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偉 邱 林 吳 淵 董書輝 朱新榮
不同方法治療老年髖部骨折的療效比較
張東偉 邱 林 吳 淵 董書輝 朱新榮
目的 對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療老年髖部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老年髖部骨折患者80例,隨機均分為2組(n=40)。觀察組采用更加綜合的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保守治療,對比2組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患者骨折復位情況較好,在手術治療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術治療老年髖部骨折的臨床療效較傳統保守治療效果更好,具有推廣價值。
手術治療;老年髖部骨折;臨床應用
作為高能量損傷的一種,髖部骨折往往由擠壓、墜落及車禍等外力因素導致,患者一般伴有尿道、膀胱損傷及失血性休克,需要及時治療,否則容易引發殘疾或關節炎[1]。由于髖部的位置比較特殊,其深度給予臨床解剖治療一定困難,影響到髖部骨折的成功治療[2]。髖部骨折保守治療由于臥床時間較長、術后并發癥較多,效果比較不理想,保守治療死亡率較手術治療高很多。相比保守治療,手術治療的優點在于患者能夠進行早期活動,從而避免一系列因臥床而發生的并發癥,對于患者的生存質量及短期生存率都有重要的積極意義。為比較不同方法治療老年髖部骨折的臨床療效,本研究選取80例患者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大余縣人民醫院收治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80例,隨機均分為2組(n=40),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齡69~83歲,平均年齡(74.1±12.1)歲;病程2~9個月,平均病程3.2個月。所有患者都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單側股骨頸骨折或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所有股骨頸骨折的患者采取髖關節置換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采取髓內釘固定治療。所有患者在受傷前都可以完成主動抗重力以及部分/完全抗阻力活動。排除有嚴重認知障礙的患者,無不遵守醫囑要求進行功能鍛煉或存在手術禁忌的情況。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觀察組患者采取更加綜合的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保守治療,觀察2組患者臨床療效。觀察組患者中,鋼板固定7例,髓內釘固定14例,關節置換16例,外固定架3例。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詳細闡述疼痛原因,手術方案及治療過程,手術中的注意事項及需要配合的地方。讓患者了解手術的治療工作,緩解患者對于手術的緊張情緒,消除患者的焦慮和恐懼,更加配合手術。手術前檢查手術儀器是否都正常,無菌消毒是否合格,術前檢查要有針對性,為患者做好吸氧和抗休克的應急處理,嚴密注意生命體征及血壓脈搏等生化指標變化。手術前24h內禁止患者飲水,日常服用的基本藥物手術當天早晨只可用少量水服下。麻醉方式一般選擇全身麻醉,對于合并肺部嚴重感染的患者及拔管困難的患者則采用椎管內麻醉,也可選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內固定系統,患者取平臥位在骨科專用牽引床上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采用關節置換手術進行治療,患者的體位根據術者手術入路擺放。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術后患者并發癥的情況,主要包括肺部事件、泌尿系統感染、心臟事件及腦血管意外。其中肺部事件具體分類為肺部感染、肺栓塞,在臨床中主要表現為發熱及胸部疼痛,經胸部X線片和CT進行診斷。泌尿系統感染主要指尿路刺激癥狀,經細菌培養診斷。心臟事件具體分為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經過心電圖及超聲心動診斷。腦血管意外分為腦出血及腦梗死,通過臨床癥狀和腦部CT診斷。
1.4 療效評定標準 評定標準按照日常生活恢復情況分為Ⅰ、Ⅱ、Ⅲ級。(1)Ⅰ級: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基本恢復健康;(2)Ⅱ級: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明顯緩解,部分恢復或可以獨立生活;(3)Ⅲ級:患者恢復情況一般,需要他人幫助,拄拐行走。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骨折復位情況較好,在手術治療時間、出血量及術后再出血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并發癥情況上,觀察組肺部事件2例、泌尿系統感染3例、心臟事件0例及腦血管意外1例;對照組肺部事件7例、泌尿系統感染6例、心臟事件3例及腦血管意外4例,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預后康復情況都較好,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臨床相關情況比較(±s)

表1 2組患者臨床相關情況比較(±s)
?

表2 2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比較[n(%)]
老年患者髖部骨折往往由于手術能力差及體質的原因往往風險較高,術后恢復較慢,在手術治療前需要進行充足的準備,準確評估患者的情況,觀察患者一般資料、骨折類型等情況,并針對性地選擇手術治療的方式[3-8]。本研究中觀察組采用手術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充分說明手術治療較保守治療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在臨床實踐中,手術治療老年髖部骨折的臨床療效較傳統保守治療效果更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朱開瑞,雷惠新,鄭崢.手術治療伴有脫位的髖部骨折[J].武警醫學,2012,10(1):95-97.
[2] 徐迎春,萬學英,王慶華.術后疼痛評估及鎮痛護理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25(5):329-332.
[3] 李萍,鄧慧英.綜合疼痛評估圖在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1,13(9):46-47.
[4] 陳筱菲,倪甘甜.酶法與堿性苦味酸法測定肌酐清除值的差異情況研究[J].檢驗醫學,2010,25(4):272-274.
[5] 馮毅,黃琦丹.同種異體骨螺釘治療髖臼骨折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18(5):110.
[6] 丁國鋒,毛艷華,石斗飛,等.影響髖臼后壁骨折手術療效的因素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11,46(1):30-31.
[7] 劉一,徐莘香,張新,等.脛骨平臺復雜骨折的治療[J].中華骨科雜志,2011,17(6):364-366.
[8] 方躍,池雷霆,王光林,等.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手術人路的探討[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1,20(7):695-69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6.026
江西 341500 大余縣人民醫院(張東偉 邱林 吳淵 董書輝 朱新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