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紅,宋海東,孫曉花,駱名進,章繼紅
(1.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浙江杭州 310013;2.建德市第四人民醫院,浙江建德 311612)
目前互聯網已經開始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心理行為產生較大的影響。青少年人群由于自制力有限,常常難以抗拒網絡吸引,對網絡形成心理上的依賴感,從中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若青少年由于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明顯的社會和心理損害則構 成 網 絡 成 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1-5]。孩子出現IAD,家長常會伴隨明顯焦慮情緒,同時,家長的情緒又會影響孩子IAD 的改善。為解決青少年IAD 者家長的焦慮問題,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防治科于2010年對青少年IAD者的家長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家長的焦慮狀態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取杭州市2個地區的6所學校,包括2所小學(5、6年級)、2所初中和2所高中,從2 162名學生中篩查出IAD 學生46 例,平均病程(6.91±1.72)年。按隨機排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3 例,對應家長進入各組。觀察組:男17例,女6 例;年齡8~18 歲,平均年齡(13.8±1.99)歲;文化程度,小學3 例,初 中13 例,高 中7例;家長為父親3人、母親19人、爺爺1人,平均年齡(38.62±9.25)歲,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上21人、初中及以下2人。對照組:男16例,女7例;年齡8~18歲,平均年齡(14.2±1.67)歲;文化程度,小學2 例,初中14 例,高 中7 例;家 長為父 親2人、母親17 人、爺爺或者奶奶4 人,平均年齡(41.77±10.09)歲,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上19人,初中及以下4人。兩組學生及家長性別、年齡、文化程度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家長開展IAD 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包括孩子飲食的安排、規律作息等。采用非結構式團體輔導,在對照組家長入、出組時各進行1次健康教育,每次1h。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措施。采用結構式團體輔導形式,每1次輔導都進行設計安排,包括目標、時間安排、材料、實施程序、家庭作業、參考資料等,團體輔導每周安排1次,每次持續時間1~1.5h,共8次。對家長的健康教育除IAD 相關知識外,增加家長態度、情緒狀態對孩子的影響,家長管控模式對孩子產生IAD 的影響,講解家長高關懷低控制養育風格對孩子戒除IAD 的作用[6-7];采用電話溝通及面對面交談的形式,就家長及孩子關心的內容進行交流,同時注重護士的整體素質,同情接納關心孩子和家長,與家長建立可信賴的良好關系,教會家長心理宣泄和疏導的技巧,告知自我調整和放松方法,如傾訴焦慮感受、臥床休息、肌肉放松等,尤其強調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效應[1]。應用支持性的語言,讓家長相信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對孩子脫離網絡依賴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建立家長對孩子脫癮的信心,運用心理調適手段,幫助家長控制焦慮情緒。
1.3 效果評價 采用Charles Spiel-berger編制的狀態特質焦慮量表[8](STAI)測評干預前后家長的焦慮情況。該量表包括狀態焦慮量表(S-AI)和特質焦慮量表(T-AI),S-AI評定即刻應激情況下的狀態焦慮,T-AI評定人們經常的情緒體驗。兩量表各有20條目,每條目均采取1~4級評分,累計最高分80 分,分數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重。由筆者在干預前后分別對兩組家長進行測評。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建立數據庫并分析,進行t檢驗、x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入組時兩組家長T-AI評分情況 見表1。

表1 入組時兩組家長T-AI評分情況 分
2.2 兩組家長干預前后S-AI評分情況 見表2。

表2 兩組家長干預前后S-AI評分比較 分
3.1 IAD 者家長存在明顯的焦慮情緒 國內互聯網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網絡對于青少年,一方面拓寬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過度使用對他們的人格成長、身體發育、心理健康、社會交往等方面會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青少年IAD 者不易戒除是家長產生焦慮的主要因素[2-4];對IAD 認識不夠是加重家長焦慮的另一原因。本研究數據顯示,入組時觀察組、對照組IAD 者家長S-AI評分分別為(53.02±7.34)分、(52.19±9.08)分,均顯著高于常模,常模S-AI評分為(41.11±7.74)分[8];觀察組、對照組IAD者家長的T-AI評分分別是(34.68±3.96)分、(36.44±4.37)分,與常模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常模T-AI評分為(39.71±8.89)分[8],表明青少年IAD 者家長存在明顯焦慮情緒。
3.2 心理護理可減輕IAD 者家長的焦慮狀態 家庭是每一個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環境和影響因素,不僅僅家庭的環境、經濟、結構和氣氛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父母的教養行為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家長的過度焦慮不僅影響自身的健康,同時也影響IAD 孩子的情緒和網癮的戒除。家長能否給IAD 孩子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對IAD 孩子的網癮戒除起著重要的作用[3],因而對家長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是有必要的。通過健康教育,使家長了解了IAD 的相關知識,獲得有關心理宣泄和疏導的技巧,形成積極樂觀的正性心理狀態,通過自我調整和放松,降低家長的焦慮程度。通過心理干預,家長注意到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對孩子脫離網絡依賴的作用,主動運用心理調適手段,控制情緒,使家長的焦慮、抑郁、失望等負性心理得以改善,降低焦慮程度。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家長S-AI評分(38.50±4.09)分,低于對照組家長S-AI評分(48.13±6.3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心理護理可降低家長焦慮水平。
[1]易曉明.大學生的類別、上網條件與網絡成癮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4):437-439.
[2]黃悅勤,張新喬,劉肇瑞.高中生網絡成癮的社區健康教育[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1,25(5):328-331.
[3]王春梅.家長干預的綜合管理模式對網絡成癮患者戒治及家長心理健康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2):405-407.
[4]Young KS.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with Internet addicts:treatment outcomes and implications[J].Cyberpsychol Behav.2007.10(5):671-679.
[5]姚玉紅,郝清華,劉格林.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危害性和防治對策[J].中國學校衛生,2007,28(5):475-477.
[6]宋海東,孫曉花,駱名進,等.青少年網絡成癮與社會支持及生活事件的關系[J].浙江醫學,2014,36(12):1113-1115.
[7]席震芳,張曉陽.初中生網絡成癮傾向與家庭教養方式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05,26(2):153-155.
[8]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出版社,1999: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