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興強
【摘 要】大學新生在開始大學生活時產生了一系列的適應問題,其中角色轉換和適應問題最為重要。面臨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許多大學生都曾經歷過不適應。面對著當今劇烈的社會變革,面對著無數的挑戰和機遇,誰擁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誰就能夠獲得成功。因此我們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
【關鍵詞】角色轉換;適應問題
每年九月,當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手持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懷著對大學生活的美好憧憬,邁進了大學的校門。在他們的眼中,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然而,隨著軍訓的結束,一大批的學生卻陷入了種種苦惱之中!他們對未來充滿了茫然,剛進大學時的各種豪情壯志已不知去向,所剩下的只有整天的渾渾噩噩,不知所措。
經過了兩年畢業班輔導員的工作,結合現在接觸到的大一新生,也使我對新生的適應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
一、適應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學生在進入大學前,都會想象自己的大學生活,比如校園是那么的美麗漂亮,老師是多么的好,寢室的關系是多么的鐵。然而,等進入大學,經歷短暫的興奮期之后,卻發現大學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使得一些學生情緒低落,從而形成失落心理。
2.學生對于大學學習的方式的不適應和誤區
相比而言,大學的教育與高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老師可能會用一節課或兩節課的時間來講解某一個定理或公理,而且通常是在老師和家長的督促下進行學習。但在大學,老師一節課可能講一章或幾章的知識。而且學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生自主學習。
另外,學生還有在“學習”一詞的誤解和誤區方面純在很大的問題。通過調查了解,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前都有這樣的目標:“我讀大學一定要好好努力,爭取學習取得什么樣的成績”。學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目標呢?從學生的每個階段的目標可以得出:初中,高中的目的性一般很明確,就是升學,考入好的學校。而考核的標準就是考試的分數。所以雖然素質教育一直在提,但是考核的方式是在考試分數的前提下,所以大多數高中都是在主抓考試分數,都是在主抓書本上的知識。但是讀大學的目標呢,一般主要是就業,升學為主,少量學生會選擇創業和出國等等。那么這個時候就業、升學的考核就并不是看學校考試的分數,或者是說不是唯一。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針對目標來引導學生。中學教育忽略了對學生的個性培養和素質提高,片面強調知識傳授和政治思想教育,忽視對學生良好性格、情緒、意志等個性心理的培養,而大學則側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由于這種培養要求的差異,大學與中學存在十分明顯的差異。
3.自我評價失調導致的自卑心理
在大學里個人的光芒很容易被掩蓋忽視。面對新的環境和新的挑戰,其中大多數同學滿懷信心和希望,開始新的拼搏。然而有些學生卻因為原有的優勢被削弱甚至喪失,自尊心受到挫傷,導致自我評價失調,從而變的自卑起來。
4.失去奮斗目標的迷茫心理
經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經歷了高考的激烈競爭,很多學生認為進入大學可以好好放松一下。而且在中學時,目標很明確,就是考取大學,并且有老師和家長的支持和推動,被動但有動力。進入大學后,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許多學生失去了奮斗目標和外界推力,他們以往學習上的被動心理明顯表現出來,從而出現迷茫心理。
二、如何引導大一新生順利實現角色轉換
1.正確認識大學
大學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期間學習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學習獨立思考的方法。大學是一個讓學生適應社會,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平臺。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明白大學與中學的不同,才能更快的適應大學生活。
2.正確評價自己
新生首先要逐步接受已成為普通一員的事實,能夠接納自我。畢竟能進入大學的都是強手,強手在一起,應該說大家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其次新生入學后,心理要有目標準備,經常要問自己“我來大學干什么”,“我在今后應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樣有利于角色定位,適應新環境。
3.提高生活技巧和自理能力
大學生剛已進入大學校園,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自己周圍的環境,主要是學習和生活兩個方面。在生活上學會獨立。在為人處世上,也要有獨立能力,面對選擇,要獨立思考作出抉擇。在學習上,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會獨立思考問題。
面對學習,生活的不適應,新生除自己積極調節外,應當該積極尋求外力的支持。如對老師上課方法不能適應,可以向老生請教,也可向老師反映,取得老師的幫助。還可積極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在活動中體驗集體的力量和溫暖,從而認同新集體。
4.確立新的大學奮斗目標
考上大學后,不少學生都放低的對自己的要求,進而失去奮斗目標。在大學階段,一定要給自己以后的發展確定一個明確的規劃,樹立奮斗的目標,并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不懈努力。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可克服目標、方向、理想的迷失。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會使得心理指向集中于一處,這樣無形之中就轉移了注意力,削弱一些心理問題對心理的影響,擺脫因不適應大學生活而帶來的心理問題。并且有了明確目標,就有了內在驅動力量,可以促使人變得積極向上。
參考文獻:
[1]李壽軍:《大學新生適應問題芻議》,《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
[2]陳德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