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玲 徐玉婷 聶陸娥
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腹部手術全麻蘇醒期躁動干預效果
黃紹玲 徐玉婷 聶陸娥
目的 分析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療效。方法 抽取接受全身麻醉下腹部手術患者78例,將其采用數學隨機數列表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例。對照組患者蘇醒期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則是接受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而后對這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蘇醒期舒張壓、收縮壓、心率3項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蘇醒期躁動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結論 對于接受全身麻醉下腹部手術患者在蘇醒期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降低躁動發生率,臨床價值顯著。
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全身麻醉;手術;蘇醒期;躁動
臨床實踐中,全麻蘇醒期患者躁動為全麻手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不良反應,一般情況下躁動、興奮、定向能力障礙等在全麻手術蘇醒期比較常見,患者會表現出哭喊、興奮、呻吟、妄想思維、語無倫次、肢體無意識動作等,以上表現都會導致患者出現循環系統障礙,患者血壓、心率會明顯加快[1]。因此在全身麻醉患者蘇醒期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臨床意義重大。本研究對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在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控制中的臨床效果進行評價,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研究對象為2013年1月~2014年12月江西省人民醫院收治的接受全身麻醉腹部手術治療患者,共計78例,數學隨機數列,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6例,年齡23~78歲,平均(54.3±11.6)歲,ASA(美國麻醉師協會分級標準)分級為Ⅰ~Ⅱ級,麻醉時間1~7h,平均(4.2±0.6)h,術前睡眠時間1~8h,平均(5.1±1.5)h;觀察組中男21例,女18例,年齡24~77歲,平均(53.1±12.3)歲,ASA分級為Ⅰ~Ⅱ級,麻醉時間1~6h,平均(4.3±0.7)h,術前睡眠時間1~7h,平均(5.4±1.1)h。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上述幾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全麻蘇醒期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全麻蘇醒期則是接受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比分析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指標包括:蘇醒期患者躁動發生率、蘇醒期患者的血壓、心率等。
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有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為[2]:(1)在患者接受手術前進行健康宣教、心理防御機制建立;(2)術后舒適性護理,在手術接受后包裝患者去枕平臥,避免由于體位或者是器械對神經、大血管造成壓迫,保證患者的呼吸道通暢;(3)對鎮靜、鎮痛藥物予以合理應用,在全身麻醉手術結束后,依照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鎮靜、鎮痛藥物,避免或者是降低患者在全麻蘇醒期出現躁動;(4)對患者展開動脈血氣分析,在全身麻醉手術完成后,對患者由于藥物殘留導致的通氣不足、上呼吸道梗阻等進行嚴密的監測,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蘇醒期患者躁動發生率、蘇醒期患者的血壓、心率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蘇醒期患者心率、血壓監測結果 對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其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與基礎值比較均無較大變化,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干預后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與基礎值比較均有明顯改變,且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蘇醒期患者心率、血壓監測結果比較(x±s)
2.2 蘇醒期患者躁動發生率比較 在蘇醒期觀察組患者發生躁動者6例,發生率為15.38%,在蘇醒期對照組患者發生躁動者11例,發生率為28.21%,觀察組躁動發生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χ2=4.58,P<0.05)。
已有研究證實[3],全麻手術蘇醒期躁動屬于一種特殊的麻醉并發癥,該類患者會表現出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心率等會發生顯著增加。調查顯示[4],全麻手術蘇醒期躁動會使患者術后各器官系統并發癥的發生率增加,特別是高血壓、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可誘發進一步的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文獻報道[5],腹部全身麻醉手術患者蘇醒期躁動發生率相對較高,因此在術后對患者展開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改善患者蘇醒期躁動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干預措施的觀察組患者蘇醒期心率、血壓水平均較對照組發生明顯降低(P<0.05),且躁動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6],證實,在全身麻醉手術患者蘇醒期開展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改善患者術后蘇醒期狀態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外科手術對患者屬于一種極強的應激源,由于手術結束后麻藥的殘余會對患者的感覺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若是患者對麻醉藥所產生的生理反應缺乏認知,很容易出現諸多心理或者是生理不適,致使躁動的發生。本研究顯示,對腹部全身麻醉手術患者實施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干預對于降低患者躁動發生率、改善患者心率和血壓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值得關注,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
[1] 明豫軍,李輝,肖峰,等.全身麻醉蘇醒期躁動情況的調查和分析[J].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10,30(3):196-200.
[2] 錢志成,萬勇,王大慶.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相關因素分析[J].四川醫學,2011,32(11):1710-1711.
[3] 申娟.手術室改進護理模式對胸外科手術患者蘇醒躁動程度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2,5(10):27-28.
[4] 王娟,溫桂芬.全麻手術后蘇醒期躁動的預防及護理干預[J].海南醫學,2011,22(13):2011-2012.
[5] 黃瑞云,宣應,陳海明.全麻術后躁動原因分析情形處理方法探討[J].廣西醫學,2010,32(7):825-827.
[6] 黎祖榮,王明,德魏佳.麻醉恢復室患者躁動的原因及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5(6):536-5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5.068
江西 330006 江西省人民醫院 (黃紹玲 徐玉婷 聶陸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