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偉
如何面對營商環境巨變?你需要在組織、文化、流程三個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創新應變能力。
新興力量已經對中國的整體商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企業需將創新作為所有活動的核心。希望中國企業可以從全球創新引領者的實踐中獲得有價值的啟示。通過全球調研,我們列出了最成功的企業(包括中國企業)在創新方面的關鍵特征。
建立鼓勵創新的組織。最成功的企業創建了與基本業務使命一致并支持這一使命的創新組織和職能。
第一,將創新與業務目標保持一致。與業績較差的企業相比,業績優秀的企業將創新目標與產品和服務拓展保持一致的比例高于84%,將創新目標與行業拓展保持一致的比例高于61%,高管認可創新流程和舉措的比例高于30%。與業績優秀的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在高管認可創新方面遇到問題的比例高于17%。
第二,尋求開放的創新模式。業績優秀的企業認為開放環境更有利于高效創新的比例高于24%;它們表示開放環境有助于更好、更快提出創意的比例高于10%;它們使用開放創新流程的比例高于37%。與業績優秀的企業相比,中國企業高管認為“開放性”有助于更好、更快提出創意的比例低于14%。
第三,構建專門的團隊。業績優秀者構建并維持專門創新團隊的比例高于79%,這些團隊作為創新部門的一部分的比例高于24%。與業績優秀的企業相比,中國高管在創新決策時考慮業務部門的比例低于70%。
打造促進創新的文化。創建有益于創新的文化和環境至關重要,是業績優秀的企業的另一個特征。
第一,以創新為中心。與業績較差的企業相比,業績優秀的企業為創新提供明確方向和激勵措施的領導者比例高于92%,將創新舉措與財務表現結合的領導者比例高于27%。在中國,將明確關注業績作為成功創新關鍵的高管比例比業績優秀的企業低18%。
第二,鼓勵創新行為。業績優秀的企業讓員工直接參與創新的比例高于31%,接受某些創新項目不成功的比例高于25%。與業績優秀的企業相比,中國高管認為其企業能夠容忍創新失敗的比例低于51%。
第三,保持創新動力。業績優秀的企業在客戶態度和期望變化之前采取行動的比例高于29%,在尋求創新的過程中自覺并明確構建相關利益人互信環境的比例高于26%。在中國,企業為支持持續創新而建立信任文化的比例要比業績優秀的企業低20%。
設計實現創新的流程。最成功的企業尋求并直接資助新想法,更有可能衡量創新項目的成效,以證明所創造的價值。
第一,向多個來源尋求新想法。與業績較差的企業相比,業績優秀的企業使用大數據的比例高于23%,使用分析技術確定新的創新機遇的比例高于79%;它們使用客戶調查的比例高于35%,利用競爭的比例高于156%;它們更多地讓員工和渠道合作伙伴參與提出想法。與業績優秀的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向渠道合作伙伴尋求新想法的比例低于56%,向業務部門尋求新想法的比例低于31%,向員工尋求新想法的比例低于38%。
第二,為創新提供資金。業績優秀的企業為創新分配專門的資金并使用業務案例方法論進行特定創新決策的比例高于45%;它們也更有可能為創新項目劃撥充足的資金,用于維持高效的創新項目。在接受調研的中國高管中,有46%認為,由于缺乏財務業務分析,他們在為創新提供資金方面面臨挑戰。
第三,衡量創新成果。業績優秀的企業明確衡量創新成果的比例高于35%,衡量創新投資的財務回報的比例高于48%,評估市場影響的比例高于47%。通過建立和提高創新支出投資回報的責任制和透明性,它們能夠更好地判斷是否需要持續投資。在中國,高管確定創新對市場的影響程度的比例比業績優秀的企業低42%。
(編輯:王文正 wwz8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