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強 (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中心醫院,河南禹州46167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因冠狀動脈內粥樣斑塊破裂,導致冠狀動脈內血小板活化聚集,產生血小板血栓,繼而使冠狀動脈閉塞,導致血流受阻[1].因此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為主[2].常見的治療方法以及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都存在較高的支架內血栓發生率.本研究對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分組,旨在總結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納入的60例病例均為我院2014-01/2015-06收治的符合診斷標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齡47~70(平均60.3±2.4)歲.納入標準:患者缺血性胸痛持續0.5 h以上,心電圖顯示相鄰導聯ST-T段改變數量為2個或以上,心肌酶譜相比正常水平高2倍以上,冠狀動脈造影術后12 h內實施介入治療.排除標準:患者存在嚴重器官障礙,惡性心律失常、心肌病或者心臟瓣膜病、高血壓、惡性腫瘤以及妊娠期女性.結合患者入院序號隨機分成對照組(n=30)和實驗組(n=30).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實施常規治療,包括臥床休息、吸氧、鎮靜等.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介入治療,術前給予患者冠狀動脈造影,結合檢查結果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由資歷豐富的醫師實施介入操作,術中應用70 U/kg葡萄肝素實施鞘管內動脈推注.
實驗組聯合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以及心血管介入治療,介入治療與對照組一致.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初始劑量控制為10 μg/kg,并經導引導管冠狀動脈內進行推注治療,于3 min內注射完畢,之后持續靜注36 h,劑量控制為 0.15 μg/kg/min.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TMPG灌注情況進行評估,標準如下.0級:患者組織灌注不明顯;1級:造影劑緩慢灌注后,無法經微血管排空;2級:造影劑進出微血管都延遲;3級:造影劑在微血管進出正常.同時對兩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進行檢測,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實施單克隆免疫熒光抗體CD62P-FTTC以及 CD63-PE檢測,同時應用 Cell Quest軟件檢測溶酶體膜糖蛋白(CD63)、血小板僅顆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以及單核細胞血小板聚集體(MPA)的陽性表達情況.統計和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以及不良心臟事件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t檢驗,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TMPG灌注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TMPG灌注情況比較,實驗組的TMPG灌注3級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TMPG灌注情況比較 [n=30,n(%)]
2.2 兩組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D62P、CD63、MPA陽性表達率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CD62P、CD63以及MPA陽性表達率均有所改善,實驗組治療后的CD62P、CD63以及MPA陽性表達率均低于治療前以及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比較 [n=30,n(%)]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以及不良心臟事件比較 對照組治療過程中3例患者出現牙齦出血,2例患者穿刺位置血腫,并發癥發生率為16.7%(5/30);實驗組治療過程中3例患者出現牙齦出血,1例患者穿刺位置血腫,并發癥發生率為13.3%(4/30).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無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發生率為0.0%(0/30);對照組有2例患者復發,2例患者嚴重心絞痛,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為13.3%(4/30).實驗組的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發生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該病起病較急,且病情發展較快,具有較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殘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質量構成嚴重威脅[3].
替羅非班作為一種非肽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異性較高,且半衰期為2 h,藥效快,能夠對血小板釋放縮血管物質以及對炎癥因子進行抑制,從而降低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率[4-5].另外,研究表明替羅非班對介入手術后患者的梗死血管再通具有改善效果[6].此研究顯示,兩組患者的TMPG灌注經比較,實驗組的TMPG灌注3級比率為66.7%,高于對照組的4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改善情況比較,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這與高鵬[7]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應用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聯合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高,不良事件發生率低,值得推薦.
[1]葉海波.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與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5):155-156.
[2]戴曉萍.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與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效果[J].安徽醫學,2013,34(8):1145-1147.
[3]季選秀,錢 偉,馬曉靜.替羅非班用于ST段抬高型AMI急診冠狀動脈介入術患者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1,51(27):80-82.
[4]卞秋武,林海龍,張雙月,等.替羅非班聯合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12,32(9):786-789.
[5]楊鵬偉.替羅非班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術后心肌灌注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響[J].中國綜合臨床,2011,27(3):245-248.
[6]張紅雨,王佩顯,曹艷君,等.冠狀動脈內注射替羅非班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中無復流現象的療效研究[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1,27(1):25-29.
[7]高 鵬.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與心血管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效果[J].中外醫療,2014,33(3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