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貴福 宋炳勝 趙 義 左曉軍 劉 洋 倪冠英 金海峰
(吉林省腫瘤醫院核醫學科PET/CT中心,吉林 長春 130021)
絕大多數卵巢癌患者初次診斷已是晚期,雖然多數患者對腫瘤細胞減滅術及放、化療反應較好,但復發率仍常高達75%左右,因此需要定期隨訪及早診斷和治療腫瘤復發〔1〕。卵巢癌治療后復查的常規項目有: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影像檢查(CT、超聲、MRI)等。常規影像檢查項目無法發現隱匿性復發和轉移以及腫瘤標志物升高卻缺少解剖定位信息。本文將腫瘤標志物(CEA、CA125)與三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顯像聯合檢查,旨在發現確診卵巢癌治療后復發或轉移的臨床評價。
1.1 病例資料 對吉林省腫瘤醫院PET/CT中心75例卵巢癌治療后患者,行PET/CT檢查同期行腫瘤標志物(CEA、CA125)檢測的,腫瘤標志物的檢測提前于PET/CT掃描2~4 d,所有患者均經病理證實為卵巢癌,且均為治療后,其中行腫瘤減滅術41例,非手術(放療、化療)34例。年齡30~73〔平均(45±9.3)〕歲。治療后時間1個月~8.3年〔平均(26±17.3)〕個月。經臨床多種手段發現復發或轉移者52例。其中術后18例,非術后34例。
1.2 PET-CT全身顯像 患者檢查前均禁食、水6 h以上,檢查前血糖濃度控制在正常范圍以內,18 F注射劑量按3.7 MBq/kg,平均185~370 MBq。18 F-FDG由吉林省腫瘤醫院PET-CT中心GE公司生產的Mini-trace合成系統合成,放化純度>95%,注射藥物后飲水1 000 ml,靜臥休息1 h,顯像前排空膀胱并大量飲水。顯像儀器為GE公司Discovery STE 64 PET/CT。CT采集條件:管球電壓140 kV,管球電流110 mA,層厚5 mm,矩陣512×512,采集方式螺旋;PET采用3D采集模式,掃描速度2.5 min/床位,采集矩陣128×128,掃描范圍從顱頂到股骨近端;頭部疑有病變者加掃頭部掃描,掃描速度8 min/床位。PET采集方向是從股骨近端開始逐個床位至頭頂結束。
1.3 腫瘤標志物檢測 CEA所用儀器為美國雅培公司i2000SR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試劑為廠家設備配套試劑。采用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ECLIA)測定CA125,所用Roche公司Elecsys 2010型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試劑為廠家配套試劑。采取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3.5 ml,20 min內分離血清進行測定(無溶血標本)。
1.4 圖像分析及檢測結果分析 由2位以上詳細了解病史的有經驗的核醫學科和放射科醫生共同閱片,PET/CT顯像中的PET圖像和CT圖像分別閱片后集體閱片,有異議者請上級醫生會診。同時參考標準攝取值(SUV)值,SUV=,SUVmax>2.5即為陽性。陽性者均經病理證實為復發或轉移。腫瘤標志物陽性判定標準分別為CEA>5 ng/ml;CA125>35 U/ml。超過最大臨床參考值視為臨床有意義。超過正常參考值2倍(70 U/ml)視為有重要臨床意義。
1.5 判定復發或轉移標準(1)經PET/CT和(或)腫瘤標志(CEA、CA125)檢測,結合臨床及其他相關檢查,判定為轉移或復發者;(2)進行隨診PET/CT和(或)腫瘤標志(CEA、CA125)檢測,治療后腫瘤標志物和(或)SUV明顯縮小者;(3)病理活檢結果。
1.6 分期 采用1985年國際婦產科學會(FIGO)分期法。本研究將有盆腔以外轉移定義為遠處轉移。
1.7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5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后,復發和轉移情況及 CEA、CA125、PET-CT陽性診斷情況見表1。巢癌治療后復發或轉移PET陽性率為92.3%(48/52),其中盆腔復發或轉移及PET診斷遠處轉移共計20例,19例盆腔轉移或復發中10例伴遠處轉移,1例無盆腔復發或轉移而 PET診斷遠處轉移。非術后PET/CT診斷陽性率53.8%(28/52),其中非手術組28例盆腔復發或轉移者中22例PET診斷遠處轉移。CEA陽性率是26.9%(14/52),手術組5例陽性,非手術組9例陽性。CA125陽性率是67.3%(35/52),手術組11例陽性,非手術組24例陽性。治療后上皮、間質惡性腫瘤手術組 CEA(5.58±2.14)ng/ml,非手 術 組(5.82±2.14)ng/ml,CA125 手 術 組(558.24±217.62)U/ml,非手術組(638.53±264.87)U/ml,PET盆腔復發或轉移手術組SUV值(5.05±2.15)kg/ml,非手術組(6.29±3.53)kg/ml;PET遠處轉移手術組SUV值(5.77±2.66)kg/ml,非手術組(6.87±3.18)kg/ml,兩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手術與非手術情況比較(n)
研究發現在卵巢黏液性腫瘤時會出現不同程度升高,由于在大多數上皮來源的腫瘤中均有表達,所以其特異性明顯減低。洪波〔2〕報道的CEA對婦科生殖系統腫瘤的診斷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特別是卵巢黏液性癌的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
CA125是一種復雜的糖蛋白,卵巢上皮癌時病人血清CA125水平可明顯升高,而且特異性相對較好,在早期診斷和復發診斷中,其特異性可達65%~90%,在卵巢癌的治療跟蹤和病情觀察上也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尤其在癌癥復發時,它可以在作出影像學診斷前幾個月,即出現血清水平的升高〔3〕。雖然CA125的卵巢特異性相對較高,但婦科炎癥時CA125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筆者見過CA125=632 ng/ml,超聲提示盆腔積液,臨床考慮炎癥的病人,經系統抗感染治療1 w后復查結果CA125=268 ng/ml,3 w后復查結果已近正常)。雖是個案,但提示婦科系統炎癥會影響CA125在卵巢癌治療后復發和轉移的準確率。
脫氧葡萄糖(18F-FDG)是葡萄糖結構類似物,可以通過細胞膜上的糖轉運蛋白(GLUT)轉運到細胞,在細胞質內經己糖激酶的催化生成6-磷酸-FDG,但此物不能被1,6-二磷酸葡萄糖異構酶催化生成18F-葡萄糖-1,6-二磷酸繼續糖代謝,所以滯留于細胞內而顯像。已證實多種惡性腫瘤細胞的內GLUT1表達增高。同時腫瘤細胞的葡萄糖有氧氧化和無氧酵解,尤其是無氧酵解比正常細胞要快,因此18F-FDG在腫瘤細胞內的集聚增加,在PET/CT顯像中呈現陽性表現,以達到陽性顯像的目的。
腫瘤標志物聯合測定用于監控卵巢癌病情變化的文獻較多〔4,5〕,而CA125對卵巢癌診斷和病情監控價值最大,其水平過高或增長過快,常提示卵巢癌復發,若連續測定其動態變化可檢測腫瘤亞臨床擴散情況,由于其相對特異性差,且不能提供腫瘤大小、位置及鄰近關系等重要臨床信息。因此,CA125用于“監測”是非常合適的手段,同時CA125臨床檢測費用相對廉價,臨床使用非常廣泛。本研究提示,在卵巢癌治療后,定期檢測血中CA125,對于觀察卵巢癌的病情變化意義重大。
來自卵巢表面的間皮細胞與腹腔臟器表面或壁層腹膜屬同一來源,故腹腔腹膜和臟器漿膜種植為卵巢上皮癌轉移的主要途徑。因此,常見的轉移部位包括橫膈、網膜、小腸襻、直腸、子宮直腸窩、結腸、結腸旁溝及輸卵管和子宮的漿膜層。因其轉移部位大多數暴露在腹腔和盆腔的臟器表面,影像學檢查易于顯示〔6〕。而PET/CT在療效評估及隱匿性轉移的發現上有其明顯優勢,有資料〔7〕報道PET/CT檢查對卵巢癌術后隨訪、確認腫瘤復發以及發現其他部位轉移(尤以腸道轉移灶最為多見)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特別在全身轉移灶的定性和定位診斷方面可以為卵巢癌術后隨訪的患者提供一種有效的非侵入性影像學診斷方法。本研究提示PET/CT掃描是卵巢癌治療后復查的首選檢查手段。余23例中,PET/CT盆腔內限局性囊性積液,SUV最大值輕度升高(SUVmax=2.3)同時CA125升高者2例,臨床綜合考慮“炎癥”,經系統抗感染治療后超聲復查呈陰性,長時間隨診亦未見腫瘤復發及轉移跡象。SUV最大值是半定量測量,是選擇腫瘤糖代謝最高的部位進行測量,由于卵巢上皮癌多為囊實性腫物,囊內多為少組織的液性,囊壁厚度不均,對FDG攝取也不盡相同,加之部分容積效應〔8〕,影響SUV測量的準確性。由于婦科系統炎癥時CA125測量值及PET的SUV均可升高,因此盆腔內限局性囊性積液,囊壁FDG代謝輕度升高同時CA125升高者需綜合考慮檢查結果(超聲、血常規及其他影像學檢查),疑似炎癥者系統抗感染治療后復查顯得十分有必要。
本研究提示是否外科手術直接影響卵巢癌的預后,在卵巢癌首診中不能手術的病例,在治療一段時間后,如果符合手術標準的,也應及時手術治療,以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本研究還發現非術后復發時間短于術后,這可能與PET/CT掃描時機選擇有關。
CEA與CA125聯合測定診斷卵巢癌符合率明顯高于單獨測量CEA和CA125。尤其是部分CA125陰性的黏液性癌CEA陽性,減少了復發和轉移的漏診。PET/CT用于卵巢癌治療后病人評估較其他影像學(超聲、CT、核磁)優勢明顯,尤其是在腫瘤標志物升高,而其他影像學檢查陰性時,PET/CT掃描能夠發現更多的轉移灶,減少漏診,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從而指導臨床治療,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卵巢癌患者在監測CEA和CA125的同時,如果出現異常增高,而其他檢查結果陰性時,行PET-CT掃描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較準確的評估CEA及CA125升高的原因,為及時而準確的治療提供依據。
1 潘中允,屈婉瑩,周 斌,等.PET/CT診斷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49.
2 洪 波.血清CA125、AFP、CEA聯檢對診斷卵巢癌的臨床價值〔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9;22(1):35-6.
3 朱立華.實驗診斷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455.
4 彭 莉,張桂霞,朱傳金.CEA、CA125在卵巢癌預后檢測和復發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腫瘤基礎與臨床,2006;19(5):381-2.
5 潘桂梅.CA125、CEA聯合檢測在卵巢癌診斷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學,2008;32(8):592-3.
6 郭啟勇.實用放射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050.
7 張書文,田佳禾,何義杰,等.18FDG-PET診斷卵巢癌術后復發〔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3;11(1):17-9.
8 潘中允,屈婉瑩,周 斌,等.PET/CT診斷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