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妮妮
【摘 要】初中生常感嘆自己生活單調,沒有什么好寫的,因此寫作難有創造。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捕捉生活靈感、觸發情感活力、方面論及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從而豐富作文題材,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作文創造力
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而作文是最能顯示人的個性、最富有人文色彩、最需要創造革新的思維活動之一。從文學創造的角度說,沒有創造就沒有文學。當代中學生的作文普遍存在千人一面,情感干癟的弊病,究其原因乃平時不注意感悟生活點滴,不喜歡接觸情感教育型的文章或影視作品,以至于對社會和生活缺少應有的熱情,寫成文章便不疼不癢,干澀生硬。那么語文寫作教學中就應該注重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為此,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借一雙慧眼,捕捉生活靈感
深厚的生活基礎是創造之源,作文需要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而這雙眼睛的獲得,取決于一顆對生活善感的心。我們所要求的是引導學生去深切地感受生活,捕捉來自生活的靈感,表現來自心靈的悸動。告訴他們,日常飲食起居、鄰里親情、迎來送往、花蟲鳥魚都可成為寫作的材料。文章成敗,決非題材。如果能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受別人之未感,用自己聰明的眼光去發現別人之未見,推陳出新,單調的題材照樣能寫出好文章。
對此,我在教學中首先指導學生寫作觀察日記,通過介紹生活中的某些情況或想法,引導學生捕捉生活靈感,激發創造活力。比如有一次要求學生寫一篇有關“旅游”的文章,一位來自山區的學生寫暑假在他父母的帶領下,第一次來到上海,在他眼里,這世界如此之大,如此之美,他內心的震撼竟是如此之強烈,讓人讀罷不禁唏噓感嘆:
我第一眼看到東方明珠塔的時候,全身熱血沸騰,心都要跳出來了。……在街上,我看到了幾十層的高樓,來來往往的車輛,金發碧眼的外國人……在公交車站,人們井然有序地上車,塞錢,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那么的讓人吃驚!……
可以這樣斷言,對中學生來說并不是缺少題材,而是缺少對日常題材的獨到的發現。
其次,我要求學生用不同的心境去感受同一事物,把自己不同心境中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在一次校運會之后,我鼓勵學生化運動場上的冠軍為試場上的優勝者,于是第二天上交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
我們三(7)班文武挺懸殊的。你看,運動場上,我們那幫兄弟姐妹,手牽手、肩并肩,雄赳赳、氣昂昂,邁著矯健的步伐,展現我們獨有的英姿,勇奪冠軍。總體上,這“武”的還行吧。但這“文”是怎么也跟不上去。每當試場中一決高下時,往日那雄風便蕩然無存,風蕭蕭兮——不見了。如果我們文化科再好些,那么我們班便文武雙全,這多風光啊。
二、觸發情感活力,創造構思
沒有情感這個品質,任何筆調都不可能打動人心。只有學生胸中有情,才有可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下筆才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努力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生想要表達的欲望。
比如在一次隨堂練習細節描寫的過程中,我給學生讀了幾句以“溫馨”為話題的語段:“溫馨是初春河上飄過的第一絲草香;是暮晚天際掠過的飛鴻;是月光如水漫浸的庭院;是滿坡黃花間衣袖盈風的少女笑靨;是令你怦然心動的溫暖與溫柔。溫馨是楊槐花宛若漠漠飛雪般散落在人家庭院;青石砌成的古井里,小鐵桶在井壁碰出的清悠回響;雨絲中裊裊撐起的紅油紙傘;小酒店里懷抱一管大煙桿半合著眼品味的老農人。”并趁勢引導學生:這些我們熟悉又親切的,不就是溫馨?所以寫作,要注重細節,善于從細微處見深刻。看到學生若有所悟的點頭,我連忙“趁熱打鐵”,又出了個話題“生命”,要求學生觸發情感活力,寫出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學生思考片刻,紛紛動起筆來,幾分鐘后,我便讀到了不少美麗的句子:
生命是迷失了方向的船上的一枚指南針,生命是正在等待開放的花蕾,生命是百花爭艷時正在無私奉獻著的綠葉。
生命是流動著的潺潺溪水,生命是燃著的希望之光,生命是孩子們天真無邪的張張笑臉。
生命是聆聽的愉悅,生命是品味的從容,生命是漂泊的自在;生命是真心的傾注,生命是動容的感觸,生命是完美的殘缺;生命是色調的美侖美奐,生命是執著的不顧一切,生命是等待的千年輪回。”
句句美妙的詞句從他們的筆端流出,學生越寫越多,在他們筆下,任何事物都被賦予了感情色彩。后來在當天的隨筆中,有同學就說:“我從沒發現,原來寫作文可以這么簡單,原來我也可以寫出漂亮完整的句子。”由此可見,寫作的素材是很寬泛的,只要引導學生有情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情感的活力就會被觸動,靈感的火花就會被點燃,寫作構思就會被創造出來。
寫作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與激發,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筆者在這方面也僅僅是作了一些有效嘗試,真正在提高學生的創造力,還與學生的平時閱讀積累等方面有關,因此還有待我們語文教師更加深入研究探討,以提高學生的作文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