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樹霞
【摘 要】小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小學作文也注重讓他們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在作文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有話可寫,我們教師要引導孩子們走出去觀察自然現象、體味生產生活。只有留心觀察社會生活,才能獲取寫作的素材。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豐富學生的感情,注意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興趣,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作文;有序觀察;聯想觀察
在上作文課之前,很多同學一到寫作文時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其實,只要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人,觀察生活中發生的小事,觀察周圍的景物,觀察周圍的物品,觀察身邊的小動物,就會發現,原來有這么多的東西都可以寫進作文中。因此在實戰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書寫生活。
一、在作文中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培養觀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觀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做到變被動為主動,變無心為有心,學生有了寫作的積極性,搞好作文教學就有了良好的基礎。
1.從玩中觀察
從孩子喜歡的事物中觀察,孩子往往會瞪大一雙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我在三年級語文教學中,有一次上情景作文課,題目是《扳手腕》。我先由學生們最感興趣的游戲開始,讓他們說自己最喜歡的游戲項目,然后趁熱打鐵,引出扳手腕主題。同時炒熱“激戰”氣氛,分出兩個組,選出兩個代表進行挑戰賽。比賽前,我先給兩位選手照了張相,把他們開戰前的神情狀態都照了下來。同時讓同學們觀察他們賽前的表情動作,感受他們的心情。第一輪比賽開始了!顯然,兩名選手都還不太了解對方,所以,一下子就分出了勝負。現場氣氛頓時熱鬧了起來,贏了的這組氣勢如虹,輸了的那組不服氣,開始給自己的代表出謀劃策……等同學們都漸漸冷靜下來時,我采訪了幾位同學,讓他們說說自己從那場比賽當中觀察到了什么,這時有的同學能說出來一些,但都不太深刻。于是,我宣布:第二場比賽開始!有了第一場比賽的經驗,兩名選手都有了不同的“策略”,這時我又給他們和其他同學們照了幾張相,同時引導學生觀察他們的表情動作,同時觀察周圍同學的表情。這次比賽的時間稍微長一些,但還是剛才的那個代表贏了,現場“沸騰”起來了!各組同學表現大不相同:贏了的組在擊掌慶祝;輸了的組有的埋怨、有的出主意、有的唉聲嘆氣……我都分別予以“留念”一一拍了照。然后,同樣采訪了現場幾位同學,讓他們說說自己的觀察所得,這一次說得明顯比上一次說的內容多,并且感受比較深刻。當第三場的決賽開始后,這次氣氛空前的高漲,我依然予以留念拍照,并趁他們更長時間的較量,把剛才拍下的照片迅速地傳到了電腦,并制作成PPT。游戲結束時,我又“采訪”同學們,這次,他們有了很多想說的,爭先恐后地發言。在評比了他們的觀察所得之后,我又讓兩位選手說說自己的心理感受。
因為親身經歷,所以他們的感受尤為深刻。但說歸說,有的同學在正式寫時犯了難。于是,我出示PPT,播出剛才比賽時所照的相片。他們尤如重新經歷了一次比賽一樣,慢慢回憶起了比賽場景,詞語、句子也慢慢豐富起來……尤其是賽前賽后選手的照片對比、賽前賽后其他同學的照片對比,讓同學們一下子有了深切的感受。于是,一篇篇真情實感的精彩作文就這樣誕生了……
2.從身邊觀察
生活是寫作材料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一切外部信息要通過觀察才能進入大腦。而身邊事物是鍛煉學生觀察力的最好道具。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都有什么樣的特點,比如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同學、鄰居等等。可以把自己觀察到的這些都寫下來,記錄下來。現在是什么季節,自己的家鄉、學校里、小區里都有哪些景物,夜晚,抬頭可以看到什么樣的夜空,上學路上又會看到哪些景物?我給我的學生規定這樣的觀察作文書寫步驟:一畫二說三書寫。先把自己觀察到的畫下來,然后把自己的畫介紹給自己的同學、老師、家長聽。然后再把所說的內容書寫下來。這樣,他們寫的觀察作文才會比較充實有真情實感。
3.在活動中觀察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對新鮮的事物特別感興趣。為了激發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我盡量在班里組織一些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像"拔河比賽","特技表演","知識競賽"等。五年級一次感恩教育活動中,要寫一篇《我愛我的學校》的作文。寫作之前,為了加深學生對既熟悉(天天見到),又陌生(熟視無睹)的校園的印象,我在班里開展《校園一角》攝影比賽。每人選出3張優秀的作品參賽。參賽時要求學生以《夸夸我的學校》為題,在班會上介紹校園環境或設施,也可以是在校園中開展的有意義的活動,課堂學習的動態。學生們行動起來,背上相機,走遍校園去選景,選角度,還真像個小攝影師。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學生們的足跡。學校的每一處景物都盡收學生們的眼底。照片出來了,學生們的作文也有了素材。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切實感受到:花點功夫,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讓他們有話可說,讓他們有表達的欲望,這應該是作文教學的第一步。
二、作文教學過程中,逐漸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
小學生智能發展尚處于低級階段他們的意志內控力弱,情緒性突出,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略,缺乏精細的辨別能力。針對學生觀察過程中的特點,我利用一些電教手段,指導學生如何觀察。
1.有順序地進行觀察人們從事一項活動,總要按照合理的順序進行,觀察活動也是如此
記得在指導寫《我喜愛的一種小動物》一文時,我從學校找到了《蠶》的錄像。首先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要求:觀察蠶的外貌特征。然后指導學生進行有順序的觀察。先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指導學生觀察蠶外形時,錄像采用定格,把最能顯示蠶樣子的鏡頭"定下來"。然后在指導學生按從上到下,從頭到尾,從左到右,由遠到近地進行觀察。指導過程中,強調觀察的順序。各部分仔細觀察之后,再把錄像完整地放一遍。配上音樂和旁白,從整體上加深觀察印象,最后訓練學生說一說到寫下來。通過指導,學生觀察事物變無序為有序,為作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觀察與聯想相結合小學生天真活潑最富于想象力,只要我們正確誘發學生的聯想,使聯想與觀察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
平時在講讀課文教學中,多用投影,引導學生欣賞優美句子,啟發他們想象;多用錄音,借用一些與課文感情一致的音樂,與課文一起配樂朗讀。學生會有身臨其境之感,想向的翅膀會飛得很遠很遠。然后在腦際展現出一幅幅無限寬廣的圖畫。這樣寫出文章來才可能是內容豐滿,具體而生動的。
三、平時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
光認識到觀察的重要,學習了觀察的方法,還不等于形成了觀察的習慣。任何習慣都是在反復實踐中形成的。寫觀察日記就是培養觀察習慣的一種好方法。從低年級開始,每天讓學生都從自己的生活里選擇最有趣,最有意義的事物,用六要素法寫出來。隨著年級的增高,由每天的一兩句話到寫一段話,再到寫篇,長期堅持,同學們的觀察能力會更深入更細致。
總之,我認為,小學階段要想教會學生寫作文,首先就要教會學生學會觀察。從身邊觀察,從動手中觀察,從經歷的小事中觀察,從周圍的景物中觀察。正確引導學生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作文便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