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
摘要:煤炭企業去產能是新發展理念的重中之重,如何去產能是擺在煤炭企業面前迫在眉睫的問題,煤炭企業去產能不是簡單的“加減法”,只有通過職工分流、人員安置、資產重組、優化管理等手段,從而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才能實現科學的去產能。在去產能期間,最主要的就是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通過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提高認識、堅定信心;通過制定相關人流轉的配套政策,來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對流轉人員提供政策、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支持、以提高流轉人員自主創業的能動性。
關鍵詞:煤炭企業;去產能;基層黨組織
近年來,受經濟增速放緩、能源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煤炭需求大幅下降,供給持續過剩的矛盾進一步突出,導致煤炭價格持續下跌,煤炭行業陷入虧損困境。化解產能過剩是保持供求基本平衡,推動煤炭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煤炭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這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任務,必須在認清傳統煤炭企業大多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技術落后,債務過重,部分煤企還存在企業辦社會的現象,客觀分析去產能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橋頭堡作用,做好職工的思想安撫和政策宣傳工作,采取有效預防措施,確保去產能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去產能造成職工就業壓力增大
去產能隨著部分產能落后、僵尸企業的淘汰關閉,導致大量員工面臨失業和再就業。據預測,去產能將造成數百萬的職工失業,富余人員需要通過其它就業形式轉崗安置就業。根據調查,富余人員安置形勢較為嚴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分流人員技術較單一,轉行有難度;長期從事井下工作,不適應外部其他工作;分流人員年齡偏大,重新擇業困難;對工作收入要求不高,希望新工作在當地,可以兼顧家庭;希望創業和轉型,但是沒有資金和平臺,對出路有很大顧慮等。富余人員更愿意接受的排名前三的安置方式分別是:特殊工種提前退休、安置到本企業其他部門、實行內部退養。而內部待崗,按最低工資標準發放生活費;聯系其他企業,實施“走出去”,幫助職工再就業;政府部門提供的公益性崗位;政府部門幫助聯系或者推薦的相關工作等方式,并不太受歡迎。在調查中,富余人員高齡化、職工素質普遍偏低的問題較為突出。
(二)去產能企業資產債務處置困難大
長期的煤炭市場需求低迷,煤炭價格持續下滑,多數煤炭企業現金流緊張,產能過剩企業大多都是高負債,有些企業債權債務關系異常復雜,既有銀行負債,又有企業之間的應付賬款及擔保等,這些“三角債”處理不好易引發金融風險。而這些效率低、負債高的企業占用了大量信貸資源,銀行擔心信貸風險,對整個行業產生戒備情緒,導致行業內一些效率高、負債率低的企業卻得不到應有的金融支持。錯綜復雜債務導致企業經營困難、兼并和重組的難度加大、銀行不良資產債務處置存量增加、資源整合過程中的遺留問題難以解決。此外,鑒于煤礦生產的特殊性,大部分資產進入地下巷道和設備,在煤礦破產清算時,基本無法收回,這些資產和負債難以通過市場手段處置。
(三)地方政府、企業去產能決心不堅定
地方政府對去程能的決心不大,一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和煤炭需求的長期趨勢缺乏了解,把當前煤炭的需求失衡歸結于行業的周期性波動,對未來煤炭需求增長仍存在僥幸心理,不愿降低或退出煤炭生產能力。二是以煤炭作為支柱產業的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地方財政收入和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在短期內煤炭產業去產能將導致這種形勢更加雪上加霜,從而存在積極性不高、等待觀望、被動應付等情緒。煤炭企業所轄礦區還未開采或剩余開采量大,前期投資大且未進入收益期,現在要求去產能,造成企業生產成本上升。企業若停產,前期投資均化為烏有,損失更大。若繼續生產,前期留有的利潤仍可以堅持。因此,出現了繼續生產搶占份額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還要保障職工基本生活費、繳納社保、支付經濟補償金、轉崗培訓,資金壓力加大。
二、去產能過程中的對策與方法
(一)做好職工思想工作、職工安置作為首要任務
在去產能過程中,基層黨組織要抓好干部、黨員、職工的政治學習,充分運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頭貫徹落實去產能的各項政策,保證去產能的政策宣傳的廣泛性和實用性。在貫徹落實到實際執行過程中,煤企可以通過轉崗就業、內部退養、公益性崗位安置等多種渠道,合理安排分流職工,穩步推進職工安置工作。一是基層黨組織要大力宣傳職工自謀職業創新發展,積極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促進企業人員主動融入市場再就業和創業,拓寬就業渠道。充分利用基層黨組織的黨員代表和基層員工的緊密性來鼓勵職工自主創業。二是通過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廣泛宣傳并協同行政部門與職工充分協商,將一些安置富余人員分流道產能不足的優質礦井,確保富余人員安置到位。三是對實在不能實行市場就業的困難職工,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幫扶作用,積極幫助他們向政府申請資金支持,政策幫扶,對他們進行妥善安置。總之,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用心關愛每一名職工,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妥善安置職工,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二)做好轉型時期的監督,多渠道處置去產能企業債務
在去產能過程中,資產債務重組難免,在運作過程中,要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同時也要靈活處理,在此過程中,基層黨組織要結合企業發展現狀,一方面是做好資產處置過程中的監督職責,把紀律挺在前面,做好“戒尺”的作用,另一方面還要針對轉型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進行合理處置,做好黨組織為深化改革、轉型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
(三)政策宣傳到位,積極推進去產能工作
基層黨組織要配合政府做好煤礦企業政策宣傳,引導企業認清形勢,堅決查處煤礦關閉期間超能力、超強度生產、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情況下組織生產、關閉退出后仍繼續生產等非法違法行為,確保關閉到位;基層煤炭企業要認清“穩增長”和“穩效益”的關系。從“穩效益”角度來說,這些行業有必要大幅度減產,以達到新的平衡,然后產品價格回升,企業恢復盈利。新的均衡點比原來的低一些,在一段時間內,生產規模收縮,增長速度放緩,在這種情況下,便存在“穩增長”和“穩效益”誰服從于誰的問題。減產以后價格回升,企業恢復盈利,對他們是有好處的,但問題是大家都希望別人減自己不減。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如果總是這樣持續下去,這些行業長期處于虧損狀況,財務狀況會越來越差,一些好的企業也會被拖垮。基層黨組織要從根本做起、從基層做起,廣泛宣傳,使企業、政府和職工認識到“去產能”是必須要做的,早做比晚做好,早做早主動,損失小一點,還能夠比較早地從困局中擺脫出來。
綜上,為完成煤礦去產能任務、推進煤礦企業轉型升級,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不可動搖,同時,在企業在當下國家化解過剩產能、關閉落后煤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環境下,煤炭企業未來的發展必然有陣痛,這些變化勢必會對職工的思想、心理及企業的穩定工作帶來較大的影響,這些都給企業黨建思政工作開展帶來了新的挑戰,我們必須認清當前黨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通過創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以適應當前煤炭行業去產能新常態下的新要求,盡快完成去產能任務。
參考文獻:
[1]黨組織在本質安全型礦井建設中的政治保障作用.劉偉.《金田》 2013年7期
[2]現階段我國工業產能過剩及去產能的形勢分析.韓國高.《科技促進發展》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