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洪 鄭 偉(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肝膽外科,重慶 40005)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道腫瘤疾病,多數胰腺癌患者表述為起源于胰管上皮的導管腺癌。調查〔1〕顯示,胰腺癌是預后最差的腫瘤疾病之一,患者手術死亡率極高,且手術治愈率較低,5年內的生存率<1%。臨床研究認為,早期的診斷及手術介入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方式,而目前胰腺癌診斷方法有螺旋CT灌注掃描及X線片等。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進行胰腺增強掃描+灌注顯像的胰腺癌患者80例,均經手術病理或穿刺活檢證實為胰腺癌。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40~78〔平均(54.8±4.5)〕歲。同時選取同期80例無胰腺相關疾病病史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齡42~76〔平均(53.9±4.9)〕歲。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同時針對經過評估無法行手術切除的36例胰腺癌患者進行鹽酸吉西他濱+5-氟尿嘧啶化療,療程為4~6次。
1.2 檢查方法 選用Light Speed VCT 64排128層螺旋CT,于患者上腹部優先行常規平掃,厚層設置為5 mm,以明確胰腺病變位置,于胰腺病變位置行灌注掃描。
1.3 評價指標 對比各組及化療前后(BV)、局部血流量(BF)、達峰時間(TTP)、滲透性(PS)和峰值(PE)。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行t檢驗。
胰腺癌組的BV、BF和PE顯著低于對照組及癌周組織,而TTP和PS顯著高于對照組及癌周組織(P<0.01)。胰腺癌化療后的BV、BF和PE顯著高于化療前,而TTP和PS顯著低于化療前(P<0.01)。見表1。
表1 胰腺癌組織和正常人胰腺組織及胰腺癌治療前后MSCTPI參數對比(±s,n=80)

表1 胰腺癌組織和正常人胰腺組織及胰腺癌治療前后MSCTPI參數對比(±s,n=80)
與胰腺癌治療前比較:1)P<0.01
組別 BV(ml/100 ml) BF(ml·100 ml-1·min -1) TTP(s) PS(ml·100 ml-1·min -1) PE(Hu)對照組 22.53±3.931) 146.41±24.181) 23.42±4.851) 23.18±3.341) 56.71±4.321)癌周組織 21.23±9.971) 66.79±8.161) 26.46±4.851) 27.17±6.091) 47.27±6.331)胰腺癌組 治療前 12.46±2.27 47.65±12.53 50.63±7.27 61.52±3.75 33.27±5.28治療后 16.35±2.811) 52.49±9.681) 34.82±8.151) 39.96±3.081) 39.19±4.891)
螺旋CT灌注掃描是臨床常用的診斷技術之一,該技術可有效反映人體組織內的血液灌注變化情況,可為臨床疾病診斷提供有效的參考〔2〕。BF是胰腺癌CT灌注診斷的重要參數,其可直接反映靶區組織的血液灌注程度〔3〕。胰腺癌靶區的BF降低與靶區組織纖維化以及附件小動脈內膜增生帶來的血管硬化有關〔4〕。PS可反映血管內皮損傷程度。從病理學角度來看,腫瘤區血管內皮細胞完整度低于正常血管,其PS值相對較高〔5〕。CT灌注成像可以側面反映器官灌注量變化情況。螺旋CT灌注掃描于1995年應用于胰腺癌診斷工作中〔6〕,本研究表明胰腺癌組患者CT灌注靶區血供較少,血流較慢,且血供通透性較高,提示可能為癌變。胰腺癌患者CT灌注BF低于正常組織,這可能與腫瘤區附近小動脈內膜增生硬化、腫瘤侵犯以及腫瘤壞死引發的血流減慢有關〔7,8〕。BV值低于正常組織則表明靶區血供較少,分析其原因可能與靶區組織纖維化有關〔9〕。PE值較低表明進入靶區的對比劑劑量較少。TTP和PS顯著高于正常組織則表明靶區血管通透性較強〔10~13〕。對比其他同類研究中的胰腺癌CT灌注BV、BF值我們發現,本次研究中的CT灌注BV、BF值相對較低,分析可能與掃描儀器不同、對比劑注入速度以及后處理技術不同有關。化療后患者腫瘤體積顯著減小,癌細胞增殖情況被控制。一般而言,胰腺癌患者行化療治療后,其腫瘤區域體積形態變化較為不明顯,這使得化療療效難以判定。而CT灌注參數化療前后則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因此臨床可根據化療前后CT灌注參數差異來判斷化療療效,分析患者腫瘤血管變化情況,并為下一個階段的治療提供參考〔14〕。
1 米 華,王 冶.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對胰腺疾病的診斷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30(7):1515-6.
2 馬曉璇,時惠平,郭 薇,等.全器官CT灌注成像評價胰腺癌微循環的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6):181-2.
3 張 治,許相豐.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2;13(6):107-8.
4 Mitsuru,Honda,Shigeru,et al.Early cerebral circulatory disturbance in patients suffering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prior to the 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 stage:xen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tudy〔J〕.Neurologia Medico-chirurgica,2012;52(7):10-2.
5 柴瑞梅,任 克.CT灌注技術在胰腺中的應用〔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0;34(3):210-1.
6 池曉華,王全師,李貴平,等.18F-FDG PET/CT在胰腺癌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0;21(10):121-2.
7 Jung Cheol,Park,Jeong Eun,et al.CT perfusion with angiography as a substitute for both conven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and acetazolamide-challenged SPECT in the follow-up of postbypass patients〔J〕.Cerebrovasc Dis(Basel,Switzerland),2010;30(6):163-4.
8 李 敏,劉樹堂,時高峰,等.多層螺旋CT常規掃描與CT灌注成像對胰腺癌的研究〔J〕.河北醫藥,2013;35(12):133-5.
9 張 鵬,陳克敏.胰腺癌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的臨床應用研究〔J〕.重慶醫學,2013;2(27):64-6.
10 徐 青,唐金華,徐化鳳.CT灌注成像輔助診斷胰腺癌〔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9):291-2.
11 柴瑞梅,任 克,張智偉,等.雙源CT灌注掃描對胰腺癌診斷的應用價值〔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1):181-2.
12 姜 萍,李華莉,劉文軍,等.64層螺旋CT后處理重建技術在梗阻性黃疸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2;13(2):171-3.
13 David ZI,Cherne Y,Vest A,et al.The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type 2 polymorphism influences haemodynamic function and circulating RAS mediators in normotensive humans.Nephrology,dialysis,transplantation: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Dialysis and Transplant Association〔J〕.Eur Renal Assoc,2010;25(12):188-9.
14 韋紅星,潘其重,蘇光林,等.螺旋CT灌注成像檢測血流動力學對肝硬化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2;5(2):16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