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衛明
中西醫結合早期治療對腦卒中中重度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
池衛明
目的 探討中西醫結合早期治療對腦卒中中重度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將 82例腦卒中中重度偏癱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n=44)和對照組(n=38),其中對照組僅給予鹽酸乙哌立松片,研究組在上述治療措施基礎上給予自擬滋陰養血舒筋湯。比較2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出院時的FMA評分較對照組改善更顯著(P<0.05)。結論 中醫針刺、推拿、中藥等治療方法,結合現代西醫神經病學可明顯改善腦卒中中重度偏癱患者的神經功能,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
中西醫結合;腦卒中;偏癱;運動功能
腦卒中(stroke)又稱腦中風,是一種因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突然發病的疾病,通常指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臨床上表現為永久性或一過性腦功能障礙的體征和癥狀,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1]。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周期較長,治療強度較大,病死率高,經救治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認知、語言及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將來的社會生活能力,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早期抗痙攣治療在中風偏癱的康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探討中西醫結合早期治療對腦卒中中重度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為該技術的臨床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3月湖北省中山醫院接受治療的腦卒中中重度偏癱患者82例,入選的患者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下肢的運動總分≤50分。82例患者中男51例,女31例,年齡45~86歲,平均(58.43±13.21)歲。入選的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38)和研究組(n=44)。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給予自擬滋陰養血舒筋湯,方藥組成:何首烏、白芍、桑寄生各20g,女貞子、續斷、透骨草、伸筋草各15g,甘草10g,每天1劑水煎服50mg口服,3次/d。對照組僅給予鹽酸乙哌立松片50mg口服,3次/d。
1.3 觀察指標 采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FMA)評定,<50分為嚴重,50~84分為明顯,85~94分為中度,95~99分為輕度[2]。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治療前后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及ADL改善情況比較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及ADL改善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32、5.40,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及ADL改善情況比較(±s,分)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及ADL改善情況比較(±s,分)
組別例數神經功能P值ADLP值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3825.62±2.4415.49±2.12<0.0526.69±12.3642.36±21.36<0.05研究組4426.30±2.3510.52±2.36<0.0526.95±17.3561.35±17.95<0.05 P值>0.05<0.05>0.05<0.05
2.2 2組肢體運動功能FMA評分比較 2組患者入院時肢體運動功能F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在出院時肢體運動功能FMA評分與入院時比較顯著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36、3.48,P<0.05)。另外,研究組出院時的肢體運動功能FMA評分較對照組改善更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11、9.47,P<0.05)。見表2。
表2 2組肢體運動功能FMA評分比較(±s,分)

表2 2組肢體運動功能FMA評分比較(±s,分)
注:與入院時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例數入院時出院時差值研究組4418.43±16.23 37.29±20.22ab18.99±15.34b對照組3819.14±15.8428.44±23.71a9.32±8.24
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周期較長,治療強度較大,病死率高,經救治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認知、語言及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將來的社會生活能力,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從而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4]。早期抗痙攣治療在中風偏癱的康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5]。乙哌立松是一種中樞性肌松劑,文獻資料表明[6],其主要作用是對α運動神經元、γ運動神經元有抑制作用,具有緩解痙攣和降低肌張力的治療作用[7-8]。中醫在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癱瘓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自擬滋陰養血舒筋湯方中何首烏味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之功效;桑寄生和女貞子可助首烏以達滋補肝腎之功。續斷氣微香,味苦、微甜而后澀,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折傷、止崩漏等功效,既能陽中求陰,滋補肝腎,同時還可防止滋陰藥過于滋膩;透骨草具有舒筋活絡、活血止痛、解毒化疹之功,伸筋草氣無,味淡,歸肝經,補氣活血,舒筋通絡,對筋骨拘攣、肢體麻木等功效頗佳。諸藥同用,共奏滋陰、補血、舒筋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及ADL改善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入院時肢體運動功能F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在出院時肢體運動功能FMA評分與入院時比較顯著改善(P<0.05)。另外,研究組出院時的肢體運動功能FMA評分較對照組改善更顯著(P<0.05)。
綜上所述,中醫針刺、推拿、中藥等治療方法,結合現代西醫神經病學可明顯改善腦卒中中重度偏癱患者的神經功能,同時可促進患肢功能的恢復,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提高其生存自理能力,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何曉宏.脈絡寧口服液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患者后遺肢體障礙[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20):304-306.
[2] 倪小佳.基于用藥合理與安全分析中藥注射劑治療腦卒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8):317-322.
[3] 潘化平,馮慧,李亞娟,等.疏經通督推拿結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運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31(11):1474-1478.
[4] 姜海濤.中西醫結合早期治療對腦卒中中重度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30):3254-3256.
[5] 王雪晴,林紅,甄君,等.高壓氧結合康復訓練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運動能力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3,35(5):375-378.
[6] 過筠,章惠英,章雅青,等.運動想象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的影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10):1351-1355.
[7] 萬新爐,葉正茂,潘翠環,等.運動反饋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上肢痙攣狀態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3,28(2):109-111.
[8] 易亮,趙喜,玉丙.健側上肢康復對早期腦卒中偏癱患者功能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5,21(4):1-2.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improving motor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hemiplegia patients. Methods 82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hemipleg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nly eperis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by Yangxue Shujin Decoction i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treatment. Results FMA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massage,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odern western medicine neurolog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ability.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troke; Hemiplegia; Motor functi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1.108
湖北 430033 湖北省中山醫院藥學部(池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