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琦
(德興市交通運輸局)
隨著我國道路交通事業的不斷進步,道路橋梁工程數量逐漸增多且規模越來越大,為了滿足道橋工程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一些高校開始針對性的對人才培養方法以及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改革,例如廣東交通職業學院在進行道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建立了以工學結合為基礎的“2 +1”人才培養方案,其具體指的是學生校外實習+校內理論以及實踐課程知識三者交叉學習的模式,從而達到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又例如湖南交通職業學院結合該地區道橋工程的主要施工建設情況,建立了“2 +2 +3”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學生的頂崗實習方面,將其規劃為兩個階段、兩方管理以及三項保障,在學生在校學習方面通過將理論教學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在教學場所方面通過校企結合為學生切實提供可實訓的教學基地,從而全方位的實現人才的培養。此外,在對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改革中,最為有效的是江蘇建筑職業學院采用的“3 +3 +2”人才培養模式,下面具體介紹該模式。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給道路橋梁工程建設也帶來了新的要求,高校在進行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要結合當前道橋工程建設的要求來針對如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首先是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相關的實踐技能,從而為工程建設提出技術性、專業性的指導建議,確保施工建設工程項目安全有效的進行。高校應該實驗、實訓和實踐三個環節來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在進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還應該強化校內實訓、校外實踐的力度,以培養滿足道路橋梁工程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3 +3 +2”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江蘇建筑職業學院在進行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構建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已經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成果。該培養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及“雙證融通”三方面。
“3 +3 +2”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為了向社會輸送道路橋梁實用性專業人才,學校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江蘇建筑職業學院加大了校內實踐在教學規劃環節中的比重,實現了學校與企業工作崗位的完美銜接。在第三學期更是采用了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在第三學期身臨其境的參加道路橋梁工程建設活動,從而實現了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推動了一體化教學目標的進程。
江蘇建筑職業學院在進行“3 +3 +2”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安排如表1 所示。

表1 “3 +3 +2”教學規劃及時間安排表
由表1 可看出,在前兩個學年的第三學期都給學生提供了社會實訓的機會,不僅節約了學生尋找社會實踐的時間,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并有效的提高其職業素養。
在學生校外實訓期間,企業可以聘用成本低廉的學生,通過對其工作中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有選擇的選取表現良好的優秀畢業生來壯大企業的專業人才隊伍。通過創建并實施“3 +3 +2”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來進行道路橋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不僅有助于企業在學校培養人才中進行擇優錄取,還對于節約企業成本、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采用工學結合的模式,需要深入市場、實地調研,通過全面分析社會、企業、學校以及學生之間的關系并結合當前道路工程行業的發展趨勢,來進行教學改革并制定以應用性、實踐性為主體的道路橋梁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面以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道路橋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來進行具體闡述。
該學院主要從“專業設置”、“公共課程設置”及“教學基地建設”方面來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
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根據社會道路橋梁行業職業崗位的分類和需要來確定教學核心課程,對教學課程進行選擇性的優化調整,并根據職業資格標準以及同年的道路橋梁社會就業情況來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在公共課程設置方面,將公共課程穿插到專業課程中,以提升學生的知識面和豐富學生的課外文化生活為主,培養學生的業余愛好,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全面提升其綜合文化素質;在教學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學校主要采取校企結合的方式,學校與企業相結合來創建“教、學、做”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的實訓基地主要作為模擬的小型基地,有組織的為學生提供目的明確、計劃周全的技能操作訓練,以培養其實踐能力。在校內實訓基地的創建方面,學校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在保證建設完成的質量的同時盡量節約成本,盡量使新建實訓基地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要體現新時代、新工藝的要求,針對當前道路橋梁行業中缺乏實際操作人才的問題來做出具體調整,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能且實踐能力突出的人才。
總之,在道路橋梁專業人才培養中,該學校以行業作為導向,積極尋求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形成“人才共有”、“工程共管”、“成果共享”以及“責任共擔”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設置專業課程、注重實踐教學以及優化教學方案等措施,保證畢業生能夠勝任道路橋梁領域相關工作,并為社會輸送基礎知識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的復合型道路橋梁工程專業人才。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道路橋梁工程建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在進行道路橋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注重對技術型、專業型、社會需求型人才的培養,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之處便是創建并實施科學、高效的人才培養模式。上述“3 +3 +2”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一些建筑職業院校已經實施的人才培養重要方法,并且在實踐應用中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在道路橋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與實踐中,具有很大的借鑒與應用價值。
[1]盛海洋,周傳林,李艷霞.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簡介——以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為例[J].交通職業教育,2009,(3).
[2]劉翠然,賈曉敏.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認識實踐教學探索[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33).
[3]蔣玲.基于校企合作公路工程類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5).
[4]劉偉明.高職院校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學生關鍵能力培養淺析[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1).
[5]姜英,劉志.關于路橋專業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探討[J].交通職業教育,2011,(2).
[6]洪英.高職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改革的調研與分析[J].職業技術,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