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亞平 陳曉育 徐瓊芳 鄭河源 洪 艷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臨床系,湖南 永州 4500)
血液內各種血管收縮物質和舒張物質分泌失衡常引起原發性高血壓(EH),而EH是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常見原因之一,現有的研究多側重在CHF患者血漿內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變化的探討〔1〕,缺乏結合基礎病因的進一步研究,本研究觀察了EH合并CHF患者血漿ET、NO含量及其與EH及心力衰竭(HF)程度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本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92例為觀察組,男48例,女44例,年齡46~75〔平均(61.8±8.4)〕歲,均符合 EH 及 CHF〔2〕的診斷,EH 1級30例,2級32例,3級30例,按紐約心臟病協會(NAHA)進行心功能分級,心功能Ⅱ級31例,Ⅲ級33例,Ⅳ級28例。對照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齡43~68〔平均(60.6±7.9)〕歲,均系健康體檢者,排除心、腦、肺、肝、腎及內分泌等臟器疾病。兩組年齡、性別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血漿ET、NO的測量嚴格按照說明步驟由專人同次進行操作。NO測定采用硝酸還原酶法,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ET測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試劑盒由解放軍總醫院提供。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行t檢驗、方差分析及LSD-t檢驗。
2.1 兩組血漿ET、NO含量比較 觀察組較對照組血漿ET明顯增高而NO明顯下降(P<0.05)。見表1。
2.2 按EH分級組與對照組血漿ET、NO含量變化 EH分級各組較對照組血漿ET含量顯著升高,而血漿 NO含量顯著下降(P<0.05,P<0.01),ET含量隨EH分級增高而升高,NO含量隨EH分級增高而下降(P<0.05)。見表1。
2.3 按心功能分級組及對照組ET、NO含量變化 心功能不全各組ET、NO濃度與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P<0.01),隨患者心功能惡化程度的加重,ET逐漸增高,NO逐漸降低(P<0.05,PP<0.01)。見表1。
表1 各組血漿NO、ET含量變化(±s)

表1 各組血漿NO、ET含量變化(±s)
與對照組比較:1)P<0.05,2)P<0.01;與EH1級比較:3)P<0.05,與EH2級比較:4)P<0.05;與心功能Ⅱ級比較:5)P<0.05;與心功能Ⅲ級比較:6)P<0.05
組別 n NO(μmol/L) ET(ng/L)觀察組 92 34.76±9.671) 77.93±9.341)41 48.56±6.73 39.57±6.53 EH 3級 30 26.37±7.242)3)4) 87.42±8.612)3)4)EH 2級 32 31.68±8.721)3) 78.94±9.161)3)EH 1級 30 36.74±7.361) 61.48±8.031)心功能Ⅳ級 28 25.24±6.392)5)6) 89.37±9.242)5)6)心功能Ⅲ級 33 30.38±7.691)5) 79.89±8.371)5)心功能Ⅱ級 31 35.67±6.131) 62.37±9.431)對照組
NO是由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一種酶催化的生物活性物質。具有強有力的擴血管作用,能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并保護心肌細胞。ET是一種具有多種功能的生物活性多肽,由血管內皮細胞、心肌細胞等分泌,是現知最強烈的收縮血管因子。生理情況下ET與NO的協調釋放維持了血管舒縮的平衡,兩者共同維持血管張力,從而調節血管內皮功能。本研究表明EH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出現了障礙〔3〕,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血漿ET、NO等細胞因子的失衡,其中ET的升高增加了周圍血管阻力,使壓力反射加強,通過損害機體自穩機制中的血管舒張效應而引起高血壓,血壓的升高的又進一步損害了內皮細胞的NO合成能力,使NO含量下降,總體表現為體內血管收縮物的升高與舒張物的分泌降低,從而導致了EH病情進一步發生發展。
心室重構是CHF發生發展的重要機制,促進心室重構的因素與神經體液因子、細胞因子和基本病因都有密切關系,EH是CHF的常見基礎病因之一。EH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血漿ET、NO的異常,當合并CHF時交感神經興奮、血中兒茶酚胺濃度增高、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等病理變化,均刺激了ET的合成和釋放,ET的升高與心力衰竭嚴重程度呈正比〔4〕。隨著ET的升高血漿NO的含量則減少,使EH合并CHF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本研究結果與國內其他報道〔5,6〕CHF患者ET、NO都顯著升高的結果有差異,可能與心力衰竭的基礎病因不一致有關,但也說明了ET與NO的分泌失衡可能參與了EH合并CHF患者的病理過程。
本研究結果表明:EH合并CHF患者血漿ET、NO變化與病情程度基本平衡,ET越高則NO越低,同時病情越重。臨床可以檢測血漿ET和NO含量及比值,將其作為EH合并CHF患者病情和療效判斷的參考指標。
1 黃阿莉.內皮素和一氧化氮在心力衰竭病人血清中的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雜志,2010;12(8):146.
2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95.
3 姚美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內皮素、前列環素含量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25):3043.
4 Pousset F,Isnad R,Lechat P,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plasma endothelin-1 in patien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Eur Heart J,2003;18:254.
5 李 香,金 哲,崔 瑛,等.慢性心力衰竭與血漿一氧化氮、內皮素及前列環素動態變化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4):1425-7.
6 龐 曉,劉紅陽,席 燕,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一氧化氮、內皮素-1與腫瘤壞死因子-α的含量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2):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