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英等



[摘要] 目的 觀察參麥注射液聯合長春西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機制。 方法 收集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腦梗死患者21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各106例。對照組按常規治療方法口服拜阿司匹林并靜脈滴注長春西汀注射液;實驗組口服拜阿司匹林,靜脈滴注長春西汀注射液+參麥注射液;采用TCD腦血流儀動態觀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4 d局部腦血流(LCBF),記錄治療前及治療14 d后兩組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細胞比容等血液流變學指標,計算歐洲卒中評分(ESS)及治愈率。 結果 實驗組能顯著增加LCBF[(81.08±6.11)mL/(100g·min)],降低纖維蛋白原[(2.08±0.17)g/L]、血小板聚集率[(0.61±0.04)%]、全血高切黏度[(5.01±0.27)mPa.s]、全血低切黏度[(8.92±0.75)mPa·s]、血細胞比容[(40.35±4.22)%]等血液流變學各指標,明顯提高ESS評分[(76.73±5.45)分]及治愈率(91.51%),與對照組及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 結論 參麥注射液聯合長春西汀具有增加腦梗死患者LCBF、改善血液流變學各指標、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治愈率的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是合并用藥刺激腦梗死患者血管內皮細胞釋放組織纖溶酶而降低纖維蛋白原,同時抑制凝血酶源活性,促進血栓溶解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進而阻止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增加腦血流量而達到提高治愈率的目的,兩藥聯合應用具有明顯的藥物協同作用。
[關鍵詞] 參麥注射液;長春西汀;腦梗死;血液流變學;局部腦血流;藥物協同作用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6(c)-0126-04
腦梗死又名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腦局部血液供應障礙引起的(如腦血栓形成、栓子、炎癥、損傷等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相應神經功能缺損的臨床證候群[1]。其中又以動脈粥樣硬化所致急性腦梗死最為嚴重,是人類致殘、致死的重要病因[2]。缺血性腦卒中具有起病急、致殘率和病死率較高的特點,是臨床常見的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有超過200萬例的腦卒中新發病例,每年死于腦卒中者約100萬例[3]。故尋找能減輕急性腦梗死炎性反應、改善預后并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的藥物或者藥物配伍成為當務之急。參麥注射液及長春西汀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氣陰兩虛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腦缺血性疾病等[4]。但其配伍聯合使用罕見臨床報道及機制方面的研究,本文就參麥注射液聯合長春西汀治療腦梗死進行了深入的臨床研究,探討其治療機制,為臨床用藥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住院的腦梗死患者212例,患者發病24 h以內并經頭顱CT或者MRI證實,采用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每組106例。其中對照組男65例,女39例,年齡47~90歲,平均(62.32±5.24)歲;實驗組男62例,女44例,年齡46~91歲,平均(60.27±5.97)歲。入選病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標準暨《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5]。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5]:①臨床診斷為腦梗死并經頭顱CT或MRI證實:②發病24 h內的45~91歲住院患者且無性別限制;③初次發病或再次發作但以前未遺留明顯神經功能缺損者;④無腦干出血;⑤歐洲卒中評分(ESS)總分<80分;⑥無嚴重合并癥如心肌梗死、癡呆及精神障礙等疾病。排除標準:①發病24 h內即出現腦疝;②出血性腦梗死或混合性中風;③合并嚴重的心、肝、肺、腎功能不全等疾病;④患腦膜炎、顱內腫瘤等腦部器質性病變者;⑤合并椎基低動脈系統或對側頸內動脈系統梗死者;⑥嚴重癡呆、精神疾病患者;⑦治療期間出現過敏或其他明顯不良反應者。
1.3 藥品及儀器
參麥注射液(大理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93647,20 mg/支);長春西汀注射液(鄭州羚銳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467);拜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100 mg/片);TCD腦血流儀(北京太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治療,二級護理,長春西汀注射液20~3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內,緩慢滴注,加服拜阿司匹林(1片/次,1次/d);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參麥注射液(0.4 g加入0.9%氯化鈉250 mL靜滴,1次/d,14 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
1.5 檢測指標及方法
患者入院后經靜脈(當天及14 d后)取血,參照文獻[7]的方法,測定血液流變學指標: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細胞比容等;由心電室采用TCD行頂葉觀測治療前及治療14 d的局部腦血流(LCBF)。
1.6 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按文獻[6]神經療效評定標準評定,基本治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100%;顯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5%~<90%;有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治愈率=(基本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7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軟件使用SPSS 15.0,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LCBF及ES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當天測得LCBF均較低,對照組LCBF在為期14 d的治療過程中逐漸升高,但未達到正常水平;而實驗組在治療14 d時已恢復到正常水平,與對照組及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實驗組治療14 d后ESS評分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對照組治療14 d后血小板聚集率及纖維蛋白原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其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細胞比容有一定的降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實驗組纖維蛋白原、血小板集聚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細胞比容等均明顯低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治療14 d后,實驗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參麥注射液由紅參和麥冬兩味中藥輔以聚山梨酯等經現代工藝加工而成的復方制劑,呈淡黃色,主要有效成分為人參皂苷、麥冬黃酮、微量人參多糖、麥冬多糖及麥冬皂苷等[8-9],方中紅參具剛健溫燥之性,重在補氣,最能振奮元氣;麥冬則可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兩藥合用,具有益氣固脫、養陰生津、生脈之功效[10]。現代臨床應用已證實其具有良好的改善微循環、增加腦血流量、清除氧自由基、提高心腦供血不足及降低組織耗氧量等栓塞性病癥的缺血耐受性[11]。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心腦血管栓塞及缺血再灌注類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腦梗死后由于腦組織局部缺血缺氧,神經細胞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遭到嚴重破壞,細胞能量代謝發生障礙而觸發機體一系列酶促反應,加速細胞損傷[12]。實驗室檢查可見異常LCBF及EEG,腦組織出現缺血壞死灶[13]。由于腦組織缺氧、缺血性壞死導致損傷神經功能[14];腦梗死多發于動脈硬化基礎上,動脈內膜損傷,造成血小板、纖維蛋白凝聚附著形成動脈血管壁血栓[15]。其發病機制與血管閉塞、狹窄和痙攣、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皮損傷、凝血因子異常活躍、血黏度高、細胞鈣離子超載等因素有關[16]。長春西汀是從長春花中提取并經合成的一種吲哚類生物堿制劑,具有良好的脂溶性,可以透過血腦屏障[17],具有促進大腦新陳代謝、增加大腦組織對葡萄糖和氧氣的攝入與消耗、改善大腦的缺氧耐受力、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18-19]。機體加強腦唯一能量來源——葡萄糖——透過血腦屏障的運輸,將葡萄糖的代謝轉換到更有利的有氧代謝通路,可選擇性抑制鈣離子——鈣調蛋白依賴的cGMP——磷酸二酯酶,增加腦中環鳥苷酸(cGMP)和環腺苷酸(cAMP)水平[20-24]。促進大腦神經元能量代謝,提高腦組織對糖的利用,加速神經功能恢復,也能提高ATP的濃度和ATP/AMP比率[25-26]。為研究藥物聯合應用是否具有藥物協同作用,本研究使用LCBF及血液流變學等指標,評價參麥注射液配伍長春西汀對腦梗死的治療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在使用長春西汀治療2周后,其血小板聚集率及纖維蛋白原明顯降低,LCBF逐漸升高,說明有一定的療效。而實驗組LCBF及血液流變學的變化則更加明顯,數據顯示,在為期14 d的治療過程中,參麥注射液配伍長春西汀明顯提高抗凝和纖溶活性,降低血液黏滯度,減少血小板聚集;在治療7 d后LCBF開始逐漸升高至較高水平,14 d后實驗組LCBF就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同時發現,對照組LCBF維持在低水平達1周,在14 d才接近實驗組治療7 d的水平,說明參麥注射液能顯著提高LCBF,縮短LCBF恢復至正常水平時程,提示參麥注射液具有擴張腦局部血管、增加腦血流量的功能,似與長春西汀有藥物協同作用。
本研究提示參麥注射液與長春西汀聯合應用,具有改善腦梗死后微循環、抑制凝血酶活性、刺激血管內皮細胞釋放組織纖溶酶而阻止血栓形成、促進血栓溶解以降低血液黏稠度的功效,治療腦梗死的效果確切,使用方便,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賈建平.神經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8-179.
[2] 周啟林,田國平.CD40-CD40L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心臟雜志,2006,18(2):239-241.
[3] 王婷,閆詠梅,曹影,等.丹紅注射液治療中風(恢復期)瘀血閉阻證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2):148-149.
[4] 曹旭東,丁志山,陳建真,等.參麥注射液藥理及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0,17(3):104-106.
[5] 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雜志,1996,29(6):379-380.
[6] 陳清棠.腦卒中病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療效評定標準(1995)[J].中華神經雜志,1996,29(6):381-382.
[7] 岑堅,楊平地,沈建良,等.參麥注射液對腹部開放傷合并海水浸泡犬血氣和凝血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2, 9(32):84-86.
[8] 葉泉忠,程瑾,劉龍群,等.參麥注射液聯合生長抑素對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10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5):68-71.
[9] 劉麗丹,支曉陽,許偉瑩,等.米力農聯合參麥注射液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指標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7):69-71.
[10] Cheng JY,Huang JC,Liu GY,et al. Effect of shenmai injec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hippocampal c-fos gene of rats with ischemic cerebral injury [J].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5,9(32):228-229.
[11] 賈鳳玖,姚衛華,趙青山,等.參麥注射液和參麥注射液聯合應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鈣蛋白T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11):1385-1386.
[12] 楊樹源,楊新寧.急性腦創傷后繼發性神經細胞損傷的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4,20(2):91-95.
[13] 歐陽修河,尹睿,張潁,等.參麥注射液對無創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嚴重呼吸衰竭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26(7):608-611.
[14] 趙俞平,武紅斌,焦俊利,等.長春西汀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50例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12):1517-1518.
[15] 劉士平.腦梗死應用參麥與腦心通聯合治療臨床觀察[J].醫學信息,2013,26(11):513-514.
[16] 歐陽欣,于挺敏.長春西汀聯合巴曲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分析[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1,3(9):1050-1051.
[17] 曹秀梅,應風博.依達拉奉、長春西汀、疏血通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0):4515-4516.
[18] 周金龍.長春西汀聯合疏血通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8):944-945.
[19] 陳炳,劉曉萍,楊勇,等.長春西汀治療腦梗死后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9(4):61-62.
[20] 劉孝玲.高齡腦梗死患者天丹通絡膠囊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33例[J].世界中醫藥,2012,7(6):510-511.
[21] 劉榮啟.丹參酮ⅡA璜酸鈉注射液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8):111-114.
[22] 曾廣金.醒腦靜注射液治療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6):48-49.
[23] 何來鵬,王欣.腦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多項相關血液指標的表達變化[J].現代醫院,2014,14(5):69-71.
[24] 鐘志耕,李又佳.人尿激肽原酶治療部分前循環腦梗死遠期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現代醫院,2013,13(8):16-18.
[25] 楊輝.依達拉奉聯合腦蛋白水解物治療老年大面積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4,9(1):31-34.
[26] 何苗,李敏清,文曦娜,等.燈盞花素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3,8(1):61-62.
(收稿日期:2015-01-10 本文編輯:張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