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靜
黃文靜:女,本科,主管護師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在出生后6 個月內純母乳喂養率達100%,2012年我國出生后6 個月內的嬰兒純母乳喂養率僅為30%,遠低于50%的目標[1]。醫療機構是推廣母乳喂養的關鍵,護理工作對產婦精神和心態的引導是影響新媽媽選擇何種喂養方式的重要因素[2]。臨床上乳頭凹陷的產婦較多見,乳頭凹陷極易影響母乳喂養,產后住院期間產婦尚可獲得醫護人員的幫助,增加母乳喂養的信心,但離院后多因喂養不力而中斷甚至放棄母乳。因而產婦離院后的社區訪視工作對于支持產婦克服困難堅持母乳喂養顯得尤為重要[3]。我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對乳頭凹陷產婦進行了訪視和護理指導,產婦母乳喂養率得到提高,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2月分娩的登記在冊產婦360 例納入對照組,平均年齡(27.52 ±11.80)歲;孕周37~42周,平均(39.51 ±1.82)周;初產婦294 例,經產婦66 例;陰道產264 例,剖宮產96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8 例,高中及大專174 例,大學及以上78 例。將2014年1~12月我社區登記在冊的434 例乳頭凹陷產婦納入訪視組,平均年齡(27.32 ±12.20)歲;孕周37~41 周,平均(39.21 ±2.31)周;初產婦382 例,經產婦52 例;陰道產258 例,剖宮產176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2 例,高中及大專168 例,大學及以上164 例。兩組產婦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單胎,活胎。(2)乳頭凹陷診斷參照《婦產科學》[4]中的診斷標準。(3)自孕期開始于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登記建檔,產檢在社區醫院按時進行,產后家屬至社區健康服務中心辦理相關手續并記錄分娩情況,資料完整清晰。(4)無產后嚴重并發癥和其他影響母乳喂養因素,新生兒健康。(5)電話向產婦說明訪視計劃并獲得同意。
1.3 方法 對照組僅于產后7 d 和30 d 電話詢問母乳喂養情況,進行母乳喂養知識知曉程度、喂養技巧等的調查評分。訪視組于產婦出院后7,15,30 d 時由社區服務中心人員進行家庭上門訪視,重點針對乳頭凹陷進行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3.1 產后7 d 了解產婦母乳喂養和乳頭凹陷的認知情況,觀察和評估乳汁、乳房脹滿度、局部是否出現紅腫等情況,確定乳頭凹陷的程度。針對性地實施健康教育,包括乳頭凹陷的處理方法、母乳喂養的好處、常見問題等。實施心理護理,由于新媽媽初為人母常有不知所措、缺乏信心等問題,因此應對新媽媽的哺乳行為給予鼓勵,尤其對幾次哺乳失敗的產婦,向其介紹成功經驗,建立信心,同時鼓勵家屬多支持產婦。指導產婦及家屬處理乳頭凹陷的方法:(1)乳頭內陷但乳頭頸存在者,屬于內陷較輕者,在產婦進行喂乳前,先用溫熱毛巾熱敷乳房乳頭數分鐘,然后用一手輕輕托起乳房,而另一手的拇指和示指輕柔地抓住乳頭輕輕向外牽拉,同時左右捻轉乳頭,產生立乳反射[5],使乳頭突起后再進行喂奶。對于乳頭內陷較深者,可按霍夫曼乳頭伸展法每天堅持練習[6],使乳頭突起。(2)乳頭全部凹陷在乳暈之中者但可用手擠出乳頭者,護理人員指導產婦或其家屬把兩拇指分別平放在內陷乳頭的兩側,慢慢向側方位開始牽拉乳暈皮膚及皮下組織,使乳頭向外突出,將兩拇指分別放在乳頭上下側,兩拇指同時慢慢向縱形拉開,并且重復數次,最終能使全部凹陷的乳頭突起,方便嬰兒含接,提高喂奶的成功率。(3)乳頭完全埋在乳暈下方者,可采用注射器負壓吸出乳頭,達到內陷乳頭突出的效果[2];或者利用醫用乳頭保護器,借助乳頭保護器進行吸吮的過程中,通過負壓使內陷的乳頭被吸引,向外牽拉乳頭;或以醫用硅膠乳頭保護器給予新生兒喂哺[6]。注意哺乳技巧,如新生兒比較饑餓時,可選擇凹陷較重的乳頭喂哺,以增加負加作用,促進乳頭伸展。囑產婦在喂養結束后排空乳房,降低乳腺炎的發生率,教會產婦正確的擠奶方法或使用吸奶器的方法,并說明一旦發生乳房疾病、腫脹、局部紅腫時的處理方法。
1.3.2 產后15 d 根據首次訪視時記錄的產婦情況及宣教內容,逐一向產婦進行驗證,了解產婦哺乳過程中的問題,及時解答。觀察產婦乳房情況,對兩側乳房不對稱者指導其對稱給嬰兒喂哺;了解乳腺炎發生情況,及時給予指導:觀察哺乳方法、姿勢、哺乳量等,及時給予指正。了解產婦飲食和運動情況,以促進全面均衡的營養攝入,提高抵抗力,為嬰兒提供高質量的乳汁。如未順利進行母乳喂養者,加強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鼓勵產婦建立信心,并指導家屬在產婦哺乳前后給予相應的護理支持。了解產婦身體狀況,如會陰側切切口、剖宮產切口愈合情況等,分析身體狀況可能給產婦母乳喂養帶來的心理障礙,及時解決,幫助產婦建立喂養信心。
1.3.3 產后30 d 此次訪視應向產婦介紹去醫院的復查項目、注意事項等,對今后的喂養提出指導意見,并鼓勵繼續母乳喂養。另外,對產婦母乳喂養情況、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技能掌握程度等進行調查評分。
1.4 觀察指標 設計問卷,包括母乳喂養知識、喂養技巧、凹陷乳頭矯正方法情況共3 個維度,每個維度設計5 個問題,總分15 分,分值越低說明產婦的母乳喂養掌握程度越低。于產后7,30 d 時進行評價統計產婦母乳喂養、乳汁淤積、乳頭皸裂、乳腺炎的發生率。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掌握程度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掌握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掌握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掌握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 例數 喂養知識產后7 d 產后30 d喂養技巧產后7 d 產后30 d乳頭凹陷矯正產后7 d 產后30 d訪視組 434 1.60 ±1.11 4.61 ±2.30 1.10 ±0.50 4.12 ±1.31 1.32 ±0.61 4.30 ±1.21對照組 360 1.50 ±1.31 2.51 ±1.20 1.21 ±0.31 2.01 ±0.61 1.22 ±0.71 2.20 ±0.80
2.2 產婦母乳喂養及乳房護理情況(表2)

表2 產婦母乳喂養及乳房護理情況 例(%)
社區健康服務中心作為連接醫院與社區間的醫療護理橋梁,在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調查、護理、健康教育宣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且隨著我國社區化城市健康力度的加大,社區健康服務中心越來越顯示出其不可或缺的地位[7-8]。目前我國孕產婦及新生兒檔案均需經社區登記處理,因而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在產婦訪視與護理指導方面具有優勢,產后社區訪視也是廣大產婦及社區居民所迫切需求的[9]。產婦產后住院時間比較短,院內護理及教育明顯不足,而多數產婦又為初產婦,自身對產后知識了解較少,直接影響了母乳喂養的認同度和執行力。乳頭凹陷由于喂哺困難,易發生疼痛、乳頭皸裂、乳汁淤積、乳房炎癥等,因而更加大了產婦的心理負擔,影響其堅持母乳喂養[10-11]。因此,對于乳頭凹陷產婦的產后社區訪視尤為重要。
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產后訪視工作,是在產婦出院后開始實施,至產后1 個月左右結束。產后7 d 或產婦出院后3 d左右,通過預約上門,為產婦實施首次護理干預,在干預前,應全面了解產婦的基本情況,尤其對母乳喂養和乳頭凹陷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以便于訪視人員以產婦及家屬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方式進行健康指導。產婦在產后初期,一般都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礙,如因不知如何喂養新生兒而焦慮、乳房腫痛而緊張擔憂、乳頭凹陷哺乳困難而失去信心等,因此對產婦的心理護理不容忽視[12]。心理護理主要是幫助產婦建立起母乳喂養的信心,鼓勵其克服疼痛和喂養過程中的困難,心理護理可在案例分析、乳頭凹陷護理方法指導、家屬支持鼓勵、產后護理知識宣教等基礎上實施,這樣可使產婦更容易產生信心,也提高了配合度。
在產婦產后15 d 左右,應進行1 次跟蹤訪視,其目的是了解產婦哺乳期間是否遇到什么問題,是否因某些原因中斷喂養等,對7 d 時的指導和護理方案進行調整,對母乳喂養較好的產婦給予鼓勵和營養指導,對喂養不力的產婦重新尋找影響喂養的原因,爭取打消其顧慮,堅持母乳喂養。產后30 d訪視,重點對產婦的階段性喂養情況進行回訪記錄,并鼓勵產婦保持原有的信心喂養嬰兒,不要中斷母乳等。同時也是對產婦母乳喂養、乳頭凹陷等知識知曉程度的一個回顧,評價訪視效果,以便為未來的工作提供指導建議。
結果顯示,訪視組產婦對喂養知識、喂養技巧、凹陷乳頭矯正方法的知曉程度評分高于對照組。由于知曉率的提高,產婦對乳頭的護理、嬰兒的喂養不僅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也豐富了經驗與方法,因此在哺乳過程中,乳汁淤積、乳頭皸裂和乳腺炎的發生率明顯減少。在克服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難后,產婦更愿意主動實施母乳喂養,因而訪視組的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提高了優生優育的效率。總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開展產后訪視是對醫院護理的一種補充,有利于減輕乳頭凹陷產婦心理和生理上的負擔,提高母乳喂養率,值得開展實施。
[1]彭檢妹,梁瑋倫,陳妙芬,等.綜合方法矯正乳頭凹陷對促進母乳喂養成功影響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6):2500-2503.
[2]梁偉珍,朱崢崢,應 莉,等.增強乳頭凹陷產婦自我效能提升母乳喂養成功率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2,19(11):46-48.
[3]雷 明,金麗麗,徐鑫芬.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對乳頭凹陷者母乳喂養的影響[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4,34(1):77-79.
[4]樂 杰.婦產科學[M].7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2-83.
[5]費秀英.社區產后訪視對母嬰健康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1):4502-4504.
[6]雷 明,王 燕,周婉平.乳頭凹陷者母乳喂養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1):1036-1038.
[7]呂榮偉,雷 明,王 燕.多維度產后回訪對乳頭凹陷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4,34(5):570-572.
[8]Saadeh R.Global strategy for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over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global situation[J].Annals of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2009,55(1):19-22.
[9]許素梅.社區健康服用中心開展產后訪視對母乳喂養率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21):3349-3351.
[10]林偉清,鐘美英.產后訪視對母乳喂養的影響[J].社區醫學雜志,2012,10(22):32-35.
[11]陳秋蘭.強化早期產后訪視,提高母乳喂養率[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9):2944-2946.
[12]王曉蕊,葉 涌.產后訪視對乳頭內陷產婦的護理干預效果[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6):764-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