹.紐曼護理對肺癌切除術患者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22(7):22-23.
[7] 許虹波,姜麗萍,李菊芳,等.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B):16-19.
[8] 詹勝丹,王明艷.人性化護理對肺癌根治術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護理滿意度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454-2455.
[9] 代淑芬,李文娜.肺癌患者生活質量與應對方式及其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9,24(5):30-32.
[10] 王宏樂,郭紅霞.肺癌化療的護理體會[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5):571-5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1.071
山東 271000 山東泰安市中心醫(yī)院(邱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