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霞 (山東省泰安市腫瘤防治院,山東泰安271000)
乳腺癌是現代臨床上對一種乳腺疾病的統稱,其發病率在我國惡性癌腫中占7%~10%[1].目前,該病主要依賴于外科手術根除,然而,這種方法易影響乳房美觀,對患者的身心也會構成影響.因此,加強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護理,與積極治療同等關鍵.本研究制定優質護理方案對37例乳腺癌病例展開干預,并設對照組作比較,總體護理情況較為理想.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02/2015-02收治的74例乳腺癌病例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已婚53例,未婚21例,年齡27~64(平均40.3 ±3.8)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高中、大學各有26例、31例和17例.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學確診,且已在知情文件書上簽字,排除伴其他肝腎重病或精神異常者.通過隨機對照試驗的方式將74例患者分為觀察組(n=37)和對照組(n=37),組間一般數據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常規標準實施護理,主要有基礎護理、指導檢查和用藥、對癥干預等.觀察組制定優質護理方案干預,干預方案如下:①建檔管理.幫助患者建立個人健康電子檔案,內容除患者的基本資料(姓名、出生日期和文化程度等)外,還包括簡要病史、日常鍛煉與飲食情況、作息習慣、精神情況和是否有并發癥等內容.②心理方面.由于乳腺癌手術需切除較大面積的乳腺組織,易影響患者的乳房美觀度,從而增加患者心理負擔.因此,護理時應加強與患者溝通,對其實施心理疏導與情緒安撫,在保證每日有效交流在40 min左右的同時,盡量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并結合放松訓練、語言暗示等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其負面情緒.③精神方面.通過健康講座、發放資料及觀看錄像等方式,向患者普及乳腺癌的基礎知識、護理流程及配合事項等,讓患者對自身病情有一個客觀和全面的認知,從而對其提出的疑慮及時做出解答,從思想上調整患者心態,使其更好地配合臨床工作.④生理方面.飲食上,根據患者病情及飲食習慣,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在保證營養充分的情況下,鼓勵其多食用新鮮果蔬,食物盡量做到色香味俱全,讓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進食;運動上,可結合患者職業特點及病情,組織掃地、繪畫、折紙及唱歌等“工娛療”活動,多方面對其生理機能進行刺激,讓患者更快康復.⑤家庭方面.本病患者術后有一定的身體缺陷,容易出現負面情緒、擔心社會歧視等問題,家屬在患者治療期間,應給予最大的支持和理解,對患者實施鼓勵,與患者共進退,在患者面前盡量談論輕松話題,以減輕其情緒負擔.⑥環境方面.維持室內溫濕度適中,注意消毒和通風,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加設窗簾,以免光線對患者造成直接刺激,加強監護與巡視,夜間護理時注意動作輕柔,以免影響患者睡眠.
1.3 觀察指標 通過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協會組發布的生活質量評測量表[2]估測患者的生活自理功能改善情況,選項包括軀體功能、認知能力、情緒狀況、社會功能和角色功能等,分值與生活質量改善程度呈正相關.同時通過問卷形式調查兩組的護理滿意情況及疾病知曉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χ2和t檢驗計數、計量資料,組間數據分別采用n(%)和±s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生活質量改善情況 經相應方案護理,觀察組的軀體功能、情緒狀況及社會功能等各項指標相比對照組均有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 (n=37,±s)

表1 兩組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 (n=37,±s)
aP <0.05 vs對照組.
組別 軀體功能 情緒狀況 社會功能 認知能力 角色功能觀察組 66.08 ±6.12a70.83 ±6.26a56.90 ±5.03a76.02 ±4.93a62.17 ±5.45a對照組 55.83 ±5.97 62.05 ±7.13 49.09 ±5.18 68.74 ±4.75 51.13 ±4.57
2.2 護理滿意情況及疾病知曉情況 在護理總滿意度、疾病知曉率上,觀察組各為97.3%和94.6%,與對照組(81.1%和75.7%)相比,均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表2).

表2 兩組的護理滿意情況及疾病知曉情況 [n=37,n(%)]
目前,乳腺癌在臨床上極為常見,醫學界對其病因機制尚不明確,但現有研究多表示家族遺傳、乳腺腺體致密、未婚育、高劑量輻射、長期飲酒或攝入外源性雌激素等因素均可能導致其發病.雖然早期進行有效的手術治療可保障患者生命,然而術后患者乳房外觀變化較大,易對患者及其家屬造成嚴重打擊,或因醫療負擔過重、社會功能降低等問題而影響預后.因此,現代醫學在乳腺癌的處理問題上,除采取積極的手術治療方法外,更注重恢復患者的身心健康,以提高其生活質量.
優質護理干預是目前基于常規護理提出的一項新型服務模式,其主張以人性化護理服務為理念,從心理、精神、生理和社會等多方面制定措施,從而為患者提供最優的護理管理服務.自2010年始,我國衛生部即要求在護理管理工作中施行該護理服務方案,以期從總體上提高醫療機構的護理服務質量和安全.近年來國內有學者將該護理服務方案廣泛應用于病區、門診等護理管理工作中,均對其應用價值作出了肯定評價[3-4].
趙潔等[5]研究圍繞20例患者入院至出院全程實施優質護理,內容涵蓋心理、生活、疼痛護理、患肢護理和穿刺護理等各個方面.研究發現,全程實施優質的護理服務,有利于進一步保障醫療護理質量,促進護患關系,患者、家屬及醫生滿意度各達到95%、95%和100%.
本研究制定優質護理方案對觀察組展開護理,通過建檔收集患者資料,以全面掌握其病情程度、情緒狀態等情況,再從心理、精神、生理、環境及家庭等幾方面制定符合個體需要的措施展開服務干預.研究發現,觀察組經上述措施護理后,其總體護理效果明顯得到優化,護理總滿意度、疾病知曉率各達到97.3%和94.6%,且相對對照組而言,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指標也得到了明顯改善,這與楊吉英[2]和趙潔等[5]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制定優質護理方案對乳腺癌患者展開干預,總體護理效果更理想,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適合在臨床上推廣.
[1]楊懷梅,張艷艷,王瑩慧.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對乳腺癌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4,6(7):142-143.
[2]楊吉英.綜合性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7):68-69.
[3]馬朝梅.優質護理服務在乳腺癌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3,8(31):175-176.
[4]宋粉玲.優質護理服務開展對乳腺癌手術患者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3,34(18):3700-3701.
[5]趙 潔,劉 娟,邱懷玉,等.全程優質護理在乳腺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