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劉全明



[摘要] 目的 研究延遲拔除腎造瘺管及沖洗預防感染性鑄型結石復發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溫嶺市中醫院進行治療的48例感染性鑄型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微創治療,觀察組在常規微創治療基礎上延遲拔除腎造瘺管及沖洗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的結石復發率,治療前及治療后不同時間的血清CysC、電解質及致炎、抑炎相關指標水平。 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3、6、12個月的結石復發率分別為4.17%、4.17%及8.33%,均低于對照組(20.83%、20.83%、2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治療后不同時間的血清CysC、電解質及抑炎、致炎相關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延遲拔除腎造瘺管及沖洗預防感染性鑄型結石復發的臨床效果較好,對于結石生成及炎性狀態相關指標均有著較好的控制作用。
[關鍵詞] 延遲拔除腎造瘺管;沖洗;感染性鑄型結石;抑炎相關指標;致炎相關指標
[中圖分類號] R69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6(c)-0043-04
感染性鑄型結石是臨床中治療難度相對較大的結石,本類結石清除難度較大且較為容易復發,同時患者不僅僅存在結石的相關癥狀體征,炎性反應狀態也較為突出[1-2],且臨床較多研究顯示,對于此類患者的治療應囊括早期結石清除效果及結石復發的控制效果[3-4],因此上述兩大方面的要求也成為評估治療干預手段可取程度的重要依據。本研究就延遲拔除腎造瘺管及沖洗預防感染性鑄型結石復發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溫嶺市中醫院治療的48例感染性鑄型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4例。對照組:男14例,女10例;年齡27~63歲,平均(43.3±6.7)歲;結石直徑2.2~5.3 cm。觀察組:男13例,女11例;年齡26~64歲,平均(43.6±6.5)歲;結石直徑2.3~5.4 cm。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部位及直徑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和/或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微創治療方式進行治療,且手術基本措施等無明顯差別,且兩組均留置腎造瘺管。對照組的腎造瘺管留置時間為48 h。觀察組則在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延長拔除腎造瘺管,并且經造瘺管以抗生素和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治療,無疼痛及感染者于留置72~96 h拔除,存在疼痛或感染者則至其癥狀消失緩解方可拔除。
1.2.2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的結石復發率,治療前及治療后不同時間的血清胱抑素C(CysC)、電解質及致炎、抑炎相關指標水平。
1.2.3 檢測方法 取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3、7 d時的外周靜脈血進行檢測,靜脈血標本采集量為5.0 mL,在采集的0.5 h內送檢,且首先以離心機進行離心,離心速度為5000 r/min,離心時間為5 min,然后取離心后的上清液進行檢測,檢測指標包括CysC、電解質(Ca2+、P3-、Na+及Cl-)及炎性指標水平。其中炎性指標分為致炎及抑炎指標,致炎指標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抑炎指標則包括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0(IL-10),其中電解質指標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而其他檢測指標則以ELISA試劑盒進行定量檢測。檢測過程由資深檢驗人員嚴格按照儀器和試劑盒操作說明進行檢測。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6.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的結石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3、6、12個月的結石復發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CysC及電解質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CysC及電解質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1、3、7 d時觀察組患者的血清CysC及Ca2+、Na+、Cl-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而血清P3-水平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致炎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8及TNF-α等致炎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1、3、7 d時,觀察組患者的血清血清IL-1β、IL-6、IL-8及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4。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抑炎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IL-2、IL-4及IL-10抑炎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1、3、7 d時,觀察組患者的血清IL-4及IL-10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血清IL-2水平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5。
3 討論
感染性鑄型結石是臨床中較為復雜的結石類型,此類結石治療難度較大,且術后更易于殘留,加之感染狀態的存在,其更易于復發,因此對于本類結石治療效果的評估更應兼顧短期臨床效果及治療后復發的防控效果。臨床中關于結石復發防控的干預性研究并不少見,但是多數為干預患者術后生活狀態的相關研究,而對于手術中給予的干預性措施的效果研究卻相對不足[5-7],因此,對于此方面的探討空間仍較大,探討價值也較高。另外,較多研究顯示,治療過程中,結石清除不徹底更易于導致復發情況的發生,因此對于手術過程中如何更為有效徹底地清除結石成為防控的研究重點方面之一[8-10]。再者,較多國內外研究顯示,炎癥狀態的存在,尤其是早期炎癥狀態的存在也是導致結石復發的重要因素,另外,機體在炎性反應過程中不僅僅存在致炎反應,抑炎反應對于炎性應激程度的反應價值也較高,且對機體的抗炎能力也有較高的反應作用,因此IL-6、IL-8、IL-1β、TNF-α等致炎指標及IL-2、IL-4、IL-10等抑炎指標的臨床檢測價值較高,而上述指標作為綜合炎性狀態的反應指標,其對于此類患者的炎性狀態反應價值基本得到肯定[11-13],因此對其進行變化的監測也可作為了解復發危險程度的重要指標。
近年來,關于CysC作為近年來研究較熱的一類反應腎小球濾過率狀態的指標,其對于腎臟結石的發生研究價值也較高,通過研究其變化可有效掌握腎小球的濾過狀態,因此對于結石的沉積及形成有較高的研究價值[14-15]。而較多關于機體電解質的研究則顯示,電解質代謝的異常是導致尿石發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Ca2+及P3-的代謝異常對于泌尿系結石的復發有較高的指導意義,因此對其進行變化研究方面的干預極為重要[16-17]。
本研究就延遲拔除腎造瘺管及沖洗預防感染性鑄型結石復發的效果進行觀察研究,并與未延遲拔除腎造瘺管及進行沖洗干預的患者進行比較,比較結果直觀地顯示出延遲拔除腎造瘺管及進行沖洗干預的效果,患者不僅僅結石復發率得到有效控制,且血清CysC,電解質及致炎、抑炎相關指標水平也得到呈現出更好的水平狀態,從而肯定了此類治療方法的臨床優勢,而筆者對其進行優勢原因的分析認為,延遲拔除腎造瘺管可延長各類雜質及積液的排除時間,而采用沖洗的方法進行干預則兼顧了結石排出及感染防控雙方面的效果[18-20],因此綜合優勢極為突出。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延遲拔除腎造瘺管及沖洗預防感染性鑄型結石復發的臨床效果較好,對于結石生成及炎性狀態相關指標均有著較好的控制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天,李遜,何永忠,等.經皮腎鏡下雙頻雙導管碎石系統治療腎臟鑄型感染性結石[J].中國內鏡雜志,2012,18(5):855-857.
[2] 黃廣龍,梁華良,黃伙,等.觀察信宜地區尿路結石患者結石成分及個體化預防結石復發的臨床意義[J].北方藥學,2014,11(7):84-85.
[3] 王宏業,尉繼偉,耿建.上尿路感染性結石行經皮腎取石手術前后對IL-2、IL-6和TNF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13,10(23):38-39.
[4] 鄭嵐鵬,陳愛文,孫明,等.尿路結石成分分析指導患者預防結石復發的健康教育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15):2238-2241.
[5] 李志剛,鄒岳萍,萬賢明,等.飲食干預與衡陽地區尿石癥患者24h尿成石危險因素及復發率的相關性研究:附692例尿結石成分分析報告[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20):1-5.
[6] Akman T,Binbay M,Kezer C,et al. Factors affecting kidney function and stone recurrence rate after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for staghorn calculi: outcomes of a long-term followup [J]. J Urol,2012,187(5):1656-1661.
[7] 劉皎林,王鑫,葛長官,等.鋼鐵重工業地區高溫作業工人復發性泌尿系結石患者血清電解質特點[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14,34(5):696-698.
[8] 雙劍博,陳穎虎,聶歲鋒,等.復發性泌尿系結石患者24 h尿枸櫞酸鹽含量的病例對照研究及結石成分分析[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4,29(2):108-112.
[9] 王于亮,張孝旭,柯佩玲.浙江省溫嶺地區292例尿路結石患者結石成分分析及防治探討[J].中國基層醫藥,2013, 20(11):1707-1708.
[10] 畢建斌,張乃文,畢曉軍,等.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鑄型結石術后結石殘留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3,42(12):1130-1132.
[11] 王逢義,陳家存.B超引導下經皮腎鏡碎石清石術治療腎鑄型結石療效分析[J].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1,13(1):52-54.
[12] El-Nahas AR,Eraky I,Shokeir AA,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for treatment of staghorn stones [J]. BJU Int,2011,108(5):750-754.
[13] Proietti S,Giannantoni A,Luciani LG,et al.Cystoman and calculi:a good alternative to standard therapies in preventing stone recurrence[J]. Urolithiasis,2014,42(4):285-290.
[14] 彭明,顧向明,杜國有,等.泌尿系結石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變化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2):172-173.
[15] 黃翠林,周小龍,冷松柏,等.術前經造瘺管沖洗在感染性腎結石中的應用[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3,33(6):913-914.
[16] Shafi H,Shahandeh Z,Heidari B,et al. Bacteriological study and structural composition of staghorn stones removed by the anatrophic nephrolithotomic procedure [J]. Saudi J Kidney Dis Transpl,2013,24(2):418-423.
[17] 陳亮,李建興,楊波,等.不同腎造瘺管及固定方式對腎結石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3(6):878-881.
[18] Cupisti A,Farnesi I, Armillotta N,et al. Staghorn cystine stone in a 72-year-old recurrent calcium stone former [J]. Clin Nephrol,2012,78(1):76-80.
[19] 鄒曉峰,劉佛林,袁源湖,等.不置腎造瘺管和常規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的對照研究[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0, 25(11):818-820.
[20] Lee SC,Kim CH,Kim KT,et al. Is tubeless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a feasible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ghorncalculi?[J]. Korean J Urol,2013,54(10):693-696.
(收稿日期:2015-01-05 本文編輯:蘇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