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少玲 董路湖 黃美萍 羅秀蘭
袁少玲:女,大專,主管護師
人工流產是意外懷孕后的重要避孕措施,具有快速有效的特點,但多次的人工流產會給身體帶來不可逆的損傷,不僅導致體質下降,而且嚴重者會導致分娩風險增加或不孕[1]。因此筆者對重復人工流產患者實施心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我院重復行人工流產的患者206 例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無精神疾患,人工流產次數≥2 次,無慢性基礎疾病或器質性病變,具有小學或以上文化程度,聯系方式穩定。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平均年齡(22.1 ±3.8)歲;平均流產(2.3 ±0.2)次;文化程度:初中或中專69 例,大專或本科25例,研究生9 例;婚姻狀況:未婚90 例,已婚13 例。對照組平均年齡(22.8 ±3.6)歲;平均流產(2.4 ±0.3)次;文化程度:初中或中專67 例,大專或本科29 例,研究生7 例;婚姻狀況:
未婚92 例,已婚11 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流產次數、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而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心理干預,具體如下:(1)術前護理。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關注其心理的情緒變化,及時進行開解和引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對于表現浮躁、焦慮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耐心與其溝通,引導患者說出心里的顧慮,并幫助患者解決,同時與患者家屬溝通,讓其家屬陪伴患者,增強患者的安全感。對于年齡較小、未婚先孕的患者,護理人員需給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人工流產的認知度,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增加其對治療和自身恢復的信心。對于已婚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多加鼓勵、安慰患者,讓患者保持平常心對待手術。(2)術中護理。向患者介紹我們的醫療團隊,為她服務的都是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消除其緊張、焦慮不安的心理,并始終陪伴在患者周圍,多與其溝通,分散患者注意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手術。(3)術后護理。協助患者穿好衣服,觀察患者陰道流血情況,指導患者排便、休息、飲食、性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項。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根據個人生育避孕情況調查檔案進行術后隨訪,對重復人工流產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咨詢服務模式,講解避孕、節育的相關知識,預先說明人工流產之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針對未婚先孕的患者,要講解避孕套的正確使用方式,說明未婚先孕的危害性,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狀態和疼痛程度。(1)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定,共包括20 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4 級評分:1 分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2 分表示小部分時間有;3 分表示相當多時間有;4 分表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有。評定后20 項評分相加得出粗分,為20~80 分,將所得總分乘以1.25 得出標準分,標準分正常分為50 分以下,50~59 分為輕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70 分以上為重度焦慮[2]。(2)采用可視化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兩組患者手術過程中的疼痛程度,0 分為完全無痛,10 分為難以忍受的劇痛。由患者自行評分,評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劇烈[3]。其中1~3 分為Ⅰ級疼痛,4~7 分為Ⅱ級疼痛,>7 分為Ⅲ級疼痛。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2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資料設計的方差分析,等級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 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 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 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 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 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103 55.81 ±1.87 51.23 ±1.12觀察組103 55.61 ±1.69 46.05 ±1.23
2.2 兩組患者手術過程中的疼痛程度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過程中的疼痛程度比較(例)
意外懷孕后的處理方式主要為藥物干預和人工流產,藥物干預主要適用于早期患者,而且效果有限,所需時間長,因此絕大多數患者選擇人工流產[4]。人工流產是現代臨床中解決意外懷孕最為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無痛人工流產的應用,對于手術的操作者而言,其只算一個小手術,且手術的安全性高,患者術后恢復較好。然而,對于患者而言,人工流產手術會為其帶來較為沉重的心理負擔,重復流產,尤其是短期內的重復流產,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患者的再生育能力以及婚后生活[5]。
對重復人工流產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多與患者交流,了解其內心的真實想法,消除其心理顧慮和壓力,能夠有效減輕患者對手術應激反應的程度,使其在一種放松、安心的情緒中接受手術治療,對于臨床手術效果的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短期內使患者順利完成手術,長遠看,讓患者與護理人員有了溝通的橋梁,能了解更多的避孕知識,使患者有心理及專業支持,讓患者明白人工流產只是一種失敗的避孕補救措施,而不是最好的選擇,從而建立信心,采取高效避孕方法,遠離人工流產,降低重復人工流產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焦慮心理狀態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手術過程中的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說明系統的、全面的、持續的心理護理,能使患者改善不良心理情緒,降低疼痛程度,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評價,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周巧宇,盧柳霞,蔡川川,等.東莞市流動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5C):50 -51.
[2]韋秀藝,陳小文,崔明玲.治療性溝通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3):150-152.
[3]郭麒竹,杜 琳,趙晉昕,等.對腹針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即刻鎮痛效果的臨床觀察[J].現代中醫臨床,2014,21(2):36-38.
[4]李海霞,劉 昉,謝 芳.心理護理干預在重復人工流產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0):2244 -2245
[5]劉 娜.分析臨床心理護理干預在重復人工流產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8):2757 -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