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人喜歡愛屋及烏地收藏一些精美的文房用品,這是水到渠成的雅事。這些年來,就是在書畫家的影響下,中國文房四寶的價值不斷獲得發現與提升,在拍賣會屢創新高。而在民間,只要雅好書畫藝術的人,哪怕初涉此道的文青,也無不收藏幾件文房用品以增書齋清輝A。
海上書法篆刻名家童衍方的磚硯收藏,是蔚為大觀的文化景觀。若論材質及發墨性能而言,磚硯或許不能與中國四大名硯相頏頡。但我以為,若以文化內涵為評估尺度,它在中國文化基因譜系中的認知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在唐云先生指點下玩收藏
童衍方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西泠印社副秘書長兼鑒定與收藏研究室主任、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
至于收藏鑒賞的雅好,在外人看來或許是無意插柳的收藏,其實是童衍方將此生托付書畫后的思索偶得。“我收藏的東西以文房四寶為主,若要細分的話,貴在金石二字。這是意趣所驅?后來我發現也是前輩大師遣興寄情所致。一句話,這是有傳統的?!彼€深情地說,“來楚生先生教我書畫篆刻,唐先生教我收藏鑒賞?!?/p>
1975年,唐云先生畫了兩幅大尺寸作品恭賀童衍方新婚,之后又派人邀他共賞一副吳昌碩的對聯。吳昌碩的作品筆力雄健,氣息醇厚,師徒二人都撫掌叫好。唐云見他喜歡,就豪爽地說:“喜歡嗎?喜歡就送給你做賀禮?!蓖芊绞軐櫲趔@,馬上說:“這副對聯在我新房掛一個月,算是度個蜜月,也感謝唐老的美意?!钡葡壬鷪猿窒噘?,恭執子弟禮的童衍方只好帶著深深的感激收下這份厚禮。
童衍方說:“這個時候我們的新居只有十平方米,墻上空白處只夠懸掛半副對聯。于是選擇題有落款的下聯掛于房內,朝夕相對,悉心研磨,受氣充沛。你看現在這副對聯裝在紅木鏡框內,下聯顏色明顯比上聯發黃,就是經久懸掛所致。”
數年后,唐云在家招待外國友人,囑童衍方作陪宴飲。席間談及吳昌碩,唐先生就指著童衍方對外國友人說:“他也研究吳昌碩,我還送過他吳昌碩的對聯?!贝蠹翌D時艷羨不已,或問:“此物還在你手里嗎?”唐先生說:“東西送人了,或易物,或再送人,都隨受者便,不必再多問了?!蓖芊今R上起身應道:“唐老厚禮,我一直珍藏無損,并且已經有了‘孩子’了?!彼^“孩子”,就是童衍方在數年間陸續收集到的九件吳昌碩作品。唐云先生飯后送走客人,按習慣小睡片刻,童衍方則遵囑回家取來大小十件缶老作品,等唐云睡醒后,呈請先生細細品賞。唐先生邊看邊跟童衍方講解作品特點、人物掌故。暮色將合時,唐先生面露欣慰的笑容:“我的吳昌碩對聯沒有送錯人。”
晏方珍品大可清賞
在唐云的指點下,加之本人的傾情追尋,經過數十年間的努力,童衍方的收藏蔚成大觀,書畫、篆刻、拓本等品種中包括明清董其昌、文征明、張瑞圖、伊秉綬、劉墉、王文治、金農、羅聘、丁敬、黃易、陳鴻壽、蔣仁、趙之琛、奚崗、阮元、張廷濟、鄧石如、包世臣、楊守敬、楊峴等大家的作品。晚清大家中,則有吳昌碩、趙之謙、徐三庚、黃士陵、翁同和、蒲華等。近現代名家有齊白石、陳半丁、吳湖帆、來楚生、唐云等的精品。
上世紀90年代初,童衍方偶然得知某藏家手里有一本金農漆書冊《稽留山民古添書》,無奈藏家當時不愿割愛。后來童衍方忙于將來楚生的繪畫整理編成《榮寶齋畫譜》,當畫譜大功告成時,那位藏家竟來電告知有意將金農漆書冊出讓。童衍方花20萬元巨款買了下來,“我等了四五年,終于等到緣分來了,再貴也要買!”童衍方細察之后發現,該漆書冊的簽條是來楚生所題,而那位藏家的收藏印也是來楚生所刻。他感慨地對我說:“你看,冥冥之中,似乎是恩師對我完成畫譜的褒獎,讓我如愿以償?!?/p>
在童衍方的收藏中,硯臺是一個主要品種,也是極具特色的品種。所謂“主要”,是因為豐富,他收藏的硯臺超過150方; 所謂“特色”,是因為其中的近百方磚硯,不僅流傳有序,而且大多出自書畫名家。
童衍方告訴我:“三十多年前,那還是文革后期吧,我到朵云軒去,在內柜看到一方漢代的磚硯,整體感覺就是古樸蒼茫,硯側的銘文為‘黃龍二年’,前面的物主為它配了楠木天地蓋,蓋上有銘文:‘此硯出于星沙古井,有黃龍二年字樣,余得其半,分為兩,一贈云沙老人,一制為研,細若端石,可稱妙品。’可見,發現并制此硯者是一個有雅癖、有品位的文人。我一眼就喜歡上了,花了2.65元買下。捧回家磨墨,果然好用,從此寫字、畫畫,都用此硯。特別是‘黃龍二年’幾個字,安排隨意而妥帖,夸張而不失度,意趣盎然,在我刻印時提供了極佳的范本?!?/p>
我拿起這方童氏收藏“處女硯”細看,側面還以印模法并排塑了三枚漢五銖。
有個朋友得知童衍方偏愛磚硯后,送來一方由晉磚改制的硯臺。這方磚硯長不過四寸,硯池作順水淌流式,前開小深池蓄墨,是磚硯中的袖珍品。童衍方拿過一看,大喜過望,原來是清代名僧六舟上人親自鑿刻的文房用品。六舟法名達受,俗姓姚,為白馬寺僧人,喜歡云游四方,不受法規束縛,善書畫,所作花卉很得徐青藤縱逸之致,尤以墨梅為時人稱道,后在西湖邊上的凈慈寺當家。這個凈慈寺就因濟公和尚而名揚天下。這個和尚也喜歡收藏,金石、拓片、碑版都收,故而阮元稱他為“金石僧”。
再細看,蓋上有六舟上人親自鐫刻的銘文:“晉永寧二年磚,道光辛卯夏五月,游山過澤亭,得于永福寺危垣中,六舟制并記。”
在童衍方收藏的磚硯中還有一方是清末小說家劉鶚的“漢永寧磚硯”。劉鶚寫的《老殘游記》是一部流傳極廣的譴責小說,在中國文學史和社會史學上有重要地位。童衍方所藏的這方劉鶚舊藏的漢磚硯長18.5厘米,寬12.5厘米,厚4.5厘米,磚硯右側有隸書記年:“永寧元年八月”,此隸書細勁清圓,具漢禮器碑神韻,于端嚴整肅中蘊險峭之氣。左側有晚清著名書畫篆刻家趙之琛的隸書題記:“自然室主人珍賞,次閑題?!弊顬殡y得的是黃花梨硯蓋上有劉鶚銘記首題隸書“漢永寧磚硯”五字,后有楷書銘記一篇。
千年磚硯銘刻心跡
童衍方又拿出一方“永康七年磚硯”給我欣賞,這是高絡園曾經把玩過的舊藏。硯的右側是隸書“永康七年歲在丁已作”,左側是幾何紋,磚硯的底端一面是葉潞淵刻的銘文:“元康七年丁已磚,一勺清泉磨麝煙,好畫瑯軒換酒錢。潞淵?!碧斓厣w是老紅木的,由唐云畫了一株修竹。此硯傳到童衍方手中,他難掩欣喜之情,脫口而出地在天頭一面上留下了自己的銘文:“永康永康,得之者昌,勿謂小缺,盡顯蒼茫。己卯小寒,晏方?!?/p>
我問他為什么在珍貴的文物上鐫刻字跡,這算不算損壞原物?童衍方回答,“磚硯是古玩,它承載了前輩文人的生命體驗,但同樣它也是文化人心跡的記錄,那么后人,比如我,有幸有緣得到它后,不會將它束之高閣,而一定要激活它的生命,發揮它的作用,體現它的價值,這才是對寶物的最大尊重。比如用磚硯磨墨寫字作畫,或在磚硯側面或蓋子上銘刻一些書畫,記錄我對它的追尋經歷,以及把玩使用后產生的感情。我在它身上留下自己的心跡和足跡,提升它的文化內涵,請它來見證我的藝術生命?!?/p>
他又補充一句:“當年唐云先生家藏的許多磚硯,也是一直在用的。他不是收藏了八把曼生壺嗎?就拿其中一把來喝茶,老師是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典范?!?/p>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