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 濤 (貴州省醫療器械檢測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1)
股骨轉子間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3.74%〔1〕。動力髖螺釘(DHS)內固定為目前臨床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但手術創傷大。近年來,隨著微創經皮接骨板內固定技術的發展,股骨微創內固定手術器械(股骨LISS)鋼板倒置后也可用于該類骨折的治療〔2〕。本研究采用DHS及股骨遠端股骨LISS鋼板倒置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療效及并發癥情況。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132例,入選標準:年齡≥65歲,隨訪時間≥1年,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非單側股骨轉子間骨折,合并同側下肢其他部位骨折者。隨機分為DHS組和股骨LISS組各66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側別、骨折改良Evans分型等一般資料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取仰臥位,將臀部墊高15°~20°,常規消毒之后鋪巾。DHS組:在X線監測下在大轉子下緣下方2.0 cm處從骨皮質向股骨頭頸部置入導針,側位向上導針置于股骨頭頸部中央;正位向上導針和股骨距相互平行,尖端置于股骨頭皮質下方。將空心鉆鉆孔置入導股骨頭軟骨下端約1 cm處,根據實際長度選取頭釘順導針導入。安裝股骨外側鋼板,一般情況下選取4~6孔鋼板固定,對于復雜骨折可選取8孔鋼板。不穩定型骨折先在頭頸部上1/3位置放入1枚長度為6.0~6.5 cm的松質骨螺釘,再置入頭釘前。對于合并有大轉子骨折的患者,加用DHS附加鋼板固定;對于合并有小轉子骨折的患者,主要骨折塊首選拉力螺釘復位,以避免內固定失敗、髖內翻等并發癥。股骨LISS組:選用股骨遠端股骨LISS鋼板先固定鋼板骨干部,之后自鋼板擴大部位向股骨頭頸方向放置約6枚適當長度的鎖定螺釘,放置時應注意方向分散,以防止螺釘將皮質穿透。合并骨折需行手術治療的同期完成。
1.3 術后處理 監測兩組患者的心、肺功能及一般生理情況,行X線檢查,評估內固定物放置位置是否合適及骨折復位質量。適當給予止痛藥,并指導患者術后24 h行患肢肌肉收縮、踝關節活動,之后行髖關節屈伸練習。術后7 d指導患者站立,不負重行走;術后2~3 w患者可進行部分負重行走練習;術后7~11 w可進行完全負重行走。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n=66)
1.4 觀察指標 術后1、3、6、12個月分別對患者進行一次隨訪,行X線片檢查,依據髖關節Harris評分對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水平進行評價。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透視次數、骨折部位復位質量(本次研究中解剖復位定義為:骨折處愈合后移位成角<5°、不超過1個皮質)、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和1年死亡率、住院時間、術后骨折處愈合時間。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樣本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術中情況和住院時間對比 DHS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長于股骨LISS組,術中出血量、術中透視次數均明顯高于股骨LISS組(均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中情況和住院時間對比(±s,n=66)

表2 兩組患者術中情況和住院時間對比(±s,n=66)
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中透視次數(次)住院時間(d)3.85股骨LISS組 71.33±18.50 215.73±19.46 13.35±5.02 10.89±4.26 t或 χ2值 7.952 3.846 6.129 2.302 P值DHS組 99.71±19.62 364.27±42.28 19.72±6.18 12.92±0.000 0.002 0.000 0.016
2.2 兩組患者術后隨訪結果對比 DHS組患者末次隨訪時髖關節Harris評分〔(81.57±11.74)分〕明顯低于股骨 LISS組〔(92.24±60.5)分〕(P<0.01);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解剖復位或接近復位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術后1年患者死亡率之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隨訪結果對比〔(n)%,n=66〕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多存在骨質疏松,并伴有內科疾病,身體狀態較差,患者術后具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研究〔3〕顯示,即使采取內固定治療,術后3個月內老年患者死亡率仍為13.4%~16.3%,術后 1年的死亡率高達29.6%~33.1%。又有研究〔4〕表明,手術時間的延長會提升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應在患者耐受時盡快完成手術,以降低死亡率。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1年的死亡率均明顯低于既往研究報道。
股骨轉子間骨折具有較多的手術內固定方法,主要有髓內固定和髓外固定,對于選取哪種內固定物的治療效果最佳目前臨床仍存在爭議。DHS為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髓外常用固定裝置,在臨床使用中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其生物力學性質較佳,能夠為患者提供可控制性的加壓及穩定的固定。但使用DHS時需要行切開手術,手術進行中為了確保合適的DHS固定位置,需要進行反復的透視,導致手術具有較大的創傷性,且術中出血量多。
近年來,股骨微創內固定手術器械鋼板倒置逐漸應用于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中,與DHS相比,其屬于微創手術操作,手術過程簡單,無須多次進行透視,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均明顯減少〔5〕。本研究提示股骨微創內固定手術器械鋼板倒置治療更適用于老年骨質疏松嚴重的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其原因與采用股骨遠端股骨LISS鋼板固定時,能夠將多枚螺釘成角度地放置入股骨頭內部,使其生物力學穩定性明顯優于DHS。
綜上所述,股骨微創內固定手術器械鋼板倒置治療具有穩定性好、手術時間短、術中透視次數和出血量少的優勢,對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DHS,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梅 浩,袁艾東,李文銳,等.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的研究現狀〔J〕.中華創傷雜志,2012;28(5):419-21.
2 楊惠林,王根林.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方法的選擇〔J〕.中華創傷雜志,2012;28(5):385-7.
3 管 英.股骨近端鎖定鋼板術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52例效果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0):1890-1.
4 何 平,李 詩,吳 聚,等.外固定支架與股骨重建釘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4):722-4.
5 姜保恩,陳志紅,楊金維,等.國產解剖型鎖定板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初步療效觀察〔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2;33(5):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