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芳 楊琪
乳腺乳頭狀病變穿刺與切除病理診斷對照研究
唐雪芳 楊琪
目的 觀察將空心針穿刺(CNB)病理診斷為乳頭狀病變的患者與其穿刺后手術切除組織的病理診斷,并進行對比,評判二者診斷的一致性與準確性。方法 選擇400例穿刺診斷為乳頭狀腫瘤后接受腫物切除的患者,比較前后2次病理診斷結果。結果 CNB診斷乳頭狀癌與手術切除診斷一致率達100%,CNB診斷導管內乳頭狀瘤者,手術切除病變升級比例為39.89%(71/178),其中28.65%(51/178)屬于非典型導管內乳頭狀瘤,11.24%(20/178)為乳腺癌;穿刺診斷非典型導管內乳頭狀瘤,手術切除病變升級為乳腺癌比例為31.71%(39/123)。結論 采用CNB診斷乳頭狀癌與手術切除診斷的一致性良好,但對于導管內乳頭狀瘤和不典型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則有一定程度的病變低估情況,因此,對CNB 診斷為導管內乳頭狀腫瘤的患者應該切除病變部位,防止惡性病變漏診以及進一步惡化。
乳腺腫瘤;乳頭狀病變;穿刺;病理診斷;對比分析
乳腺乳頭狀病變在乳腺活檢病理中確診率為5%[1]。乳腺乳頭狀腫瘤屬于異質性腫瘤性病變,臨床主要表現為上皮增生,有時存在肌上皮細胞層。若局灶發現與無壞死低級別導管內癌結構較為一致,而且小于整體病變部位的1/3,則屬于非典型導管內乳頭狀瘤。乳腺乳頭狀瘤在良性腫瘤中發病率排名第2,大約占乳腺良性腫瘤的1/5[2]。由于導管內乳頭狀瘤可能會發生惡變[3],因此,該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在臨床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如果僅根據CNB的檢測結果判斷病變的良、惡性及浸潤程度,存在較大的爭議。本研究選擇400例穿刺診斷為乳頭狀腫瘤后接受腫物切除的患者,觀察將空心針穿刺(CNB)病理診斷為乳頭狀病變的患者與其穿刺后手術切除組織的病理診斷,并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湘鄉市人民醫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400例進行穿刺診斷為乳頭狀腫瘤的患者,采用乳腺腫物切除術,400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16~83歲,平均年齡(52.4±3.8)歲。穿刺前體檢及影像學檢查:83例(20.75%)患者能夠觸及腫物或產生乳頭溢液,317例(79.25%)患者病變則通過鉬靶照相及超聲檢查確診。
1.2 方法 通過穿刺診斷病變性質的差異和影像學檢查結果范圍的差異,采用不同手術方法,病變局限者將病變導管以及附近腺體區段進行切除,發生在乳頭到終末導管-小葉單元的患者,由于往往存在瘤內或附近的不典型增生或癌,該手術范圍應該擴大至大區段、象限或全乳切除,乳頭狀癌病例一般通過保乳術以及乳腺改良根治術等方式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影像學特征分析 400例患者根據X線以及超聲檢查發現,372例患者有影像學資料,其中147例患者能夠發現鈣化灶,但未觸及明確腫物;225例患者通過外科檢查能夠觸及腫物。178例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其中71例病變切除后診斷病理結果升級,27例影像學發現可疑癥狀,其余80例未發現明顯可疑癥狀。
2.2 CNB標本病理診斷分析 400例患者中,178例病理診斷導管內乳頭狀瘤,占44.50%;123例非典型導管內乳頭狀瘤,占30.75%;99例乳頭狀癌,占24.75%。
2.3 CNB與切除病理診斷一致性對比 將病理診斷結果分組研究,發現穿刺標本診斷乳頭狀瘤患者178例(44.5%),其中13例(7.30%)患者屬于乳腺腺病,66例(37.08%)患者切除活檢診斷與穿刺結果相近,56例(31.46%)屬于非典型導管內乳頭狀瘤,43例(24.16%)患者屬于癌;123例非典型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8例(6.50%)屬于乳腺腺病,34例(27.64%)診斷為導管內乳頭狀瘤,48例(39.02%)與穿刺一致,33例(26.83%)為癌。99例乳頭狀癌患者,切除活檢病理診斷結果均為癌,一致性為100%。見表1。

表1 CNB與切除病理診斷一致性對比[n(%)]
經穿刺診斷為導管內乳頭狀瘤,手術切除病變升級比例39.89%(71/178),其中28.65%(51/178)屬于非典型導管內乳頭狀瘤,11.24%(20/178)為乳腺癌;穿刺診斷非典型導管內乳頭狀瘤,手術切除病變升級為乳腺癌比例為31.71%(39/123)。
目前,乳頭狀腫瘤的病理診斷屬于其研究內容的難關[4],因為良性和惡性乳頭狀病變往往具有重疊的特點,所以在臨床中尋找二者鑒別特征的難度較高,尤其在空心針穿刺標本診斷過程中[5]。存在局部病灶不典型性的導管內乳頭狀瘤的病變區域有時只占據病變整體的一定比例,而且分布部位不均勻,所以采用乳腺空心針穿刺標本診斷導管內乳頭狀瘤無不典型性未必可以判斷腫瘤其他區域無不典型性。“乳頭狀病變”診斷的準確性不僅醫師的業務水平緊密聯系,同時還受到醫師B超引導下乳腺穿刺部位以及空心針穿刺檢查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響[6],所以穿刺診斷只能對病變性質提供一定的依據[7-8],采用穿刺診斷乳頭狀病變有一定風險[9]。
本研究通過對400例乳頭狀腫瘤病理診斷的分析,采用CNB診斷乳頭狀癌與手術切除診斷的一致性良好,但對于導管內乳頭狀瘤和不典型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則有一定程度的病變低估情況,因此,對CNB診斷為導管內乳頭狀腫瘤的患者應該切除病變部位,防止惡性病變漏診以及進一步惡化。
[1] 李香丹,楊文濤,孫抒,等.乳腺實性乳頭狀癌73例臨床病理診斷[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0,26(1):35-39.
[2] Lakhani SR,Ellis IO,Schnitt SJ,et 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nlors tumors of the breast[M].Lyon:IARC Press,2012:108-110.
[3] 王敦英,周仕萍,閔美林,等.乳腺癌腫塊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J].中華超聲醫學雜志,2010,16(2):227-229.
[4] 何翠菊,羅婭紅,于韜,等.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病的MR影像學表現[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1,27(1):59-61.
[5] 王麗君,汪登斌,李志,等.MRI非腫塊樣強化對乳腺導管原位癌與導管內乳頭狀瘤的鑒別診斷[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3,29(2):215-219.
[6] Kwak JY,Han KH,Yoon JH,et al.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for US features of nodules:a step in eatablishing better stratification of cancer risk[J].Radiology,2011,260(3):892-899.[7] 楊苗苗,翁海燕,孟剛,等.乳腺實性乳頭狀癌臨床病理學特征[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4,30(5):491-495.
[8] 張立杰,楊琳,劉妹,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檢測在高度宮頸上皮內瘤變治療中的臨床意義[J].當代醫學,2010,16(13):8-9.
[9] 周潔瑩,唐杰,羅渝昆,等.乳腺乳頭狀病變超聲引導活檢所致病理組織學低估的分析[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3,35(6):662-66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1.036
湖南 411400 湘鄉市人民醫院(唐雪芳 楊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