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為彰顯個性,一些人通過網絡購買獼猴當寵物,甚至公開炫耀萌寵。網上熱賣的一只萬元左右的日本袖珍石猴,更是廣受青睞。所謂“日本袖珍石猴”,其實就是幼小的獼猴。獼猴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無證飼養均屬違法,這些人因為自己的任性,換來的可能是牢獄之災。
獼猴死亡被公訴
今年29歲的于某通過打拼成為河南省許昌市一家高檔商務會所的財務總監。于某平時喜歡小動物,曾養過狗、貓等寵物。2015年2月的一天,于某在網上看到有人出售獼猴,賣家稱獼猴智商較高,當寵物比一般動物更有意思,于某看后怦然心動。隨后,于某通過網上所留電話與新野縣的一個賣家取得了聯系,并初步達成了購買意向。
新野雖然沒有猴子生活所需的高山和森林,但新野猴戲起起伏伏傳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改革開放初期,新野猴戲曾輝煌一時,幾乎家家有猴子,戶戶有藝人。2009年6月,作為一種地方民間文化,新野猴戲被評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但隨著猴戲市場的日漸萎縮,一些人不得不放棄耍猴而去養猴。據統計,目前新野養猴基地有十多處,各鄉鎮有養猴專業戶2000多個。這些猴子的銷售渠道大致有三:送到科研機關做試驗、落戶國內各風景區、跟隨江湖藝人走南闖北賣藝。因為獼猴被我國列為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所以林業部門對飼養獼猴的審批極為嚴格,林業部印發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從事馴養繁殖野生動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取得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以下簡稱《馴養繁殖許可證》)。即使取得《馴養繁殖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需要出售、利用其馴養繁殖的獼猴及其產品的,也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單位批準。
2014年2月底,于某和賣家在新野縣一偏僻村莊完成了地下交易,于某以1.1萬元的價格買了這只獼猴。于某將獼猴帶回家精心飼養,因不了解獼猴的習性與飲食習慣,十幾天后,獼猴死亡。此前,因于某將其“寵物”發到微信朋友圈炫耀而遭到舉報,公安機關將其抓獲。2015年3月26日,許昌市魏都區人民檢察院對于某涉嫌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一案提起公訴。公訴部門認為,被告人于某非法收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其行為觸犯了《刑法》之相關規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3月31日,許昌市魏都區人民法院正式受理該案。
獵捕獼猴的“利益鏈”
在搜索引擎里輸入“出售獼猴”一詞,會看到不少相關信息。買賣雙方多通過QQ等網絡渠道聯系,談好價格后約定時間和地點進行交易。有人在網上發帖說:“本人養殖了一批日本袖珍石猴、拇指猴、獼猴、狨猴,大小公母都有。袖珍石猴壽命可達30年,成年后和大可樂瓶差不多大小,性格溫和,從小就養的話,會把主人當親生父母一樣。”
據筆者了解,賣家所謂的“日本袖珍石猴”又名“迷你寵物猴”,這種寵物猴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每只價格為5000元~7000元,最高被炒到1.5萬元。既然有買方市場,就會有鋌而走險的人。2012年,新野縣23歲的于某來到四川非法購買獼猴。四川是獼猴的主要分布區之一,巴中、達州、丹巴、小金、金川等地是獼猴的棲息地。當地人只要在網上聯系到買家,立即進行獵捕。這年10月,家住金川縣馬爾邦鄉的楊某,從“頭道販子”王某那里得到“有人收購獼猴”的消息后,他來到海拔3500多米的八寨山,選好一塊隱蔽樹林,撒滿食物布好陷阱,躲在附近的一個小窩棚里等獼猴上鉤。
12月1日晚,楊某將捉到的19只獼猴分裝在編織袋中,用馬馱下山交給王某。其中有六只幼猴,最小的一只身長只有20多厘米。第二天下午,于某開車行駛到巴郎山時,被當地森林公安局民警攔下,后備廂里19只獼猴被當場查獲。在長達10多個小時的運輸過程中,由于饑餓、疾病和相互打斗,經獸醫救治,只有七只獼猴幸存。這是一根完整的“利益鏈條”,捕猴者楊某將19只獼猴以總價1.08萬元的價格賣給王某,王某以3萬元的價格賣給于某。最終,于某再以每只7000元以上的價格賣給全國各地的寵物愛好者。
2013年10月份,因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王某被四川省汶川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2個月,并處罰金1萬元;于某也因同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并處罰金1萬元;獵手楊某因犯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6年,并處罰金8000元。
層出不窮的案例
因為獼猴有靈性,從而受到寵物愛好者的喜愛與追捧。家住武漢市區的少女小娟,家庭條件比較優越,她個人又比較新潮,為了與同齡人不一樣,便想買只寵物玩玩。2012年2月1日,她看到網上有人在賣一只長得像猴子的寵物時,她就拿出自己的7000元壓歲錢買了一只。同年2月5日,小娟去醫院看望好友時,向好友炫耀她的“小寶貝”。而在這里看病的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民警段某聽后,立即進行詢問調查,后經動物學專家對小娟的寵物進行辨認,確認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
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違法后,小娟向警方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那名販賣者還有兩只猴子出售。于是,民警馬上在網上發出購買獼猴的消息,急欲脫手的販賣者馬上回信息,愿意交易。當天下午4時左右,來此交易的一個瘦小年輕人被民警當場抓獲,他的背包里有一只三個月大的小獼猴。經審訊,梁某是新野人,他稱前幾年他上山砍柴時抓獲了一對雌雄獼猴,便把獼猴養在家里玩。2011年11月,母猴生下了兩只小獼猴。他早就聽說獼猴能賣錢,就把兩只獼猴帶到武漢,租了一間房子后,就開始在網上發布信息。由于小娟不知情,警方只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梁某因涉嫌運輸、販賣瀕危野生動物罪被刑事拘留。
而有些人就不像小娟那樣幸運,他們因此而獲刑。
2013年年初,山西省太原市的胡某前往浙江旅游,在浙江省慶元縣境內遇到當地農民在路邊出售一只獼猴。胡某購買后準備當做寵物。胡某駕車帶著猴子由浙江返回,途經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高速入口處被查獲。經河南林業司法鑒定中心鑒定,該猴子為獼猴。
焦作市中站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胡某無證運輸國家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獼猴,其行為已構成非法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2015年1月28日,法院以胡某犯非法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3000元。
購買獼猴當萌寵的法律思考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獼猴數量有20萬只左右,獼猴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獸類》中被列為易危種。獼猴多棲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溝谷和江河岸邊的密林中或疏林巖山上,善于攀援跳躍,會游泳和模仿人的動作。而獼猴因其生理上與人類較接近,因此在生物學、心理學、醫學等方面有科研價值。
在沒有馴養野生動物的技術、設施等條件下私自飼養“寵物猴”就等于虐待野生動物。有關資料顯示,猴子屬于群居動物,它們需要開闊的活動天地,它們有復雜的社會網絡,有“兄弟姐妹”,也有“情人知己”,這些都是普通人類家庭無法提供的。另外,個人私養獼猴會使病菌在人猴之間相互傳染。
2014年,西安某飯館老板買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蜂猴當“寵物”一事在網上引起熱議,央視新聞的官方微博也發起微倡議:不養野生動物當寵物。鄭州大學法學博士王世宇認為,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規定,飼養猴類必須取得省級林業部門的《馴養繁殖許可證》,賣家還要出示《經營利用許可證》,私自飼養即屬違法。另外,《辦法》規定,只有滿足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才可以申請《馴養繁殖許可證》,即有適宜馴養繁殖野生動物的固定場所和必需的設施;具備與馴養繁殖野生動物種類、數量相適應的資金、人員和技術;馴養繁殖野生動物的飼料來源有保證。且申請此證大多用于科研工作,所以個人申請很難通過。
王世宇指出,刑法第341條規定,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刑法規定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包括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附錄二的野生動物以及馴養繁殖的上述物種。《解釋》規定,非法捕獵、殺害、運輸、出售六只以上獼猴屬于“情節嚴重”、十只以上屬于“情節特別嚴重”。
2014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司法實踐中遇到的情況,解釋如下: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為食用或者其他目的而非法購買的,屬于刑法第341條第一款規定的“非法收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行為。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