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翠英 陳曉媛 楊利輝
巫翠英:女,本科,主管護師
腎結石屬于較為常見的泌尿科疾病之一。臨床上對其主要采取手術治療[1]。隨著當前醫療科技的迅猛發展,微創經皮腎取石術在腎結石患者治療中也得到廣泛的推廣,且其操作簡單,對人體創傷較小,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低[2]。但行經皮腎取石術過程中通常需要配合使用大量灌注液,在其沖洗過程中可能加重人體心臟的負荷,導致患者體溫下降,引起心律失常、寒戰等并發癥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治療[3]。為探討降低經皮腎取石術過程中患者低溫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我院采用體溫干預措施效果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接受治療的100 例腎結石患者。入選患者均經術前影像學檢查證實為腎結石,且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36 例,女14 例;年齡36 ~72 歲,平均年齡為(45.6 ±4.3)歲;其中左腎結石38 例,右腎12 例;經X線片檢查提示結石橫徑在1.2 ~4.6 cm,縱徑在1.4 ~6.1 cm。觀察組患者中男34 例,女16 例;年齡在35 ~73 歲,平均年齡為(46.2 ±3.9)歲;其中左腎結石35 例,右腎結石15 例;經X 線片檢查提示結石橫徑1.3 ~4.5 cm,縱徑1.5 ~6.3 cm。兩組患者均接受經皮腎取石術治療,且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結石大小、結石部位等方面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體溫、心率及收縮壓變化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體溫、心率及收縮壓變化情況對比(±s)
注:兩組患者體溫、心率及收縮壓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以及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 例數 體溫(℃)術前 術中 術后收縮壓(mmHg)術前 術中 術后心率(次/min)術前 術中 術后對照組 50 36.40±1.30 35.30±0.90 34.50±1.50 126.10±17.10 139.30±25.90 142.30±28.90 78.30±8.10 96.80±9.60 101.80±9.60觀察組 50 36.40±1.10 36.70±1.60 35.30±1.10 136.30±22.7 130.10±12.80 137.10±16.50 86.80±9.40 9 2.10±9.30 90.00±9.20
1.2.1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經皮腎取石術治療,術前行常規麻醉處理,取患者膀胱截石位,采用膀胱鏡經由尿道,行輸尿管逆行插管處理,確保到達腎盂部位,置入導尿管。患者取俯臥體位,在B 超指導下行經皮腎穿刺操作,置入擴張器,形成皮腎通道,留置剝脫鞘,置入腎鏡及碎石鏡,行液壓灌注,粉碎結石,并根據每位患者的結石殘留情況,予以二次穿刺取石處理,術后留置雙J 管及腎造瘺管。
1.2.2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手術護理,控制手術室溫度在23 ℃左右,確保輸注藥物及灌注液溫度在22 ℃左右。觀察組則在對照組患者護理的基礎上加用保溫干預,提升室溫到25 ℃,對輸注液體及灌注液保溫處理,采用加溫器加熱至37 ℃左右,并對每位患者均使用熱溫毯進行保暖處理,設定溫度在36 ~40 ℃之間,留置肛門溫度傳感器于患者肛門內,嚴格依照患者的血壓、心率變化情況來調節熱溫毯溫度。
1.3 觀察指標 嚴密監測兩組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體溫、收縮壓、心率的變化情況,觀察手術過程中患者的應激反應,記錄躁動、寒戰的發生率,統計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及其輸血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不同時間段體溫、心率及收縮壓情況比較(表1)
2.2 兩組患者術中躁動、寒戰發生情況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中躁動、寒戰發生情況比較 例(%)
2.3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ml,±s)

表3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ml,±s)
組別 例數 出血量(ml)50 105.20 ±21.10觀察組 50 111.60 ±18.90 t 值對照組1.598 P 值0.113
大量研究觀點證實,體溫的恒定是保障人體各項生理功能正常進行的基礎,體溫的驟變不僅可能導致人體代謝功能紊亂,同樣可能對患者的機體產生嚴重破壞。一般人體正常體溫維持在37 ℃左右[4]。在腎結石患者的手術治療過程中,由于手術室溫度比較低,加之人體內臟及肢體長時間以及大面積暴露,且持續補液及相關麻醉藥物可能對患者機體的體溫調節功能產生影響,均可引起體溫的變化[5],不僅可能削減人體重要器官的耗氧量,同時可引起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礙及寒戰等并發癥的產生[6]。相關文獻報道提示,在經皮腎取石術中,患者體溫若降低0.5 ~1.0 ℃,則可能迅速增加其耗氧量,提升其血糖水平,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異常興奮,導致患者血壓及心率的非正常變化,影響手術效果[7]。因此,為削弱腎結石患者術中的應激反應,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必須采取有效的保溫干預措施。
首先重視對患者術前評估,做好術前預熱處理,定位結石的具體范圍、大小,評估手術預計時間,觀察每位患者皮膚的情況,預計手術過程中患者體溫下降的程度,并制定對應的保溫措施,在患者進入手術室0.5 h 前,調節手術室溫度,強化運送途中的保暖處理,靈活調節環境溫度,強化對患者身體的保溫處理,控制加熱毛毯溫度。同時配備操作嫻熟的醫師擔任手術主刀醫師,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減低手術過程中患者體溫的損耗。嚴格控制沖洗液溫度,做好防水處理,盡可能降低患者的熱量損失,同時適當加熱輸注液體,避免冷液體進入后引起患者體溫的驟降[8]。
結果顯示,采用保溫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血壓、心率及體溫的穩定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術中寒戰及躁動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也進一步證實在經皮腎取石術中應用保溫干預措施,不僅可穩定患者的體溫水平,同時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手術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1]張增欣,范業琴,陳淑華,等.護理干預預防經皮腎鏡取石術后低體溫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 (35):4299-4301.
[2]李 坤.小兒經皮腎鏡取石術中的體溫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6):134-135.
[3]許 敏,方 茜,陳幼瓊.微創經皮腎鏡碎石手術中患者體溫變化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5):1431-1433.
[4]戴黎敏.溫度干預對經皮腎穿刺取石術患者術中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4):26-27.
[5]廖碧珊,楊 欣,林曉燕,等.大量灌洗液加溫在經皮腎鏡取石術老年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2):15-17.
[6]焦鴻梅,喬夠梅,杏玲芝,等.大通道經皮腎造瘺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31):3753-3754.
[7]趙敏麗,華青芬,汪靜娜,等.78 例老年腎結石行經皮腎取石術的護理[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14(2):191-192.
[8]馮錦芳,譚秋華,聶 芳,等.提高微創經皮腎取石術患者對導尿管耐受性的護理研究與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10):1466-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