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林 姚 芳 孫 潔 沈莉華 趙柳華
鄭林:女,本科,護師
吸氧是心內科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能夠迅速糾正機體的缺氧狀態,維持生命活動[1],從臨床上來講可以分為濕化吸氧和非濕化吸氧。然而,在兩種吸氧方式的選擇上,目前臨床上還存在一定矛盾。顯然濕化吸氧能夠增強患者的舒適度,但會增加操作的時間。并且有學者提出[2],呼吸道黏膜本身具有的濕化功能和空氣中的濕度能夠對吸人的氧氣有足夠的濕化作用,特別是對于中低流量吸氧來說,無需進一步進行常規濕化。為進一步探討該問題,本研究對比分析濕化和非濕化氧氣兩種給氧方式在心血管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3~11月入住我院心內科的中低流量雙鼻塞給氧的患者120 例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因循環系統疾病而入住本院心內科接受中低流量(≤4 L/min)雙鼻塞吸氧的患者。排除標準:口鼻咽部疾患、口鼻咽部手術、老年癡呆、精神障礙。將其隨機等分為非濕化組和濕化組。非濕化組男37 例,女23 例;平均年齡(46.8 ±6.3)歲。濕化組男35 例,女25 例;平均年齡(45.9 ±5.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和護理,采用中低流量雙鼻塞吸氧法。非濕化組患者用干燥的濕化瓶直接吸氧,每天更換濕化瓶及雙鼻塞吸氧管。濕化組患者常規用無菌蒸餾水濕化吸氧,每天更換無菌蒸餾水(每班按需增加無菌蒸餾水)、濕化瓶及雙鼻塞吸氧管。
1.3 效果評價
1.3.1 氧療舒適度 參考相關文獻[3]自行編制調查問卷,包括氧氣氣味、氧氣濕潤度、鼻咽部干燥、鼻黏膜出血及吸氧后惡心胸悶,采用選擇方式作答,每個項目有5 個備選答案,分別賦予1~5 分,1 分表示患者最好的功能狀態,5 分表示患者最差的功能狀態。由研究對象根據氧療中的實際感受,選擇一種最符合自己情況的相應等級。由4 名經過培訓的本科學歷、護師以上職稱的護理人員在患者實施氧療24 h 按調查表項目詢問患者。
1.3.2 睡眠質量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定患者的睡眠質量,此量表由7 個項目組成,共19 個問題,采用0~3 分計分。總分>7 分者存在睡眠障礙。PSQI 分值越高,睡眠質量越差。患者聽完問題后,由患者自己回答,5~15 min 內即可完成調查。評分在患者入院時由4 名具有本科學歷、護師以上職稱,并已對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進行學習培訓明確評分標準的護理人員負責調查詢問。
1.3.3 兩組患者吸氧所需操作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 或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在氧療24 h 時舒適度的比較 (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氧療24 h 時舒適度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在氧療24 h 時舒適度的比較(分,±s)
注:1)為t′值,2)為t 值
組別 例數 氧氣氣味 氧氣濕潤度 鼻咽部干燥 鼻黏膜出血 惡心胸悶非濕化組 60 2.83 ±0.82 1.84 ±0.47 2.25 ±0.70 1.25 ±0.45 1.26 ±0.39濕化組 60 2.77 ±0.54 1.76 ±0.52 2.23 ±0.69 1.24 ±0.46 1.24 ±0.42統計量 0.4731) 0.8842) 0.1582) 0.1202) 0.2702)>0.05 0.378 0.875 0.904 0.787 P 值
2.2 兩組患者PSQI 各項評分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PSQI 各項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PSQI 各項評分比較(分,±s)
注:1)為t 值,2)為t′值
組別 例數 主觀睡眠質量 入睡時間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 催眠藥物 日間功能障礙非濕化組 60 1.62 ±0.82 1.75 ±0.83 1.76 ± 0.79 1.85 ± 0.81 1.79 ±0.69 1.42 ±0.70 1.43 ±0.73濕化組 60 2.09 ±0.64 2.36 ±0.61 2.31 ±0.82 2.26 ±0.59 2.20 ±0.61 1.99 ±0.81 2.04 ±0.75統計量 3.5001) 4.5872) 3.7421) 3.1692) 3.4481) 4.1241) 4.5151)P 值 <0.001 <0.05 <0.001 <0.05 <0.001 <0.001 <0.001
2.3 兩組患者護理操作時間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操作時間比較(min,±s)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操作時間比較(min,±s)
組別 例數 護理操作時間非濕化組60 49.32 ±16.42濕化組 60 77.94 ±17.08 t 值9.357 P 值<0.001
氧氣療法是指通過給氧,提高動脈血氧分壓和動脈血氧飽和度,增加動脈血含氧量,從而糾正機體的缺氧狀況,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一種治療方法[4]。氧療過程中,臨床上常規對吸入氣體進行濕化,理論基礎是患者吸入未經濕化干燥的醫療氣體會導致呼吸道干燥不適、纖毛活動減弱及痰液黏稠度增加[5]。但國外Campbell 等研究顯示,因呼吸道黏膜本身具有的濕化功能和空氣中的濕度已對吸入氧氣起到了足夠的濕化作用,而且低流量鼻導管吸氧患者(≤4 L/min)每次從鼻導管吸入的氧量僅占每次總吸入氣量的2.4%~19.0%,因此低流量鼻導管吸氧患者不需要采用常規濕化給氧[2]。同時相關研究顯示,約有40%患者由于受到各種噪聲的影響而影響睡眠質量。在心內科有較多患者反映,吸氧產生的噪聲影響了他們的休息和睡眠,連接氧氣后,氧氣鼓出大水泡,破裂發出的聲音很響,形成吸氧噪聲影響患者的休息與睡眠,甚至有些患者因為無法忍受吸氧噪聲而拒絕吸氧,影響治療措施的落實[6]。在心血管內科患者的搶救中,時間就是生命。由于非濕化吸氧不需要濕化液,能夠有效減少濕化步驟,從而節省了操作時間。護士使用非濕化給氧可以節省寶貴的時間,為搶救患者贏得時間[7]。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氧療24 h 時氧氣氣味、氧氣濕潤度、鼻咽部干燥、鼻黏膜出血和惡心胸悶得分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 >0.05),即兩組舒適度相當,非濕化組患者的舒適度并不低于濕化組。同時,非濕化組患者在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和總分均低于濕化組,即具有更好的睡眠質量,而護理操作時間顯著低于濕化組。由此可見,在心內科吸氧患者中實施非濕化給氧,對患者呼吸道舒適度并無影響,同時能夠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減輕護理工作量,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1]李 瓏,王 偉,王根妹,等.濕化與未濕化中低流量鼻導管吸氧患者呼吸道癥狀的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31-32.
[2]袁秋影,劉美玲,黃松彬,等.低流量鼻導管氧療患者非濕化給氧的效果及舒適度觀察[J].護理學報,2011,18(5B):37 -39.
[3]姚 芳,鄭 林.常規濕化與非濕化中低流量雙鼻塞吸氧患者的臨床研究[J].醫藥與保健,2014,22(8):46 -47.
[4]夏利華,古滿平,張克標,等.非濕化低流量氧療對AECOPD 患者舒適度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4,29(15):50 -51.
[5]岳新霞,薛 花,徐潤華.經鼻導管低流量低濃度濕化與非濕化吸氧的臨床效果對比[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0,10(20):3929 -3934.
[6]周小萍,張小釵,董珊珊,等.改進氧氣濕化通氣管降低吸氧噪音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1,18(4A):54 -55.
[7]王慶芳,韓 婷.非濕化中低流量吸氧導管在慢性肺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2):469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