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丙午,彭子函
(北京物資學院,北京 101149)
混合經營模式下面向訂單交付問題的農產品庫存策略
劉丙午,彭子函
(北京物資學院,北京 101149)
通過分析農產品庫存特征及庫存模式,結合在線訂單交付問題,建立動態規劃模型,提出如何更好地解決實體店鋪供求問題的庫存策略,充分利用庫存風險合并效果,方便銷售商更準確、合理的安排網上訂單的交付。
混合經營模式;訂單交付;農產品;庫存策略
由于農產品屬于易腐產品,在其生命周期內產品特性導致的損耗會影響銷售價值,庫存過小又會因為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而導致銷售利潤的損失。因此合理的農產品庫存策略是增加企業銷售利潤的關鍵。在O2O混合經營模式下,在線訂單往往會出現的問題有:訂單信息核對不準確、訂單確認交付不及時、銷售商品資料不完善等[1]。而少批量、多批次、多品種的在線訂單拉動庫存大小,在線訂單交付的及時性與準確性也會影響農產品的出庫效率。電子商務信息平臺的建設為完善在線訂單提供了條件,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在線訂單交付的及時性和準確性[2]。通過以上分析,在易腐商品研究基礎上對農產品的庫存進行研究,建立動態規劃模型,探討混合經營模式下訂單交付問題對農產品庫存策略和銷售商的影響。
2.1 庫存生命周期短
農產品水分含量和新鮮度較高,在適宜的條件下會促進微生物的繁殖,降低其新鮮度,加快產品的腐爛,屬于易腐蝕品。在銷售、存儲及流通過程中,產品品質會隨時間降低,進而影響供需及銷售。因此為避免易腐性帶來的經濟損失以及對農產品庫存的影響,在流通過程中應加快農產品銷售速度,縮短庫存生命周期[3]。
以某大型超市農產品庫存及周轉次數為例,見表1。
表1 某大型超市農產品庫存及周轉次數
由表1可以看出,農產品的平均庫存周期為2.71天,每月周轉次數為11.3次。庫存生命周期短,農產品更新速度較快。因此,農產品庫存應根據市場供應與需求,合理安排生命周期,在保障產品新鮮度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成本來獲得最高的銷售效益。
2.2 庫存需求不連續
農產品庫存的需求與市場經營銷售的時間、價格有關。產品品質隨時間下降,且影響顧客需求特性。某地區農產品的需求量與客流量密切相關,但由于多數銷售點營業時間不連續,導致客流量間斷及需求的不連續。在營業時間內,客流量大于零,需求隨產品品質和價格變化,在非營業時間內,客流量為零,需求為零[4]。對于易腐性農產品,由表1可以看出,每種類型的農產品有其相對應的生命周期,超過一定的周期會有一定程度的腐爛,同時會使得產品質量有所下降,這樣會影響顧客的需求。因此,農產品庫存策略也要充分考慮需求不連續性的影響。
綜上所述,農產品庫存具有周期短、需求不連續的特征。根據這兩個特征提出以下三種農產品庫存策略。
3.1 供應鏈管理庫存策略
從供應鏈管理庫存來看,農產品庫存貫穿于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全過程。建立一種以加工企業為核心的供應鏈企業利益一體化及風險共擔的供應鏈庫存管理策略,加強供應鏈各節點企業對農產品庫存的管理及重視。供應鏈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和信息放大效應增加了供應鏈體系中的整體庫存,庫存的改變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供應鏈整體的盈利水平和響應能力[5]。
3.2 混合經營庫存策略
混合經營策略類似當前的連鎖超市經營商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經營模式。零售商可以同時經營位于不同位置的實體店以及一家網上商店銷售同樣的商品[6]。為了優化資源配置,網上商店采用零庫存策略,接受訂單后將訂單通過某實體店鋪的庫存進行交付。混合經營模式下的企業必須保持庫存的原因在于,商品的供應與需求之間在時間上存在著矛盾、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存在著不確定性因素和企業需要降低經營成本等[7]。混合經營模式下,庫存具有以下四種功能:
(1)時間性功能。由于商品的采購、生產等都需要時間,而混合經營模式下的庫存可以縮短甚至消除這些時間,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提高商品銷售量,增加銷售利潤。
(2)分離功能。庫存的分離功能可以把原本相互依賴的環節分離,實現每一環節的經營方式最為經濟,各分店的銷售仍按照正常節奏進行,使得企業在降低經營成本的基礎上獲取銷售利潤。
(3)不確定因素的緩沖功能。安全庫存可以降低不確定因素對混合經營模式帶來的影響。例如多家分店同時運營,出現某一分店缺貨現象時,其他分店可以起到緩沖作用。
(4)經濟型的功能。在混合經營模式下,企業可以利用成本進行合理的銷售庫存的選擇,按照經濟數量進行商品的銷售,此時庫存可以使其經營保持均衡,從而降低銷售成本[8]。混合經營模式下的企業不應庫存投資過多,也不應過少,要保持一個最優值。
3.3 訂單式生產庫存策略
在進行相應的種植生產之前,通過電子商務合作平臺和農產品配送系統的客戶信息來確定有針對性的訂單,避免了盲目種植造成的經濟損失,減少了因農產品的易腐性帶來的費用損耗[9]。其次,也可以在產品收貨后對產品進行相應的加工,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靈活應對庫存過程中出現的突發情況。
對于銷售商來說,如何選擇合適的店鋪來滿足市場的需求與供應是獲利的關鍵。通過以上的研究分析,提出在混合經營模式下面向訂單交付問題的庫存策略模型。
4.1 問題描述
銷售商在銷售過程中,為了優化資源配置通常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也就是混合模式來經營店鋪。為追求整體利益最大化,銷售商的各個實體店鋪的店面需求相對于網上需求要高一些,以平衡網上訂單處理、物流配送等其他成本[10]。銷售商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銷售過程中根據現有庫存靈活控制在線訂單交付和在線需求,動態的規劃好各實體店鋪的庫存供應與需求。
4.2 模型描述
考慮一個經營兩個實體店以及一個網上商店的銷售商:兩個實體店分別位于不同地區運營,網上商店采用零庫存策略。模型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銷售開始前,銷售商分別以C1和C2為單位采購成本為實體店準備Q1和Q2的期初庫存。銷售季節記為[0,T],且在銷售過程中產品沒有補給庫存,兩個實體店不能進行庫存轉移。
圖1 模型示意圖
兩個實體店的零售價格分別為p1和p2,且價格保持不變。各銷售商的需求到達率是時齊的,分別為λ1和λ2。兩實體店的需求流是相互獨立的。網上店鋪的銷售價格pe可以不同于實體店鋪,其需求量服從λe,且與λ1、λ2相互獨立。當網上店鋪接收到顧客的訂單后,銷售商選擇某個實體店鋪來完成訂單的交付。假設實體店鋪通過配送過程完成交付所付出的成本為Wi;因此實體店鋪在完成訂單交付后的凈收益是:pe-Wi(i=1,2)。假設對于i=1,2,pe-Wi≤pi,即實體店自身的需求單位收益更高。基于離散時間模型來分析,時間區間[0, T]劃分為多個長度為△t的小區間,每個區間稱為一個周期。△t足夠小,每個顧客最多訂購一單位產品。在第t周期初,兩個實體店的庫存水平分別為N1,N2。銷售商的銷售狀態用(T,N1,N2)表示,期望收益為:V(t,N1,N2)。
4.3 建立模型
在最后一個周期,若仍存在庫存剩余,那么銷售商應當接受任何訂單請求。當兩個實體店鋪都有庫存剩余時,銷售商會選擇一較大的實體店來完成訂單交付。則有:
通過動態規劃的方法來獲得1≤t≤T-1時收益函數的表達式。第t周期對應的收益函數表達式取決于兩個實體店鋪的庫存水平。
(1)當N1=0,N2=0時,實體店鋪的庫存銷售完畢,應當關閉網上店鋪銷售系統。此時,V(t,N1,N2)=0。
(2)只有一個實體店鋪還有剩余庫存時,銷售商只能選擇該店鋪進行訂單交付,且關閉網上店鋪銷售系統。給定總庫存N,其高優先級別的需求率為λi(單位收益為pi),低優先級別的需求率為λe(單位收益為pe-Wi),通過控制是否“接受”低優先級別的需求來實現總收益最大化。記作:U Ni,N≥0,V(t,N1,N2)=Vi(t,Ni)。
因此,銷售商的收益函數可以通過以下遞推方程式獲得,即:
Vi(t,Ni)=V(t+1,N1)+λi[pi+Vi(t+1,Ni-1)-Vi(t+1,Ni)]+ λe[pe-Wi+Vi(t+1,Ni-1)-Vi(t+1,Ni)]
(3)當兩個實體店鋪都擁有庫存時,在第t周可能產生四種情況:實體店鋪1達到店鋪需求,概率記作λ1;實體店鋪2達到店鋪需求,概率記作λ2;達到網上店鋪客戶需求,記作λe;三者都沒達到需求,記作:1-λ1-λ2-λe。對于前兩種情況,銷售商應直接滿足需求,當達到網上店鋪需求時,銷售商應根據以下遞推公式來決定交由店鋪1還是店鋪2交付,或者是拒絕交付:
庫存決策策略:
當兩個實體店鋪在第t周期初期都持有庫存(庫存水平分別為N1,N2),并且在本周期內達到一個網上銷售訂單請求時,銷售商的最優庫存決策策略如下:
拒絕網上訂單請求。
4.4 算例分析
以某農場蔬菜批發中心待運水果為例。T=7,且1≤t≤T,p1=4,p2=4,p3=4,初始庫存為:Q1=30,Q2=30;需求率分別為:λ1=0.3,λ2=0.3,λe=20,需求量每單位為8,網上訂單交付成本為:W1=W2=W3=1。收益V=(T,N1,N2),單位為萬元。分別計算出各個周期兩個實體店鋪的庫存水平(Q1,Q2)與訂單交付的關系。
當t≥7時,N1=N2=0,V=(7,N1,N2)=0;
此時,兩個實體店鋪庫存銷售完畢,銷售商應當關閉網上店鋪的訂單交付系統,此周期收益為0。進入下一訂貨、進貨、銷售的周期。
當t=6時,由公式(Ⅰ)可以得出:V=(6,N1,N2)=9.5;
當t=5時,由公式(Ⅰ)可以得出:V=(5,N1,N2)=58.9;
當t=4時,由公式(Ⅰ)可以得出:V=(4,N1,N2)=121.5;
當t=3時,由公式(Ⅰ)可以得出:V=(3,N1,N2)=246.6;
當t=2時,由公式(Ⅰ)可以得出:V=(2,N1,N2)=496.8;
當t=1時,由公式(Ⅰ)可以得出:V=(1,N1,N2)=997.2。
通過以上計算可以得出,收益V=(T,N1,N2)是關于庫存水平(N1,N2)的遞減函數,隨周期t的增大,庫存水平(N1,N2)增大,收益逐漸減小。
而當N1>0,N2=0時,銷售商只選擇實體店鋪1來滿足在線訂單交付。此時,隨著N1減少,收益逐漸增大。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個V與N的函數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V與N函數曲線
當(N1,N2)在B區域時,應安排實體店鋪2進行在線訂單交付;
當(N1,N2)在C區域時,應安排實體店鋪1進行在線訂單交付;
當(N1,N2)在D區域時,安排實體店鋪1或2進行訂單交付,所得到的收益效果是一樣的。
當(N1,N2)在A區域時,應當關閉訂單交付系統。
在分析農產品庫存特征及庫存模式的基礎上,對面向訂單交付問題的農產品庫存進行基于混合經營模式的策略規劃,將訂單交付問題劃分為三大類,并針對這些情況來判斷銷售商應該開放還是關閉網上銷售渠道,若開放,則對實體店鋪的庫存進行一定規劃。基于離散時間的動態規劃模型,在初始庫存一定的情況下,完成銷售商收益最大及最優的網上訂單交付,銷售商可以合理安排在線訂單的交付,靈活規劃與匹配實體店鋪的供應與需求。
[1]鐘文博.基于.NET智能在線訂單系統的分析與設計[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3.
[2]李舒,趙云鳳.農產品網店經營特點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4,(31).
[3]魏金石.超市生鮮農產品庫存控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2.
[4]樊華.超市生鮮農產品O2O模式實施策略研究[J].科技風,2014,(21).
[5]朱大鵬.生鮮農產品庫存控制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12.
[6]白世貞,張菁.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研究現狀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5,(9).
[7]張進.連鎖經營物流庫存與配送組合優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0.
[8]王蕾.基于冷藏鏈的生鮮農產品庫存控制模型研究[D].沈陽:沈陽工業大學,2010.
[9]王曉歌.淺析農產品庫存管理策略[J].價值工程,2014,(10).
[10]許金立,張明玉.農產品供應鏈協同機制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1, (2).
Study on Order Delivery Oriented Agricultural Product Inventory Strategy under Hybrid Operation Mode
Liu Bingwu,Peng Zihan
(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 101149,China)
In this paper,through analyzing the inventor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opular inventory mode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e online order delivery existing therein,we built a dynamic programming model and then proposed the inventory strategy to better solve the demand-supply problem of the brick-and-mortar shops and facilitate the retailers to make more accurate and reasonable arrangement for the delivery of the online orders.
hybrid operation mode;order delivery;agricultural product;inventory strategy
F273;F326.6;F253
A
1005-152X(2015)10-0135-03
2015-07-01
劉丙午(1956-),男,北京物資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物流信息化;彭子函(1991-),女,北京物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信息化。
10.3969/j.issn.1005-152X.2015.1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