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 云 (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30)
當代醫療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急診,實行及時、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對患者的預后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1].近幾年,我院積極實行優化急診護理程序,特別是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救治,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齡38~80(平均61.5)歲.發病到入院的時間為1~11 h.收納標準:所有患者全部被確診為高血壓出血,且經頭顱CT或者MRI檢查均證實為腦出血.排除標準:頭顱外傷導致出血者;其他醫院轉入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n=40)與實驗組(n=40).對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發病到入院時間、文化水平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實驗組則實行優化后的急診護理措施.一旦接到急診電話,科室要馬上成立急救護理小組,且迅速評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肢體活動情況等,然后通過簡潔的語言迅速詢問患者的既往史、藥物應用情況等,最后實行相關處理措施.對于顱內高壓的患者,要馬上行腦室或者血腫穿刺減壓術.
1.3 觀察指標 認真記錄患者的急診停留時間、分診評估時間、急救時間、急救存活例數與死亡例數,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死率與存活率.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 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搶救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急診停留時間、分診評估時間與急救時間都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l).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救治指標比較 (n=40,± s,min)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救治指標比較 (n=40,± s,min)
aP <0.05 vs對照組.
組別 分診評估時間 急診停留時間 急救時間實驗組 0.49 ±0.31a 8.78 ±2.09a 39.51 ±8.45a 1.53 ±0.45 15.61 ±2.77 52.81 ±10.27對照組
2.2 兩組患者搶救結局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低于實驗組,致殘率高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表2).

表2 兩組腦出血患者搶救結局的比較 [n=40,n(%)]
當前對我國居民生命健康構成威脅的一種最嚴重的慢性病為高血壓,且該病導致腦出血的機率較大[2].據相關資料顯示,所有腦出血中大約62%是由高血壓造成的,且高血壓腦出血的致殘率與病死率特別高.依據臨床報道結果[3]顯示,20%左右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會死亡,大約40%的腦出血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后遺癥.本研究顯示,對照組患者的病死率與致殘率都顯著高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優化后的急診護理程序可以顯著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致殘率與病死率,其在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急救中發揮了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急救的“黃金時間”是患者受傷后的60 min.因此要增加急救效率的提升力度,這對于急救的結果起決定性作用.本研究顯示,對照組患者的急診停留時間、分診評估時間與急救時間都顯著高于實驗組,這充分表明實驗組在提升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傷后急救效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實驗表明,實行急診護理程序可以顯著提高急救效率,從而有效改善急救結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與傳統的急診護理模式不同的是急診護理程序摒棄了“被動模式”,由“被動”變“主動”.通過這一改變可以顯著提高急救效率,從而全方位調動護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院施行急救護理程序后,逐漸總結出了提前安排、快速評估、盡早手術的原則,也就是一旦收到入院通知,馬上進行安排,快速成立相關救治小組,且做好手術等準備,從而為迅速評估與盡早手術打下基礎.訊速評估的主要目的是在第一時間內搶救患者的生命,且最大程度的利用患者傷后的“黃金時間”來治療[4],爭取在傷情沒有發展之前行手術治療從而可取得更理想的救治效果.本實驗在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急救過程中,不僅要堅持提前安排、快速評估、盡快手術的原則,還要針對性的鍛煉各部門科室間的配合程度.由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急救需多個科室之間的配合共同進行,包括急診、麻醉、腦外、后勤等,因此手術的成功離不開各部門科室間的默契配合.醫院接到入院通知,各部門科室就要馬上行動起來,彼此分工協作,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急救效率.
綜上所述,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實施優化后的急診護理程序,不僅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急救效率,還可以縮短分診評估時間與急診停留時間,且能夠取得較好的救治效果,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水平,在臨床上應予以推廣.
[1]吳 榮.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8):41-43.
[2]燕玉芹.腦出血昏迷患者43例急診護理效果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2):143-144.
[3]吳在德.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26-628.
[4]馮麗昌.急診護理程序對顱腦損傷患者康復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24):32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