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摘要:自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多元文化格局在我國教育等多個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多元民族文化特點,影響著教育的方式以及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之上,民族聲樂教學改革面臨著分叉路口,如何利用多元文化改變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不同民族文化的內涵來豐富聲樂教學內容,成為了當前改革發展中探索的重點。下面,通過對于其他國家聲樂發展歷史以及文獻的查找,從多個角度探析多元文化格局在當前民族聲樂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多元文化格局 民族聲樂改革 作用 地位
一、多元文化格局在當前聲樂教學中的發展現狀
隨著世界經濟以及文化的發展,多個國家的文化交流日期頻繁,維護發展和傳承本國傳統文化,成為了各個國家對于自身文化保護的重要方式。在這樣的發展現狀之中,民族聲樂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文化背景的影響,與世界格局中的聲樂文化產生了鮮明的對比。在當前的聲樂教學之中,多元文化格局并沒有深入到教學主體內容中去,民族聲樂理論不到位以及演唱技巧教學的單一,導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適應多元文化格局對于學生聲樂學習的要求,民族聲樂走入了困境,亟待全面改革。
在傳統的民族聲樂中,不同地域以及文化的傳承受制于地域局限性,不能在多元文化交流中上融合多種民族特色以及地域元素,導致我國的聲樂內容較為單一,其特點模糊,教學觀念陳舊。想要合理掌握民族聲樂的特點進行教育教學,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果與當前社會需求所吻合,那么在改革中合理應用多元文化格局的作用,保證將聲樂發展融合多個民族以及地域的文化特色,在充分展現我國民族特點的基礎上,將西方文化優點進行吸收成為了當前聲樂教學發展中的重點。除此之外,在對于現行的高校聲樂教學專業進行研究之后,我們可以發現其教學方式逐漸西式化,教師并沒有合理地將民族文化思想向學生進行傳遞,而是照本宣科,以紙上談兵的方式模式化學生學習思維,導致民族聲樂的傳承和發展受到限制。
二、多元文化格局在民族聲樂教學改革中的作用
通過對于當前的多元文化格局發展在聲樂教學中的發展現狀進行探索之后,我們可以了解其基本的發展概況以及其中所存在的問題。目前,多元化發展已經成為了改革的必然趨勢,下面,我們從其作用出發,簡述在改革中以多元文化格局為基礎有著怎樣的意義。
(一)發展多元化民族聲樂風格
在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中,對于多元文化的探索一直不曾停止過。其發展觀念、創造風格以及聲樂形式,都受到了我國多個地域文化的影響。但是,在現代的聲樂教學之中,教師往往注重對于聲樂技巧的傳授,從而忽略了多元文化思想內涵的教導。所以,在聲樂教學改革之中,應發展民族聲樂的風格,通過教師的精心教導來完善聲樂作品創作與演唱的不同風格類型,保證民族聲樂可以在學習和借鑒的過程中發揚和傳承,能夠促進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和規劃自身的聲樂學習,從多個角度與層次欣賞聲樂教學的基本體系。
多元文化格局作為民族聲樂教學中必須遵守的文化背景,其對于教學模式的改革起到了多個方面的作用,其效果對于民族聲樂文化風格的豐富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建立多元化民族聲樂教育體系
在當前的聲樂教學之中,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學內容缺少針對性以及民族特色,所以教學內容缺乏合理的教育體系,導致我國民族聲樂發展受限,民族基礎不牢固。在多元文化格局引導之下,民族聲樂未來的發展將會通過對于多個民族文化的深入探索來強化民族文化精髓,以民族性作為核心教育內容,吸取各個民族國家之間的優秀的教育方式以及文化特點,在民族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融合來展現獨特的民族特點以及時代精神。
從目前的民族聲樂文化教學來看,其教學課堂對于原生態民族聲樂的感受程度較低,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夠親身感受民族聲樂在民間所蘊含的獨特魅力,因此以多元文化作為聲樂教育的基礎,以民族文化為基礎構建更為合理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將我國的民族聲樂教育體系建立在科學、完善的理念之上,強調科學性教學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保證在聲樂文化傳承教育的過程中能夠以多元化背景作為基礎進行創新發展。
(三)構建多元文化民族聲樂審美
對于藝術發展來說,審美是其重要的感受前提。民族聲樂教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基本審美要求較低,教師偏向于對于聲樂的欣賞能力,從而忽略了在學生自主欣賞的過程中自身審美對于聲樂的感受。聲樂藝術起源于審美,受教育者對于聲樂中所存在的思維、情感等內容的理解,可以幫助其更好地學習聲樂專業。在當前多元文化背景之下,聲樂藝術審美被再一次刷新,在不同文化、不同國家與不同民族流派之間對于情感內容進行區別,對于藝術形式進行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當前文化背景下如何全面性地了解藝術審美的特點,從而培養自身的審美能力。
對于我國來說,當前的聲樂形式單一,教師在向學生進行舉例教學的過程中,難以合理分析不同審美需求的特點以及內涵。而因為多元文化背景的深入,令我國審美形式可以得到全面性的提升,保證審美思想能夠與不同民族進行統一,令學生能夠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認清本民族的傳統聲樂文化以及其他民族聲樂文化中的積極成果。從自身的國情出發,創建多方位、多領域的審美觀念。
三、多元文化格局在民族聲樂改革中的應用方式
在當前多元文化格局之下,應用多元文化改革民族聲樂教學的弊端,從多個領域與角度對于民族聲樂教學方式進行滲透,可以幫助我國的聲樂發展走向世界化。下面,我們以幾個具體方式來分析多元文化格局在民生聲樂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方式。
(一)重新定位民族聲樂教育
對于我國來說,音樂藝術領域的發展歷史較短,無論是文化交流或者借鑒都與現實生活和人才培養目標產生脫節。在這樣的發展弊端之下,想要保證多元文化格局能夠在民族聲樂改革中發揮其重要作用,就需要對于當前民族聲樂教育進行重新定位。在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之中,社會變遷對于音樂藝術人才的要求也不斷增多,此外,民族傳統文化失調也面臨著全面改革的趨勢。所以,在民族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者需要對于教學方向進行重新定位,根據多元文化格局進行相關方式方法的制定,保證學生音樂與民族關系意識缺乏的基礎上對于民族聲樂精神特征進行理解,對于多元化聲樂意識形態進行深入認識。
在當前的發展中,重新定位民族聲樂教育,是多元文化格局發展下的必然趨勢,也是創新新時代民族聲樂教學模式的重要方法。我國傳統經典的民族聲樂,想要快速走入世界多元化音樂格局且占據一席之地,就需要以此來作為基礎進行發展和資源整合。
(二)科學規范性教學
在西方聲樂藝術傳入我國之前,民族聲樂的教育發展已經走入了大眾視野,但是因為缺少相關的科學教育依據以及發展經驗,所以聲樂教育工作者并不能從科學規范性的角度來完善自身教育體系以及教育模式。在當前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多個國家、地區的聲樂藝術都融合發展,其教育模式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交流。所以,科學規范當前的教育教學模式,效仿西方科學之上的教育理念,是當前多元文化背景下發展民族聲樂改革的重要措施。在科學規范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教育者需要對于科技文化以及人文文化進行全面性的掌握,對于不同地區的聲樂特點以及教育方式全面理解,保證在兩者統一的基礎上引入科學的教學方式,從其他國家的教育經驗中總結、利用。
規范化的教育方式需要以科學理論作為基礎,除了在受教育者的身體因素進行分析之外,還需要從科學的角度了解心理學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保證以規范化的標準要求自身教學模式,在精神以及人文領域保證教育的科學性。
(三)整合教育中創新與傳承的關系
在多元文化格局中,一部分聲樂教育工作者對于聲樂教育的發展出現了困惑,如何在創新的基礎上將民族聲樂文化壯大是聲樂教育改革中的重點。一般來說,教育工作者需要將民族聲樂文化特色向學生全面地進行傳授,保證在聲樂演唱技巧以及演唱形式上了解我國民族聲樂的基本內容。在此基礎上,教育教學需要以西方的唱法為依據,來引導學生自身進行創新性聲樂認識以及技巧探索,在繼承先人聲樂藝術特點的情況下發展更為實際且富有感情的唱法。
教育工作者作為民族聲樂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促進人,在教育中合理整合所需要傳承的民族聲樂資源,收集西方藝術中可以進行創新性探索的聲樂內容,使其引導學生進行多元文化背景下聲樂學習的重要基礎工作。在當前的改革中,保證將多風格的聲樂民族歌曲進行了解,從多層次上整合資源、明確教學目標,是促進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
參考文獻:
[1]和艷紅.淺議當前中專院校聲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01).
[2]佟淑貞.淺談少兒聲樂教育中的傾聽藝術[J].新課程(教研),2010,(05).
[3]李惠敏.成人高師聲樂教育的適應性[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0,(03).
[4]王遠.以人為本教育創新——高師聲樂教育教學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