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民 楊 超 常 遠 夏坤錕 王朝杰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肛腸外科,河南 鄭州 450050)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1〕,但是關于結腸癌遷移與侵襲的機制目前認識尚有限。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miRNAs與腫瘤相關〔2,3〕。有研究發現 micro(miR)-126在不同結腸癌細胞株中轉染前后表達水平不同,提示miR-126有可能與結腸癌有一定關系。本文通過穩定表達miR-126的結腸癌細胞系了解miR-126的表達及其對結腸癌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腫瘤科確診為結腸癌并且行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每例患者術前均未進行放化療。男46例,女34例,年齡38~55〔平均(47.0±2.5)〕歲;高分化14例,中分化51例,低分化15例;Dukes分期:A期12例,B期22例,C期31例,D期15例;有淋巴結轉移38例,無淋巴結轉移42例。所有組織于離體15 min內置于液氮罐中保存。
1.2 細胞系、載體及試劑 人結腸癌細胞系SW480、人胚腎細胞株(HEK293T)。慢病毒表達載體pGIPZ、慢病毒包裝質粒pCD/NL-BHDDD、慢病毒膜蛋白表達質粒 pLTRG。Lipofectamine2000,快速限制性內切酶 CLai、MLui、T4DNA 連接酶,八肽膽囊收縮術(CCK-8)試劑盒、DMEM培養液、hsa-miR-126原位雜交探針。胎牛血清,總RNA提取液,胰島素受體底物(IRS)-1兔單克隆抗體。
1.3 方法
1.3.1 細胞培養 將SW480結腸癌細胞株在含有10%進口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基中37℃、5%CO2飽和濕度貼壁傳代培養,在細胞生長狀態良好時(取對數生長期)用于實驗。
1.3.2 RT-PCR檢測 利用總RNA提取液,嚴格按照提取液操作說明書提取結腸癌組織和癌旁組織中總RNA,cDNA的制備按照 All-in-one miRNA qRT-PCR Detectionkits,反應體系:RNA 2 μg,poly A polymerase(2.5 U/μl,1 μl),RTase Mix 1 μl,5×反應緩沖液 5 μl,加 H2O至終體積 25 ml。反應條件:37.5℃ 90 min,80℃ 5 min,25℃保存。實施定量PCR的反應體系同樣按照All-in-one miRNA qRT-PCR Detectionkits說明書進行,反應條件:預期變性90℃ 10 min,90℃ 10 s,退火60℃ 30s。
1.3.3 miR-126慢病毒表達載體構建 利用Primes軟件設計引物,同時引入CLai、MLui酶切位點及引物的序列及末端的保護堿基。引物序列正義:5'-CGACGCGTCGGGTTTACAGAACACCCATCA-3',反義:5'-CCATGGGGCCACAGCAACAAAAGACT-3',擴增的片段長度為357 bp。以正常黏膜組織基因組DNA為模板,PCR擴增miR-126。PCR成功擴增出包含miR-126前體及側翼序列的DNA片段,將擴增后片段利用2%瓊脂糖進行凝膠電泳直至沒有出現雜質帶,然后對PCR產物純化回收。由CLai、MLui酶切的PCR產物與pGIPZ載體連接,然后再經過轉化,于無菌操作臺中挑選單個克隆放入培養基中并搖菌過夜,對目的片段經PCR鑒定正確的菌液進行質粒提取制備小量質粒,鑒定出的陽性質粒經過DNA測序后得到pGIPZ-miR-126重組質粒。
1.3.4 細胞轉染 嚴格按照Lipofectamine2000試劑說明書操作,采用陽離子脂質體法進行病毒包裝。轉染前24 h,將處于對數生長期的HEK293T接種于6孔培養板中,每孔2×105個細胞。使用含10%進口胎牛血清的高糖型DMEM細胞培養基在37℃、5%CO2條件下培養24 h,待細胞融合度到70%~90%后進行病毒包裝,分為 pGIPZ-miR-126轉染組、空白對照組(pGIPZ)。將兩組病毒上清分別感染SW480細胞,感染72 h后,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到感染成功的細胞中綠色熒光蛋白(GFP)發綠色熒光,成功轉染細胞后利用流式細胞儀分選GFP陽性的SW480細胞。分選的細胞純度達95%以上,然后置于37℃ 5%CO2的培養箱中培養。
1.3.5 CCK-8檢測結腸癌細胞的增殖能力 在96孔板中按每孔2×103細胞配制100 ml的細胞懸液,每組設3個復孔,在37℃ 5%CO2的條件下將培養板在培養箱預培養24 h;向培養板各加入10 ml轉染組與對照組細胞;將培養板在培養箱孵育一段適當的時間后,向每孔加入10 ml CCK-8溶液,將培養板在培養箱內繼續孵育2 h;取細胞轉染后12 h、24 h、48 h三個時間點進行CCK-8檢測,使用酶聯免疫檢測儀在450 nm波長處測定其吸光度,重復3次。
1.3.6 劃痕實驗觀察細胞遷移能力 將兩組細胞分別接種于6孔板,放入37℃ 5%CO2培養箱中孵育。待長至臨近飽和時,用10 μl微量移液頭消毒后在細胞板上垂直劃痕,用磷酸鹽緩沖液(PBS)洗滌細胞3次,去除劃下的細胞,加入無血清培養基。倒置顯微鏡下每隔24 h觀察各組細胞的遷移情況并拍照。
1.3.7 Transwell實驗觀察細胞侵襲能力 小室接種細胞前2 h將基質膠Matrigel用無血清的RPMI1640培養基稀釋成濃度為1∶5,每個小室加50 μl,放入37℃ 5%CO2培養箱中孵育2 h;接種200 μl無血清培養基細胞(5×105/ml),下室加入600 μl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養液。37℃ 5%CO2條件下培養24~48 h后,取出Transwell小室,棄去孔中培養液,用PBS洗滌2次,4%多聚甲醛固定下室面,結晶紫染色,用棉簽輕輕擦掉上層未遷移細胞,用PBS洗滌。顯微鏡下隨機選取4個高倍視野計數穿過膜的細胞數,并計算平均值。實驗重復3次。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16.0軟件進行χ2及t檢驗。
2.1 熒光定量PCR檢測miR-126在結腸癌組織中表達 結腸癌組織中miR-126表達陽性率顯著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組織(P<0.05)。見表1。并且,miR-126的表達與年齡、性別及分化程度無明顯相關性(P>0.05),與結腸癌臨床分期、有無淋巴結轉移顯著相關(P<0.05)。見表2。

表1 miR-126在結腸癌和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達〔n(%)〕

表2 miR-126表達與結腸癌患者臨床特征的相關性分析(n)
2.2 miR-126表達對結腸癌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
2.2.1 miR-126表達對SW480細胞生長的影響 隨培養時間的延長,轉染組細胞增殖能力明顯低于空白對照組。見表3。
表3 miR-126對SW480細胞增殖的影響〔±s,n=3,L/(g·cm)〕

表3 miR-126對SW480細胞增殖的影響〔±s,n=3,L/(g·cm)〕
12 h 24 h 48 h對照組組別0.325±0.010 0.449±0.012 0.738±0.017轉染組 0.265±0.008 0.335±0.007 0.366±0.012 t/P值8.115/0.001 14.213/0.000 23.517/0.000
2.2.2 miR-126表達對SW480細胞遷移能力的影響 對SW480兩組細胞劃痕處理后,間隔24 h連續觀察細胞的遷移情況,可見空白對照組劃痕72 h后,細胞已基本完全覆蓋劃痕區域,而轉染組則未完全覆蓋。表明miR-126具有抑制結腸癌細胞遷移的能力。
2.2.3 miR-126表達對SW480細胞侵襲能力的影響 鋪有基質膠的細胞培養36 h后,轉染組及空白對照組細胞遷移至下室的細胞個數分別為(10±4.81)個和(262±31.26)個;無基質膠的細胞在培養36 h后計數遷移至下室的細胞數目,轉染組和空白對照組分別為(81±14.27)個和(341±24.23)個,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腸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健康,發生侵襲轉移為其主要死因。MicroRNA(miRNA)是一類由內源基因編碼的長度約為22個核苷酸的非編碼小分子單鏈RNA,它們在動植物中參與轉錄后基因表達調控,導致靶基因在 mRNA水平降解或引起蛋白翻譯抑制〔4~6〕。miRNAs在細胞增殖、遷移、侵襲、基因調控及腫瘤的轉移等多種生物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7,8〕。在分析這些miRNA分子的生物學功能時,發現miR-126與多種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并有研究報道其在結腸癌組織中表達下調〔9〕。前期研究發現,miR-126具有抑制結腸癌細胞增殖、遷移及侵襲的能力,可見在結腸癌發生侵襲轉移的過程中miR-126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10,11〕。本實驗結果說明miR-126可以明顯抑制細胞增殖,發揮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同時,miR-126可抑制結腸癌細胞遷移能力及侵襲能力,發揮抑制結腸癌侵襲轉移的功能。綜上所述,在結腸癌中存在miR-126表達下調,其下調與結腸癌是否發生侵襲轉移密切相關。體外實驗也證實miR-126可通過抑制結腸癌細胞增殖、轉移與侵襲而發揮抑瘤作用,為結腸癌轉移抑制性miRNA。
1 于 洋.結腸癌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3;34(4):89-90.
2 鄧振宇,馮字鵬,何小科.miR-183作用于Ezrin抑制結腸癌細胞侵襲和遷移的研究〔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4;17(3):169-72.
3 陳 芳,周 暢,陸艷霞,等.Hsa-miR-186在結腸癌細胞中的表達及作用〔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3;33(5):654-60.
4 蔣 波,關 旭,蔣耀昌,等.23例左半結腸癌、直腸癌并腸梗阻患者術中結腸灌洗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1;33(11):1095-6.
5 吳春蓉,李生陸,羅治彬.微小RNA-451對結腸癌細胞侵襲能力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0;39(14):1813-5.
6 孟慶友,王文斌,蔡志新,等.miR-126對內皮祖細胞增殖和遷移的影響以及靶基因的檢測〔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3;28(8):611-4.
7 Manikandan J,Aarthi JJ,Kumar SD,et al.Oncomirs:the potential role of non-coding microRNAs in understanding cancer〔J〕.Bioinformation,2008;2(8):330-4.
8 Pichler M,Winter E,Stotz M,et al.Down-regulation of KRAs-in-teracting miRNA-143 predicts poor prognosis but not response to EGFR-targeted agents in colorectal cancer〔J〕.Br J Cancer,2012;106(11):1826-32.
9 李 楠,李夏雨,黃 鑠,等.miR-126靶向調控IRSI,SLC7A5及TOMI基因抑制結腸癌的增殖及侵襲轉移〔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8(8):809-17.
10 林孟波,王金泗,薛芳沁,等.miR-126在人結腸癌細胞中的表達及其對結腸癌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14;13(4):395-8.
11 楊愛萍,姜 藻,陳 靜.Musashi-1、Ki-67的表達與食管鱗癌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