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平

這五大發展理念如果從哲學、系統的角度看,不是完全平行的,其中,“創新”居五大發展理念之首,也是“十三五”時期乃至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需要堅持的發展動力,是未來發展的統領。創新本身是一個不斷打破均衡的過程,其余四大理念都是對創新理念的約束和補充。
比如“協調”,講的是內部結構方面的關系。如城鄉結構、產業結構、軟實力與硬實力問題等。也就是說,創新是一個打破均衡的過程,但打破均衡也不能無限的不均衡,只有在均衡和不斷的創新中,才能實現事物更好的發展。
“綠色”,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我們要發展要創新,必須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要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處理好當代人與下代人之間的代際關系。
再談“開放”,我國現在已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全球化是大趨勢,我們不可能關起門來韜光養晦。“十三五”的建議中,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參與國際治理體系提出了很多建議。我們所說的創新,不但要在國內創新,下一步可能要延伸到國外。
“共享”,講的是過程和結果的關系。在創新的過程中,為了調動創新的積極性,就要讓創新者得到利益。但到最終要通過調控實現創新效益全民共享。這就要處理好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關系。五中全會很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盡可能地通過二次分配,通過社會保障來體現公平分配問題。
創新能力的競爭,將成為我們“十三五”及以后很長時期內區域競爭的一個焦點。在工業化中期,或重化工業階段基本屬于資源資本主導。2002年以后,內蒙古經濟急速擴張,只要配煤田,根本就不愁招商引資。在這種資源主導或資本主導的階段,可以把資源作為拉動我區經濟增長的動力。
今后,隨著國家整個轉向創新驅動階段,陸續提出來的轉型升級、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中國制造2025等很多戰略,其實質都是提倡創新。也就是說,我們要打破目前固化的均衡,實現新的突破,創新能力就成為區域競爭力核心。誰掌握了創新體系、創新能力,誰就可能在下一次競爭中贏得主動權,在區域競爭中獲勝。
既然下一個時代已經是一個科技創新主導的時代,能不能在科技創新中有所作為,直接決定下一步內蒙古的出路。應該說,從基礎條件來看,在下一輪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競爭當中,我區在起步階段又落后了。盡管在2002年以后我區有過一段時間的經濟起飛,當時市場條件好,為了大干快上,政府也加大力度,實施了很多能源化工項目。但從項目的設計到裝備、到施工等,基本都是請的外援。內蒙古的大學、科學院所等基本沒有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我們自己的研發體系、創新體系并沒有隨著產業的發展而成長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我區這種欠發達地區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必須采取非常規化的措施,即堅持內部激活和外部植入并舉。
內部激活就是在科技體制改革上,要圍繞提高科技人員的創新創業積極性做深度試水。科技創新是未來發展的動力和支撐,但科技創新的主體是科技人員,科技人員創新的積極性則取決于科技制度。制度經濟學提出,不同的制度框架設計,導致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現行的科技體制導致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并不高。
目前,全國許多省區在科研管理體制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如廣東的科研成果70%的股份是給科技人員的;在湖北,過去財政資金支持的項目,項目負責人是沒有轉化權力的,因為科研院所屬于國有,項目在立項階段就不太符合實際,研究出來之后往往束之高閣。但自從湖北放開了項目負責人可以自己轉化項目的權限,湖北全省科技成果轉化率、科技人員創業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率都具有突破性的提升。
我區大型企業龍頭企業不多,有研發能力的企業更少,而大部分科技人員在體制內。這種科技資源現狀和科技管理體制導致科技人員根本沒有創新創業的余地。所以如何激活體制內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是關鍵。如果不在科技項目的審批立項、科研管理、成果轉化等方面實施突破性的改革措施,那么我區下一步的科技創新就無從談起。
對于內蒙古等一些欠發達地區,或者說比較落后的地區,目前創新能力不足,自身的創新體系沒有建立起來。除了體制機制深化改革以外,還要特別注意利用或嫁接國家的創新資源,借助外力建立自己的創新體系。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即積極提出并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對內蒙古來說,我們自己可能組建不起這種大型的創新創業平臺,但是一定要利用我們的民族地區、邊境地區,或者內蒙古在“一帶一路”中重要的地位,積極爭取國家將更多的重大創新平臺布局到我區。從我區建區后的發展過程來看,這種外部的政策植入對內蒙古發展的貢獻是巨大的。比如,內蒙古現在有很多大學的重點專業當年都是清華、北大、北農大整體轉過來的,到了后期,可能有一部分人回流了,但是他們畢竟幫助我區建立起了最初的大學教育體系和學科體系,現在我們的某些學科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都與此有極大關系。包括我們的產業體系,如包鋼和許多三線建設的項目實施等,盡管當初的目的不一定是為了支持民族地區發展,但國家這種政策性植入客觀上幫助我區建立起初步的產業體系,形成了最初的戰略突破點,才有了我們后來逐步的延伸壯大。
所以,對于我們這種落后地區,借助國家政策的強制性建立自己的創新體系,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的。
總之,今后我國將進入一個以轉型升級為方向,創新驅動為核心的階段。對于內蒙古來說,我們應該想盡一切辦法,爭取國家的一些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落戶。尤其是我區過去已經形成一定特色產業基礎的,比如新能源方面的創新平臺、煤化工方面的創新平臺等,一定要爭取國家把一流的科研團隊放在內蒙古。我們應該給它創造最好的條件,促進我區在優勢產業科技創新方面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