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軍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道結石的療效分析
張茂軍
目的 探討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道結石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將124例膽道結石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72)和對照組(n=52),觀察組患者應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開腹手術進行治療。結果 124例患者均完成手術,術后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2組患者手術時間、引流管放入時間、胃腸道恢復時間、并發癥(膽汁泄露)等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膽道結石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進行治療,療效較好,手術創傷性較小,恢復時間縮短,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臨床推廣。
腹腔鏡;膽道鏡;膽道結石;治療療效
膽道結石是膽道系統的常見疾病,多為膽道感染引起。一旦患者出現膽道梗阻,會造成細菌快速繁殖,從而引發膽管炎癥;細菌擴散之后,患者身體其他部位可能會發生感染。如果長時間梗阻,會導致膽囊炎,出現黃疸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江西省永豐縣中醫院應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道結石患者,取得較好療效,現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24例病例均為江西省永豐縣中醫院收治的膽道結石患者,其中,男86例,女38例,年齡21~44歲,病程3個月~25年;根據患者發病部位進行劃分,100例為單純性膽總管結石,14例為肝吸蟲病合并膽總管結石,10例為左肝右肝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所有患者在手術前均應用PTC、B超和CT等進行影像學檢查,按照不同的手術治療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72)和對照組(n=52)。對比2組患者的病程、性別和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觀察組治療 觀察組患者應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進行治療。術前準備:患者術前,需進行全身麻醉,氣管內插管,氣腹。手術:患者主要手術方式為四孔法腹腔鏡手術,對膽囊三角進行解剖,并結扎膽囊動脈。膽囊管動脈結扎完成之后,應對膽總管進行充分顯露,并維持適度的膽總管張力,避開血管,需切開1cm長度的縱向切口,在患者十二指腸中1cm膽管前方部位,從劍突下套管,并放入纖維膽道鏡,探查膽總管和肝內膽管,然后對結石進行處理。
膽總管結石處理方法:結石<1cm,先應用碎石儀器,在膽道鏡下擊碎結石,應用套石籃取出結石,對膽總管和肝內膽管進行探查;肝內膽管結石處理方法:大部分結石需要先進行碎石,然后取出。如不能一次完成處理,可先保留T管,至6~7周之后,應用纖維膽道鏡,通過竇道取出結石。取出結石后,可取出膽道鏡,根據患者膽道擴大程度,應用合適的引流管。
1.2.2 對照組治療 對照組患者應用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治療。對2組患者手術時間、引流管放入時間、胃腸道恢復時間、并發癥和住院時間等指標進行觀察和對比。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對2組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3~12個月。觀察組患者完成手術后,1例患者出現結石殘余,在術后第7周給予3T管竇道膽道鏡取出結石,在術后進行隨訪,完全治愈。對照組患者術后,2例患者出現膽總管擴張和膽道反復感染癥狀,應用膽腸吻合手術進行治療,術后痊愈;4例膽總管結石患者術后復發,需進行二次手術,術后痊愈。經過治療后,對比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胃腸道恢復時間、感染發生情況、引流管放入時間和住院時間等數據,見表1。
表1 對比2組患者手術觀察指標(±s)

表1 對比2組患者手術觀察指標(±s)
注:與對照組比較,t=7.360,5.235,adP<0.05;t=31.264,6.977,bcP<0.05;t=0.572,eP>0.05
?
膽道結石是常見的膽道系統疾病,主要包括膽總管結石、肝內膽管結石和膽囊結石,多因膽道感染引起[2]。產生結石的主要原因為膽固醇代謝失調和膽汁的淤積,通常由多種原因綜合形成。從病理上說,膽道結石的組成包括不同成分的膽色素、鈣鹽和膽固醇,根據結石的成分不同,可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和膽囊結石。其中,膽固醇結石多為單發圓形,并且比較大,表面比較光滑,呈顆粒狀,剖面為放射狀,可透X線;膽色素結石比較多發,無一定形狀,且比較小。如果結石為混合性,則多為膽固醇,形成同心分層狀,可多發或者單發。膽囊內的結石大多比較大,膽管內結石大多比較小,會產生梗阻,造成膽管擴張或者感染;膽囊結石通常會合并膽囊炎。膽道結石臨床上多發于中年女性,主要表現為右上腹出現膽絞痛癥狀。原因為膽道內膽石移動,造成膽囊或者膽總管平滑肌出現擴張和痙攣現象[3]。患者飽餐后或者腰部受到震動是膽絞痛的誘因。膽絞痛一般位于患者中上腹或者右上腹,呈持續性,疼痛可逐漸加重,常放射至肩部或者右肩胛,可伴有嘔吐現象。膽絞痛癥狀也可間歇發作。如果膽囊管內嵌頓膽石,膽囊會出現膨脹;如果結石位于膽總管開口壺腹區或者膽總管開口,則會引起梗阻性黃疸。肝內膽總管結石臨床癥狀相對較輕,主要癥狀為反復腹痛,發熱,偶會出現黃疸。
膽道結石患者進行手術,會出現并發癥。例如,原發性膽管結石最常見的并發癥就是急性化膿性膽管炎,也稱為膽道感染[4]。原發性膽管結石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黃疸和右上腹痛。引起膽道感染的常見因素,多為大腸埃希桿菌,常見細菌為革蘭陰性桿菌或者厭氧菌,更為常見的是混合性感染[5]。肝膽管結石并發感染引起的并發癥狀為膽源性肝膿腫,常見于多發性小膿腫?;颊呖赡軣o腹痛或者出現右上腹痛,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屬于馳張熱型,一般病程較長,黃疸可有可無[6]。本病應用短期非手術治療無治療效果,需要進行手術引流膽道,如為彌漫性小膿腫,只需引流膽道。如為多發性膿腫、單個大膿腫或者較大膿腫,不僅需要進行膽道引流,還需要進行膿腫引流[7]。目前,對于膽道結石疾病,具有很多不同治療方法。但是,不同治療方法存在不同的優缺點[8]。例如,開腹手術創傷面積比較大;在腹腔鏡下應用ERCP碎石取石,需要較高費用;應用ERCP切開十二指腸乳頭,逆行感染幾率會增加。而應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進行治療,可有效避免這些問題,手術創傷較小,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治療費用比較低,患者恢復時間縮短。
綜上所述,應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道結石,具有較好療效,手術創傷較小,患者恢復時間縮短,并發癥發生率較低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1] 馬林.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2(4):226-227.
[2] 鐘德源,羅宏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臨床觀察與分析[J].臨床與實踐,2012,9(34):28-29.
[3] 趙波.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結石療效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3,4(23):50.
[4] 何軍明,黎旭光,鐘小生,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治療膽道結石210例分析[J].中國臨床醫學,2011,18(1):76-77.
[5] 宋朝義.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治療膽道結石105例臨床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1,8(9):99.
[6] 袁璐,黃耀,張衛星,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14):84-85.
[7] 韓中仁.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總管結石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24):32.
[8] 李鴻飛,覃強,凌偉明.選擇性對膽道結石并梗阻性黃疸病人術前行PTCD應用體會[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4,30(4):65-6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6.070
江西 331500 江西省永豐縣中醫院 (張茂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