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輝
劉景輝:女,本科,主管護師
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術具有留置時間長、安全、易護理等優點,減少了因反復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但在置管一段時間后導管固定處皮膚容易出現潮紅、瘙癢、濕疹以及水泡,置管部位的皮膚亦為中心靜脈置管感染的相關因素之一,且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主要并發癥是感染[1],為解決以上問題,2010年5月~2011年5月對我院232例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患者應用雙料喉風散,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32 例患者中男130 例,女102 例。年齡19~73 歲。蛛網膜下腔出血52 例,腦梗死38 例,格林巴利綜合征44 例,重癥肌無力42 例,高血壓腦病36 例,急性脊髓炎20 例?;颊呔淮未┐坛晒?,穿刺部位無瘢痕或皮膚瘢痕及皮膚損傷。將患者隨機等分為試驗組及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1.2.1.1 試驗組 雙料喉風散噴灑在穿刺點。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穿刺完畢后立即使用安爾碘以穿刺點為中心旋轉消毒,消毒面積直徑>5 cm,待干,給予雙料喉風散噴灑于穿刺點周圍用棉簽涂擦均勻,涂擦手法要輕柔,后給予3 M貼膜覆蓋,外導管用脫敏膠布固定,每日更換敷料。
1.2.1.2 對照組 常規處理方法。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穿刺完畢后立即使用安爾碘以穿刺點為中心旋轉消毒,消毒面積直徑大于5 cm,待干,3 M 貼膜固定導管,外導管用脫敏膠布固定,每日更換敷料。
1.3 評價方法 觀察兩組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留置時間和導管固定處皮膚不良反應(瘙癢、潮紅、濕疹樣小水皰)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PICC 治療7 天后留置時間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留置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患者留置時間比較(d,±s)
組別 例數 導管留置時間對照組116 120.60 ±5.70觀察組 116 134.40 ±3.60 t′值22.047 P 值<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7 d 后不良反應情況比較(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7 d 后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例(%)
在長時間的置管過程中,需要頻繁換藥,由于消毒液的化學刺激和清洗擦拭時引起的機械刺激,以及部分患者皮膚過敏對敷料貼上的粘膠過敏,易出現局部皮膚潮紅、瘙癢、濕疹樣小水泡甚至破裂。一旦出現上述皮膚不良反應,不僅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患者日?;顒印⑺叩?,降低生活質量,也影響了導管的妥善固定,增加感染概率,縮短導管的滯留時間,難以保證其用藥安全。
中醫認為,在輸液過程中的穿刺所致局部脈絡不暢,血液瘀滯,不通則痛,治療應以清熱、化瘀、散結為主[2-4]。雙料喉風散為純中藥制劑,本身副作用不大,此藥應用廣泛,為非處方藥,但也有部分患者服用后出現過敏反應。由珍珠粉、牛黃、冰片、黃連、甘草和青黛組成,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方劑中牛黃、清黛清熱涼血解毒,珍珠粉解毒斂毒,黃連助牛黃瀉火解毒,黃連、甘草清熱解毒,冰片生肌防腐。對血管通透性炎癥和滲出性炎癥均有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有抑制作用[5]。外涂可以減輕不良反應的發生,促進上皮細胞的生成及創面愈合。
目前國際上采用的保護膜有泡沫類、藻酸鹽類、薄膜類的,不但價格昂貴,而且來源困難。本研究表明,雙料喉風散外涂于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無不良反應發生,實用安全,其效果滿意,特別是在導管置入早期,預防性的應用可明顯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表1及表2結果顯示,試驗組噴灑雙料喉風散,再用3 M 透明貼膜覆蓋,有效保護了皮膚,進而延長了導管的留置時間,有利于患者順利完成治療。
[1]鄺綺華,張 璋.循證護理在防治留置PICC 常見皮膚問題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瓢?,2013(12):124 -125.
[2]張國祥,謝少玲,肖志華,等.自擬雙料喉風散軟膏治療PICC 所致機械性靜脈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藥房,2013,24(23):2187 -2188.
[3]何春渝,周海英.前導后沖法靜脈滴注加溫后20%甘露醇注射液預防靜脈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2(28):2656-2658.
[4]魏少美,彭可勤,周荊荊,等.PICC 在由5-氟尿嘧啶持續泵入所致靜脈炎預防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1):149-150.
[5]張國祥,謝少玲,余創立.雙料喉風散在皮膚科的臨床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5(6):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