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愛紅 戴國興 吳先正 王秀芹 (上海市同濟醫院急診科,上海 200065)
臨床上對于影響呼吸循環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行呼吸機輔助呼吸,研究撤機失敗發生的危險因素,以便及時給予干預是目前臨床關注的重點。本研究擬探討感染性休克需上呼吸機老年患者撤機失敗的相關因素。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120例我院行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男73例,女47例,年齡60~87歲,平均(68.6±3.7)歲。所有患者在達到撤機標準后循序漸進進行撤機,根據撤機后48 h情況分為撤機成功組與失敗組。感染性休克標準〔1〕:有明確感染病灶;體溫>40.5℃或<36℃;非神經系統意識及精神改變,如表情淡漠或煩躁不安;呼吸頻率及幅度改變;心率增快或出現心律失常;尿量<0.5 ml/kg至少1 h以上,血壓<90 mmHg;皮膚蒼白、發紺伴斑狀收縮等。排除標準:重癥肌無力、支氣管哮喘、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外傷性出血、結締組織病、巨大肺大泡或肺囊腫等。所有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顧性方法記錄相關信息:性別、年齡、高血壓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機械通氣時間、白蛋白(ALB)、體重指數(BMI)、空腹血糖(FPG)、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分(APACHE-Ⅱ評分)、呼吸頻率、氧合指數(PaO2/FiO2,正常值為400~500 mmHg)、淺快呼吸指數。采用連續心排血量監測儀監測血管外肺水指數(EVLWI)、肺血管滲透性指數(PVPI)、全心舒張末容積(GEDI)以及胸腔內血容量指數(ITBI)等。
撤機標準〔2〕:原發感染灶痊愈或病情控制;神志清醒;有自主呼吸與咳嗽有力,吞咽功能良好,血氣分析結果基本正常,無喉梗阻。撤機過程:逐漸降低吸氧濃度,呼氣末正壓(PEEP)逐漸降至3~4 cm水柱,將間歇正壓通氣(IPPV)改為IMV(或SIMV)或壓力支持,逐漸減少IMV或支持壓力,最后過渡到持續正壓通氣(CPAP)或完全撤離呼吸機,整個過程需嚴密觀察呼吸、血氣分析情況。氣管插管可一次拔出,氣管切開者可經過換細管、半堵管、全堵管順序,逐漸拔出。
撤機成功:撤機后拔管48 h患者呼吸等生命體征平穩;撤機失敗:撤機后拔管48 h患者生命體征不平穩,需要重新插管或恢復機械通氣。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
2.1 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情況分析 見表1,表2。120例呼吸機輔助呼吸患者中有10例患者撤機失敗,發生率為8.3%,其中男7例,女3例,年齡60~87)歲,平均(68.2±4.2)歲;110例(91.7%)撤機成功,其中男66例,女44例,年齡60~86歲,平均(69.0±5.3)歲。失敗組患者年齡、COPD病史、并發VAP、機械通氣時間、APACHE-Ⅱ評分、呼吸頻率、EVLWI及ITBI、ALB、氧合指數與成功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其余因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撤機失敗發生的單因素分析與構成比〔n(%)〕
2.2 撤機失敗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 COPD病史、并發VAP、機械通氣時間延長、ALB降低、APACHE-Ⅱ評分高、氧合指數低、EVLWI高是撤機失敗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2 撤機失敗發生的單因素分析(±s)

表2 撤機失敗發生的單因素分析(±s)
因素 失敗組(n=10)成功組(n=110)t/χ2值 P值BMI(kg/m2)23.53±1.75 24.05±1.55 0.557 0.323機械通氣時間(d) 5.53±1.75 8.65±1.55 3.957 0.023 ALB(g/L) 34.53±6.24 42.54±5.14 3.816 0.024 FPG(mmol/L) 6.14±1.18 6.13±1.25 0.383 0.551 APACHE-Ⅱ評分 25.44±3.16 33.64±2.36 2.879 0.033呼吸頻率(次/min) 25.53±3.75 16.65±2.55 3.957 0.023氧合指數 345.53±80.75 443.65±89.55 3.463 0.036 EVLWI(ml/kg) 35.53±6.75 14.65±2.55 4.494 0.024 PVPI(ml/m2) 1.54±0.53 1.65±0.55 0.533 0.339 GEDI 2.53±0.75 2.65±0.55 0.383 0.551 ITBI 10.64±1.34 2.64±0.56 4.162 0.026

表3 撤機失敗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
臨床上機械輔助通氣的目的為糾正低氧血癥,治療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緩解呼吸窘迫等〔3〕。對于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而言,由于感染及休克的雙重影響,極易出現肺功能衰竭,部分患者甚至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同時由于老年患者機體本身機能下降,進一步加重呼吸功能障礙〔4〕。因此一部分該類患者需要行呼吸機輔助呼吸。
任世友等〔5〕對撤機失敗的影響因素分析發現,機械通氣時間、基礎肺部疾病、近期肺部感染、APACHE-Ⅱ、ALB為影響撤機成敗的獨立危險因素。隨著機械通氣時間的延長,成功撤機的概率不斷下降,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COPD病史患者的呼吸道黏膜纖毛功能下降,容易發生黏液的滯留,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同時COPD引起的低氧血癥又可以減少肺表面的活性物質及肺毛細血管床,導致通氣血液比例的失調而發生感染〔6〕。長期的COPD病史,機體本身的肺功能明顯下降,隨著機械通氣時間的延長,撤機后更容易發生呼吸肌群的疲勞,導致撤機的失敗〔7〕。VAP發生后可以進一步加重感染性休克的病情,增加低氧血癥程度,進而使呼吸機疲勞,增加患者脫機的困難度〔8〕。臨床上APACHE-Ⅱ評分是重癥患者進行病情評價的重要評估方法之一,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重〔9〕。本研究中APACHE-Ⅱ評分的增加,表明感染性休克癥狀越重,而撤機的成功率與病情的嚴重程度呈反比。ALB不僅可以通過代謝形成氨基酸,提高機體的營養,且可以氧化分解供應能量,同時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10〕。邰春等〔11〕研究發現,撤機成敗的肺外因素主要為ALB水平,ALB水平正常患者的脫機成功概率遠高于ALB水平低于正常者,是后者的40倍。因此在臨床實際中,對于ALB水平較低的患者,需要在補充ALB后再考慮撤機。臨床上可以通過PaO2/FiO2的比值反映肺的呼吸功能,只有當氧合指數達到400~500 mm-Hg時才能證明機體得到足夠的氧氣〔12〕。氧合指數越低,撤機后失敗的風險更大。
EVLW可以有效反映肺水腫的嚴重程度,與氧合指數呈負相關關系〔13〕。Ranjan等〔14〕研究發現,隨著感染性休克患者撤機時間的延長,EVLWI呈現增高趨勢,相對撤機成功組,撤機失敗組EVLWI隨撤機進程增加顯著;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EVLWI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撤機失敗的危險因素,支持本研究結果。
1 Lubrano R,Cecchetti C,Elli M,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in eritieallyill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Intensive Care Med,2011;37(1):124-31.
2 黃偉平,詹偉鋒,黃 澄,等.血管外肺水、容量參數等多因素與感染性休克患者撤機結局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4;23(5):554-7.
3 馮學威,周曉明,曲文秀,等.內科重癥監護病房患者撤機困難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1;91(38):2688-91.
4 尹漢明.老年機械通氣患者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9):4303-4.
5 任世友,李 娜,王茂筠,等.呼吸機撤機失敗的原因分析及探討〔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6):775-7.
6 Rubinstein E,Stryjewski ME,Barriere SL.Clinical utility of telavancin for treatment of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focus on non-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Infect Drug Resist,2014;20(7):129-35.
7 李淑娟,王淑敏,王艷麗,等.影響腦梗死后行機械通氣患者撤機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0;7(4):182-6.
8 米玉紅,肖 利.呼吸機依賴患者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5):575-6.
9 潘洪顯,趙 林.呼吸機撤離困難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2):344-5.
10 王 輝,韓 芳,李 茜.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及預防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110-1,121.
11 邰 春,魯厚清,汪 洋.ICU患者機械通氣撤機失敗原因的分析〔J〕.醫學綜述,2014;20(8):1515-6,1525.
12 徐子琴,陳曉頂.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7):4330-2.
13 劉新華,雷永紅,黎克江.老年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相關因素及治療結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8):4419-21.
14 Ranjan N,Chaudhary U,Chaudhry D,et al.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a tertiary care intensive care unit:Analysis of incidence,risk factors and mortality〔J〕.Indian J Crit Care Med,2014;18(4):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