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曉軍,李信群,黃 群,楊名潔
(寧波市婦女兒童醫(yī)院,浙江寧波 315012)
護士是衛(wèi)生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臨床工作中直接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成正相關關系[1]。我國大多數(shù)醫(yī)院對護士人力資源實行“平臺式”管理,即護士不論學歷、職稱、職務承擔著相同的責任和義務,未能實現(xiàn)護理人力資源的科學管理[2],護士的工作滿意度不高。目前多個地區(qū)都在探索護士分層管理[3-4],即不同能力的護士承擔不同的工作責任,旨在促進護士人力資源的有效使用,提高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2012年7月起,本院產科病區(qū)開展護士分層管理,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資料 產科病區(qū)共4個,每病區(qū)床位46張,共184張;護士76人,均為女性;年齡21~40歲,平均28.6 歲;學歷:本科10 人,大專60 人,中專6人;職稱: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18人,護師22人,護士34人;每病區(qū)護士編制19 人,其中護士長1人,另有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獲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頒發(fā)的資格證書的護理員3人和辦公室秘書1人。
1.2 護士分層管理模式 每個病區(qū)分兩個責任小組,每組9人,護士按學歷、職稱、工作經(jīng)歷、培訓學習情況及工作能力分為初級責任護士、高級責任護士和責任組長3個層級。責任組長在全院范圍內競聘產生,實施責任組長負責的小組包干制整體護理。每組每天安排日班護士3~4名,保證不同層級護士至少各1名,分管23張床位的孕產婦及新生兒。責任組長相對固定,根據(jù)孕產婦及新生兒的情況和護士的層級確定每名護士分管的床位6~10張,對危急重孕產婦的護理由責任組長親自負責。夜班實行雙人值班制,各組安排護士1名,初級責任護士和高級責任護士搭配排班,高級責任護士對夜班護理質量和安全負責。
1.3 評價方法
1.3.1 護士滿意度評價 采用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表(MMSS)[4]評價。MMSS調查表包含與同事(醫(yī)生、護士)關系、工作被稱贊和被認可、控制和責任、社會或專業(yè)上交流交往機會、福利待遇(工資、假期等)、對排班滿意度、專業(yè)發(fā)展機會、家庭與工作的平衡8個維度31條目,每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記分法。很滿意5 分,比較滿意4 分,一般3分,不太滿意2分,很不滿意1分。采用均數(shù)進行比較,均數(shù)=維度條目總分/維度條目數(shù),均數(shù)3.03分是對工作滿意的最低指標。護士工作滿意度的測定分別在分層管理方案正式實施前和實施一年后各1次,由經(jīng)過培訓的不在產科病區(qū)工作的調查員分別對4個產科病區(qū)的護士進行問卷調查。
1.3.2 孕產婦滿意度評價 采用自行設計的孕產婦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5]進行測評,孕產婦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包含服務熱情主動、護士工作能力、關心與溝通、病區(qū)管理、健康教育5 個因素29條目。采用Likert 7分制評價。采用均數(shù)進行比較,均數(shù)=因素條目總分/因素條目數(shù)。量表總Cronbach’sα 系 數(shù) 為0.993,各 因 素 之 間 的Spearman相關系數(shù)為0.860~0.990,因素與量表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為0.912~0.955。實施前和實施一年后各選1d,隨機抽取當天產科病區(qū)住院2d及以上有判斷能力、語言交流正常的孕產婦進行調查,由專人對符合調查條件的孕產婦在調查前解釋研究目的,獲得知情同意后發(fā)放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要求每位孕產婦根據(jù)自己情況獨立完成并當場回收。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護士工作滿意度分值、孕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分值用表示,實施前后的差異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分層管理方案實施前后護士工作滿意度比較 實施前后護士工作滿意度得分比較見表1,工作滿意度變化顯著的條目比較見表2。
表1 實施前后護士工作滿意度比較 分

表1 實施前后護士工作滿意度比較 分
維 度 實施前(n=67)實施后(n=70) t值 P值控制與責任3.08±0.65 3.15±0.58 0.714 0.476與 同 事 關 系 3.79±0.57 4.21±0.63 4.162 0.000工 作 被 稱 贊 3.67±0.54 3.82±0.56 1.621 0.107交流交往機會 2.85±0.79 3.09±0.60 1.961 0.052福 利 待 遇 2.66±0.67 2.74±0.63 0.695 0.488排 班 滿 意 度 2.69±0.82 2.84±0.61 1.272 0.206專 業(yè) 發(fā) 展 2.63±0.76 2.78±0.69 1.252 0.213家 庭 與 工 作 2.57±0.81 2.56±0.56 0.078 0.938總體滿意度2.95±0.56 3.07±0.40 1.485 0.140

表2 實施前后護士工作滿意度變化顯著的條目比較 分
2.2 分層管理方案實施前后孕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見表3。

表3 實施前后孕產婦對護理工作總體滿意度 及各維度滿意度得分比較 分
3.1 分層管理方案的實施對護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 分層管理實施前,本院產科病區(qū)護士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為“平臺式”管理,病區(qū)護士的排班方式為責任制與功能制的結合,即每個病區(qū)分兩大組,每組設1名責任護士,其他護士按功能制排班。責任護士相對固定,負責23張床位,由于管床幅度寬,整天忙于應對日常工作和組內的重危孕產婦,而其他輔助護士的工作職責是以任務為中心,不能從孕產婦及其新生兒的需求出發(fā),個性化的落實各項治療工作。無論是責任護士還是輔助護士,都不能對自己當班的工作時間做出有序的安排。分層管理實施后,不同層級護士形成一個小組,組內護士層級清晰,職責分明,上級護士承擔指導下級護士的職責,并隨時接受下級護士的請教,上級護士感到自身價值得到充分體現(xiàn),得到同伴的尊重和認可。下級護士遇到難解決的問題隨時找到可幫助自己的人,減輕了工作壓力。護士不再機械地執(zhí)行醫(yī)囑,而是有目的、有預見地進行護理[6],對所管的孕產婦及新生兒的治療、護理工作能夠進行合理的安排,并能預先告知。由于每位護士分管床位數(shù)量適宜,對所管的孕產婦及其新生兒較為熟悉,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與醫(yī)生溝通,醫(yī)生能夠及時得到有價值的信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對護士的工作更加認可。分層管理實施后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與同事關系維度得分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分層管理改善了同事間的合作模式,提高整個護理團隊的護理質量;護士對“每日工作時間”的滿意度提高,說明護士對工作的控制與安排滿意。
3.2 護士分層管理提高了孕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實施分層管理方案后,每位護士都有自己分管的孕產婦,有明確的崗位職責,孕產婦也很明確自己的負責護士,有問題有需求能及時找到幫助解決的護士,建立了一種信任的護患關系。孕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顯示,實施護士分層管理后孕產婦對護理工作總體滿意度和5個因素的滿意度較實施前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安會平,曹亞嬋.患者滿意度調查對護士工作的促進作用[J].吉林醫(yī)學,2011,32(30):6513.
[2]唐吉榮,陳毅怡,張雪嵐.臨床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及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8B):59-60.
[3]成巧梅.引入分層管理模式促進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64-65.
[4]彭剛藝,劉雪琴.當前護理人力資源管理的突出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國護理管理,2008,8(9):11-14.
[5]章曉軍,夏海鷗,李信群,等.護士分層管理模式下母嬰床旁護理的實踐[J].護理學雜志,2012,27(16):8-10.
[6]潘建琴,范利平.外科術后疼痛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