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
“一節數學課如果沒有沖突,沒有問題,沒有矛盾交鋒,就談不上是一節好的數學課。”江津區數學教育專家張健老師擲地有聲的點評,讓筆者如醍醐灌頂:好的數學課堂是有爭辯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著名的葉瀾教授也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 數學課堂上存在許多非預設生成,而“爭辯”是其不可忽略的一種。這種爭辯因學生成長經歷、知識基礎、思維理解等的不同對教學中某個知識點,某個環節的現象、問題而出現的“各執己見,互相辯論”,是出乎教師意外的一種生成現象,故稱之為非預設爭辯。而非預設爭辯符合當前課改“注重生成的理念”, 眾多實踐也證明:不同意見進行“爭辯”的數學課堂才是精彩的課堂!學生在爭辯中來主動獲取知識、提高素養,是一種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非預設爭辯使數學課堂精彩紛呈,更具有生命的活力。那么,當爭辯出現時,教師究竟應該怎樣科學面對呢?
一、賞識鼓勵,肯定爭辯價值
新課程標準認為: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欲、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當課堂上出現非預設的爭辯時,部分教師卻采取“熟視無睹”、“一概封殺”、“一味捧住原教案不放”的情況,這顯然違背了新課程的目標。教師應持賞識鼓勵的態度,對爭辯的價值給予肯定。首先,教師要淡化傳統的強權權威意識,要有“課堂是一個可以爭辯的地方”的理念。其次教師要不急于解決問題。教師要用資源的眼光來看待爭辯,要對其進行賞識、鼓勵、引導。教師要懂得:真正精彩的課堂是不同意見進行爭辯的課堂!非預設“爭辯”引導得當,會給我們的數學教學增添精彩!
二、順水推舟,給予爭辯機會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每課的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非預設“爭辯“雖然能成就課堂精彩,但也更加有挑戰性。當非預設的“爭辯”出現時,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思索和表達觀點的機會。教師不妨來個順水推舟,立即調整自己的預案,給予學生爭辯的機會,順從學生的認知起點,做一個旁聽者,不要發言和“插嘴”,讓課堂形成爭辯的氛圍,學生在智慧的較量過程中真正收獲了爭辯的快樂。“學習是快樂的,爭辯是快樂的”。在這樣“爭辯“中,使學生感受到他們自己才是課堂的主宰,從而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分數的認識》教學時,甲同學舉例“二分之一”時說:“把一個圓分成兩份,每一份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此時乙同學說不對。我沒有表明態度,教室里的氣氛顯得緊張。甲:把手中的圓平均分成兩份,問道:“我是不是把這個圓分成了兩份?”乙:“是。”甲舉起其中的半個圓,問:“這份是不是圓的二分之一?”乙:“是啊。甲:“既然是二分之一,為什么不同意這種說法?”乙從圓形紙片上隨意撕下一塊,問:“這是分成兩份嗎?”甲:“是。”乙:“這是圓的二分之一嗎?”甲:“不是。”乙:“既然不是二分之一,為什么要同意這種說法呢?”甲心服口服。通過教師給予的爭辯機會,學生不同意見的充分發表的“爭辯”,加深對數學知識“平均分意義的理解。這種爭辯是種充滿合作學習的方式,也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三、揚帆把舵,善用爭辯資源
葉瀾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一文中提到:“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合作能力、發表的意見和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爭辯的根源來自不同觀點、不同思維理念的碰撞。好的爭辯必然引發學生獨立思考,演化成學生對教材的深度理解,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語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1.相機延伸,拓寬教學內容
新課標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一步步深入,教學觀念在改變:數學知識變成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去理解和發展;教學內容不僅是數學大綱和教材規定的“死東西”。當課堂上出現了非預設的爭辯,其實是一種可以拓寬教學內容的資源,教師要結合教材相機延伸。如教學《倒數》時,舉例均是分數乘分數,分數乘整數。而在練習時卻出現:思考0.2和5是不是互為倒數?生1:不是倒數。因為沒有分數。生2:不是。一個是整數,另一個卻是小數。生3:0.2可以看成分數五分之一,五分之一和5是互為倒數。生4:是,因為0.2和5的乘積為1,所以0.2和5互為倒數。原本是第二課時講的內容,卻通過爭辯讓學生明確:“乘積為1的兩個數就互為倒數”。這就拓展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通過爭辯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進行了很好的延伸,更好的理解了倒數的概念和內涵。
2.碰撞交鋒,激活數學思維
現代數學教學理論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數學教學本身,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的分析。“只要有思想的碰撞,必定有思維的成長。”在數學課堂上,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不同,新舊知識的認知沖突等都會引起學生之間智慧的交鋒,這樣的交鋒是數學教學中的一筆寶貴財富。通過爭辯,讓學生不同觀點進行碰撞交鋒,它必然引發學生獨立思考,演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對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很大的好處,讓學生在激烈的爭鋒、智慧的碰撞中擦出思維的火花。如在教學《重疊》時,教師出示題目:某班參加語文興趣小組的有5人,參加數學興趣小組的有6人,這兩個興趣小組共有多少人?生1:5+6=11(人)。師:告訴你,沒有11人,那是多少?生2:有可能是10人。生3:有1人參加了語文、數學兩個興趣組,所以兩組一共有10人。生4:這題11人、10人、9人、8人、7人、6人、5人都有可能……生5:5人不可能,因為參加數學興趣組就有6人了。生:有很多可能!因為既參加數學興趣組又參加語文興趣組的人數沒告訴,如果告訴了就只有一種可能了。學生通過激烈爭辯,“以辯促想”時時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激活思維”學生不停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形成條理”從而對新學的知識人人都有一定的感悟和體驗,也使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得到培養
3.勇于探索,培養創新精神
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要源泉。教學中“學生的敢想敢說,充滿好奇,異想天開,勇于進取,堅持已見”的爭辯,往往是創新個性的隱含表現、因此,當爭辯意外出現時,教師首先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勇于進行爭辯 ,培養學生的他創新精神,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教學《比的意義》時,有個學生說::“比的后項可以為0,打球比賽時不就用了3:0表示嗎?”對于這個想法,我讓學生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通過激烈地爭辯,終于通過對比的意義有了深刻理解后,認識到“打球比賽中的比分后項可以是0,因為它們不是表示兩人相除的關系”。這樣的爭辯,讓學生可以將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多方位地去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使學生的創新求異能力得到提高,很好地培養了創新精神。這種“爭辯”是應該得到鼓勵、贊賞和倡導的。
4.有效調控,處理爭辯結果
對于教學中的“非預設爭辯”,我們也不能置之不理,或放任,因為這些“非預設爭辯”很多都是學生的一種創新,是學生各自的見解,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教師要有效調控,要對爭辯結果進行妥善處理,力爭使“非預設爭辯”成為數學課堂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對提高課堂實效起到真正的作用。①對于無意義爭辯,要及時制止。教學《銳角和鈍角》時,師:通過觀察游樂園,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有好多好玩的玩具,有摩天輪、旋轉椅、蕩秋千、小火車…..生2:我看到6個人在再玩旋轉椅。生3:我看到2人在玩蹺蹺板。生4:我看到都是鐵做的。生5:不都是鐵做的。生6:有些是用塑料做的,不都是鐵……爭辯和教學內容毫無聯系,這是一種無意義爭辯!教師這時及時改變拋出問題:你能在圖中找出角嗎?通過問題制止學生的無用爭辯,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回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上來。②對于爭辯中的錯誤,要巧妙引導。在教學《直線、射線、線段》時,教師問到:是直線長還是射線長?生1:直線長;生2:是直線長,因為直線可以向兩邊無限延長而射線只可以朝一邊延長; 生3:同意,是直線長,因為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從兩邊延伸,而射線有一個端點,只可朝一邊延長……全班同學一致點頭表示同意。在這時,教師輕聲對學生說:你們想不想知道數學家是怎樣的觀點呢?學生說:想。師:數學家認為它們不能比較大小。因為它們雖然端點數不一樣,但都可以無限延長,不能度量。③對于好的爭辯,要表揚鼓勵。表揚是一種激勵式的教育方式,老師通過對學生表揚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更能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形成“爭辯的意識“問題不辯不明、道理不說不清”,使學生通過大膽闡明自己的觀點,據理力爭,融入到集體當中快樂地學習,還課堂教學以生命靈性。
正如布魯姆說的“沒有預料不到的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教師要用賞識鼓勵的心態去尊重學生的“爭辯”,順水推舟地允許學生爭辯,并學會科學善用爭辯資源,豐富知識,激活思維,培養創新精神,注重提高教學實效。“精彩在爭辯中飛舞”,相信:非預設的爭辯定能演繹課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