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芹 周文靜 李淑真
郭廣芹:女,本科,主管護師
醫務人員的手部衛生對于控制醫院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是當前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課題。PDCA 循環管理模式是由美國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被廣泛使用的一種成熟、有效的管理模式。我院于2013年7月將PDCA 循環管理應用到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98 名,為我院19 個臨床科室醫務人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55 名,男102 名,女153 名;醫師97 名、護士、護工158 名;學歷結構碩士7 名、本科88 名、大專102 名、中專及以下58 名;職稱:高級職稱37 名,中級職稱96 名,初級職稱及以下122 名。對照組243 名,男98名,女145 名;醫師95 名,護士、護工148 名;學歷結構:碩士6名,本科85 名,大專100 名,中專及以下52 名;職稱:高級職稱35 名,中級職稱94 名,初級職稱及以下114 名。兩組醫務人員年齡、性別、學歷、職稱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PDCA 管理方法 PDCA 循環又名戴明環,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具體內容如下:
1.2.1 P(plan),分析現狀,制定計劃
1.2.1.1 組織手衛生管理專項檢查,掌握現狀 對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1]《二級綜合醫院等級評審實施細則》[2](2012版)要求,檢查各科室手衛生設施配置情況、手衛生耗材供給情況、醫務人員手衛生認知度、手衛生依從性及正確率;組織各科室主任、護士長及醫院感染兼職人員進行調研,廣泛征求大家對手衛生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分析手衛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產生的的原因。
1.2.1.2 存在問題 (1)科室領導認識不足。部分科室領導過分注重經濟效益,對手衛生耗材如皂液、手消毒劑、干手紙巾的配給量不足,不能滿足臨床工作的需求。(2)手衛生設施不完善。經調查發現,大部分科室的診療區為陳舊、銹蝕的手觸式水龍頭,洗手池數量不足,肥皂、皂液保存方法各異,未配備干手設備,無干手紙巾盒;護理車、病歷車進入病房進行診療、護理操作時,未安裝盛放手消毒劑的掛籃。(3)醫務人員手衛生認知度低,洗手依從性差。
1.2.1.3 制定計劃 結合我院實際情況,醫院感染管理科制定了手衛生管理目標及檢查標準,并將目標計劃上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目標包括:制定科室手衛生設施的標準要求并限期達標;實現醫務人員洗手依從性、正確率的不斷提高直到達標。
1.2.2 D(do),執行措施,執行計劃
1.2.2.1 改變科室領導觀念 加強科室感染管理小組的監管力度。首先使科室領導認識到做好手衛生管理的重要性,明確其在手衛生管理中的責任,要求其在日常工作中模范執行相關要求,切實起到榜樣作用。認真組織科室感染管理小組結合手衛生管理目標,對科室手衛生執行情況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監督檢查,并將檢查結果與科室評優、獎懲相結合。將手衛生管理納入質量考核體系,從經濟管理上對手衛生管理進行干預。
1.2.2.2 開展手衛生宣傳活動 為提高醫務人員對手衛生規范的掌握和對手衛生重要性的認識,醫院感染管理科與科室互動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制定手衛生管理制度張貼上墻,制作手衛生展板,開展手衛生宣傳月活動,組織青年醫務人員自編自演手衛生歌謠舞蹈等,通過電子屏幕循環播放正確洗手的視頻,安裝六步洗手、外科手消毒流程視圖,在醫務人員的可視范圍內營造濃厚的手衛生宣傳氛圍。
1.2.2.3 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培訓 調查發現,部分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較差,對手衛生重要性認識不足,手衛生技術低下。為此,醫院感染管理科加強了手衛生知識教育培訓力度,首先利用醫院大會議室進行分批分期知識培訓。其次,由科室挑選一批接受能力較強、善于表達人員進行知識、技能的培訓,由該批人員對科室人員逐一進行培訓指導,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在培訓中,針對不同崗位、不同人群,選擇不同的培訓方法,例如,對手術科室的人員,重點進行外科手消毒知識技能的培訓;對行管后勤人員重點進行六步洗手法的培訓,對衛生保潔人員,由于其知識水平較低,年齡較大,接受能力有限,則更注重手把手的示范培訓。
1.3 C(cheek),檢查、監督措施執行情況 有效監督是保障措施得以有效執行的重要條件,醫院感染管理科每周下科室督導檢查,通過考試提問,了解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掌握情況,現場查看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走訪調查醫務人員對手衛生用品的反饋意見,跟蹤檢查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對手衛生管理的監管 情況,調取其手衛生耗材支出情況及是否與工作量相匹配,并對各項檢查結果進行量化評分,將檢查結果及時進行反饋,獎優罰劣,以利于工作的改進。
1.4 A(action),處理反饋,總結提高 以不斷提高手衛生依從率和正確率為終極目標,及時對檢查結果進行匯總分析,了解手衛生設施配備及運行情況、各科室手衛生耗材的使用情況、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和正確率,對影響手衛生執行的因素進行分析,及時提供更加完善的改進措施。
1.5 觀察指標 PDCA 執行6 個月后,依據《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所規定的六步洗手標準且生物細菌檢測菌≤10 cfu/cm2為手衛生依從性合格[3]。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6.0 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6 個月后兩組人員手衛生依從情況比較(名)
手衛生水平的提高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頒布實施后,我院對手衛生的管理運用PDCA持續質量改進理念進行管理,通過不斷地計劃- 實施- 檢查-處理,一環緊扣一環,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僅使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得到持續提高,而且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定位更高標準,同時使手衛生的管理質量始終處于一個良性循環[4]。
觀察發現,部分醫務人員對手衛生重要性及其潛在危險缺乏足夠認識,重自身防護,輕標準預防。這些認知上的偏差和行為上的不當比知識的缺乏更重要,更難以解決,更需要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視[5]。通過開展手衛生指征、時機的專項密集培訓與考核,此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手衛生依從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運用PDCA 循環加強環節質量控制,從以往重視“檢查結果”的管理到“產生結果過程和原因”的管理[6],探究影響手衛生依從性因素,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做好醫務人員教育考核的同時,強化管理責任,保證手衛生設施的正常使用及手衛生耗材的足量配給,通過多方位的干預措施,改變醫務人員的認知和行為。
總之,PDCA 循環管理是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遵循PDCA 管理程序,分析手衛生管理現狀,找出影響手衛生依從性的原因,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逐步解決問題,逐步實現醫務人員從思想意識到行為模式的轉變,從而實現了手衛生管理質量的不斷提高。
[1]衛生部醫院感染控制標準專業委員會.WS/T313-2009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S].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2]衛生部醫官司.二級綜合醫院評審實施細則[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42.
[3]胡必杰,陸 群,劉 濱,等.手衛生最佳之間[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4.
[4]應蓮琴,謝清華,褚江洪,等.持續質量改進在手衛生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11,21(9):1842-1844.
[5]鮮于云艷,喻 珊.臨床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3):278-280.
[6]曹 斌,黃立釗,王文愛,等.PDCA 循環在預防剖宮產切口感染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12,22(20):4577-4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