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婧
摘要:民樂室內樂是我國當代音樂的一種全新的音樂形式,其以民族器樂為主,通過不同搭配創作,獲得了品質上乘的民樂室內樂作品。在2010年到2011年,青年作曲家姜瑩所創作的音樂作品《絲路》和《龍圖騰》分別獲得了第十五屆全國音樂作品(民樂)評選二等獎和三等獎。本文就已姜瑩民族室內樂的創作為例,探討了民樂室內樂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民樂室內樂 傳承 發展 《絲路》 《龍圖騰》
民樂室內樂是中西方文化碰撞形成的產物,利用西方的音樂思想或理念,通過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對中國文化進行了傳承,并且促進了民樂室內樂的發展。在三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民樂室內樂已經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并且出現了許多優秀作品。對民樂室內樂的傳承和發展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民樂室內樂的傳承
民樂室內樂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并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剖析、展示和思考,這是民樂室內樂的傳統。在發展之初,民樂室內樂更加注重形的創作,也注重音樂形式,主要是對文化事件進行描寫、改變傳統古曲等。隨著民樂室內樂的不斷發展,民樂室內樂逐步轉向對文化中包含的意進行思考,注重在音樂中表現出傳統文化的意境,而不再是簡單的形式。
民樂室內樂在發展過程中,音樂形式越發隨意,但是音樂內涵卻逐步加深,從對意象的描述深入到對意象思想的表達。民樂室內樂在發展過程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一種傳承,即通過音樂形式再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讓這些正在逐漸沒落的思想文化再一次煥發出了光彩。比如姜瑩的《絲路》這部音樂作品,其以古絲綢之路作為樂思,對中西方文明交流歷史和延續千年的絲綢通道進行了遐想,整部作品滿溢著對絲路文化的理解和情感。再比如姜瑩的《龍圖騰》這部作品,則對中國古老文明進行了追溯,對中華民族的不朽精神進行了贊揚,從很深的層次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蘊藏的神韻。
民樂室內樂歷經幾代人的發展,已經在當代的音樂發展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音樂創作觀念深入以及技法發展,不論是在技巧方面,還是情感方面,亦或是思想方面,民樂室內樂都已經達到了一個未曾企及的高度。尤其是在西方音樂思潮進一步沖擊之下,民樂室內樂的發展對張顯、傳承我國傳統音樂思想、文化思想以及藝術思想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民樂室內樂的發展
(一) 音樂結構的發展
姜瑩民樂室內樂作品中描述的音樂情境、抒發的內心感情以及美學思想,處處都表現了對東方文化的探究與思考,進一步在音樂結構上表現出淡化、模糊甚至摒棄規范化的結構,逐步轉向隨意、自由和多變的音樂結構。比如在作品《絲路》中,就采用了具有強烈東方色彩的衍展式、開放性的音樂結構。作者通過這一音樂形式作為載體,深入展現了絲路的綿遠悠長、神秘莫測。《絲路》的具體結構可以分為引子、第一呈示部、第二呈示部、展開部以及高潮這五個部分,每一個部分的發展范圍控制十分精準,處于一個很小的范圍內。音樂的張力和情感表達在音樂進行過程中逐步得到加強和釋放,最終在高潮部分融為一體,噴薄出強大的能量。
而作品《龍圖騰》主要是由三個樂章組成的,具體可以分為遠古的記憶、神靈的舞蹈以及大地的回響。每個樂章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音樂畫面和組織方式,但是其在創作思維上又互相聯系。不僅如此,在情感思想和音樂材料上也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為了在音樂作品中表現出原始、樸素和自然的音樂感情,作者情感的感性轉化為了音樂結構的理性,使作品的每個樂章看似處于規則的束縛之下,實則自由奔放,自然流暢。
(二) 音樂素材多元化
音樂素材多元化是民樂室內樂發展的必然結果,這在姜瑩的民樂室內樂作品中也深有體現。其《絲路》這部作品主要是以西北文化作為核心進行創作,而西北地區民族眾多、土地幅員遼闊,絲綢之路也是西北地區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條交通要道,發揮出了連接歐亞大陸的作用?!督z路》的風格可以歸屬為西域風一類,這是一種并不中國但又極具地域特色的一種民樂音樂風格,通過不同的組織方式對這一層面的文化進行展現,就可以在作品中充分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音樂素材多元化主要涉及了音高組織和節奏組織這兩個方面的具體內容。音高組織主要是指作品調式,以《絲路》來看,其主題動機、和聲走向、聲部對位以及調性布局,都是按照西北地區西域音樂的特點來進行的,其包含的小二度、大二度以及小三度是整部作品的核心。節奏組織主要是對音樂進行控制,在《絲路》中,第一呈示部與主題韻律是一致的,其節奏具有明顯的切分特點,并且貫穿于整曲風格。
(三)挖掘組織音色音響
民樂室內樂具有樂器組合隨意多變的基本特點,能夠對音樂篇幅進行隨意控制,音色、音響資源豐富多彩,這些都是民樂室內樂發展的天然優勢。而對音色音響進行深入挖掘組織,是民樂室內樂發展的必然需求。對作品《龍圖騰》而言,其描繪了一種原始而又生機勃然的音樂情境,音色、音響會對這一情境的表現產生直接作用。在《龍圖騰》中,作者采用了竹笛、二胡、柳琴、小阮、中阮、大阮、古箏以及一組打擊樂。這一編制的音域廣闊、聲部豐滿,而且音色多源。不僅如此,作者還使用了一系列非常規的演奏方式:在二胡的極端音區進行拉奏;彈撥樂器在噪音與樂音之間進行幾板與擊弦;模仿原始歌者吟唱等。這些方式都大大地豐富了調板原色,通過進一步組織,凸顯了音色和音響的結構作用。
三、結語
民樂室內樂的發展十分迅速,其在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來文化融合的趨勢,也加強了中國民族器樂的發揮深度與廣度。民樂室內樂在音樂結構、音樂素材以及音色音響上都得到了深入的發展,這從姜瑩的作品《絲路》和《龍圖騰》中就可以看出。因此,需要更進一步推動民樂室內樂大力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曉辰.傳承與拓展——從青年作曲家姜瑩、張昕民族室內樂創作說起[J].人民音樂,2012,(11).
[2]王建寶.民族器樂的傳統挖掘與現代探索——民族室內樂《竹韻》研究[J].中國音樂,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