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言Ben語
在一個浮躁的時代別人說你笨,反而意味著你選擇了一個孕育偉大的機會。
在李克強總理大力倡導下,“互聯網+”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熱議的焦點。隨著經濟新常態日益深入,“互聯網+”逐漸承擔起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任。目前,圍繞“互聯網+”概念、內涵以及未來的演進眾說紛紜。易觀2007年提出“互聯網化”概念,到2012年易觀首創“互聯網+”概念,到今年3月“互聯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再到上升到國家戰略的代名詞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作為易觀創始人,經歷了從互聯網被描繪為泡沫到“互聯網+”成為國家戰略,15年的歷程感慨良多,在此分享一下我對“互聯網+”的理解。
“互聯網+”的原創內涵。“互聯網+”的提出有兩個背景和內涵:
1.淺顯易懂地描述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如淘寶即“互聯網+集市”;
2.互聯網+各行各業將爆發巨大能量,意味著純互聯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和傳統各行各業深入整合。
那么,“互聯網+”在過去、今天和未來如何演進?我認為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互聯網+企業”(企業互聯網化):即以消費品企業電子商務、互聯網化為前沿陣地,在實踐中企業要有互聯網化的戰略,并需要對企業內部價值鏈(部門)進行互聯網化再造,同時互聯網化也需要不斷延展和豐富。
“互聯網+產業”(產業互聯網化):包括消費品批發分銷和各領域工業品、生產資料的互聯網化,本質是對整個產業上下游的互聯網化改造,而規模將十倍于“互聯網+企業”。
“互聯網+智慧”(智慧互聯網化):從IT、互聯網,到企業、產業,所有的事物和經營活動都數字化并融會貫通,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等應用,我們將進入智慧的互聯,即人工智能的偉大時代。
今天,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時代,危機中暗藏轉機,挑戰中暗藏紅利,浮躁中暗藏夢想。這樣的一個時代,我們該如何保證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呢?我的想法只有一個,就是用最“笨”的心態,去面對一切復雜和多變。
浮躁的時代需要堅持“笨”道理。假如你在創業開始的時候,別人說“真笨,你干的事情是泡沫”,這時候你該怎么辦?馬云在創業之初,也被別人評價為“異想天開,太笨了”;雷軍在剛宣布做手機的時候,業界有人說他“不但笨,而且是瘋了”;周鴻袆在放棄每年2個億收入而宣布免費做殺毒的時候,也有人說他“瘋了”說他“笨”。可今天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些人,你說到底誰才是真的笨?
對于笨笨地堅持這點,我特別有感受。易觀在剛剛成立之初,就定位于致力幫助傳統企業通過互聯網化創新提升全球競爭力。當時剛好趕上美國互聯網泡沫,國內市場長期沒有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當時我們的創業項目也被很多人評價“太笨了”。從被誤解為泡沫,到實踐證明成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強烈地感受到:在實戰研判大勢的基礎上,就不能再人云亦云,就要笨笨地“固執己見”、笨笨地下苦功夫、笨笨地長久堅持,這樣才有可能撥云見霧,將別人眼中的泡沫變為不可或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財富。
被別人描述為笨和傻并不一定是壞事,因為你可能超出了那個時代絕大多數人的見解。即便有可能你對未來正確的預見并不為當下之人所接受,但是你的預見很有可能代表了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可是如果你只有預見,也并不能為自己帶來成功,必須下苦功夫、下笨功夫,才能夠在今后的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證明自己并不是真的笨。
“笨”其實是一種認真,是一種堅持,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如果你認真你就輸了,但你一直認真你就贏了!
(編輯:繩 娜 snn0001@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