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梅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力求面向全體,為每個學生學習英語奠定基礎,倡導課堂教學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師激勵與引導下,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勇于實踐,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情境中認知、活動中訓練、任務中運用” 我們在這種教學模式的指導下進行著摸索與探求。
下面就小學《學英語》冀教版第四冊Lesson30淺談一下我的教學思路與點滴體會。
一、 課堂上創設情境,認知新語言,以新激趣,以趣促學,吸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課堂導入是新內容的開始,是檢測能否使學生進入學英語的狀態,因此此環節是教學中的關鍵,且導入方法要不斷更新。e.g 問答式(師生問答;生生問答。)、值日生制度(學生之間的問答、表演等有關課文內容。)、歌唱式導入等多種形式,本課我選擇了歌唱式導入:
Hello! Boys and girl. Our old friend Danny comes here again. This lesson he will play games with us. Listen! Lets sing and play with him. 我打開錄像,和學生共同唱起以前學過的“Do the Hokey Pokey” song: “Put your right hand in…”并和學生一起隨Danny做游戲動作。一曲歡快的歌曲把學生的興趣一下調動了起來。之后我又不失時機問到:Do you like this song? Do you like to sing? Do you like to …?Ect。
Now, work in groups.(小組練習)
學生以小組進行練習,因組中人少,組員會爭先發表見解,不會說不好而不敢發言。教師進行巡回指導。之后找三四組進行情景表演,他們可以邊說邊用動作或語言描繪自己的喜好。例如,I like to sing a song. 并唱兩句英文歌;I like to draw pictures. 做畫畫的動作,以及其他有關愛好句子及相關動作。
此時教師抓住機會適時的問到:What does A like to do? Whats As favourite school work?
其答語Her favourite school work is to read books. His favourite school work is to draw pictures.Your favourite school work is to write.…這是我們本課的重點與難點。我們也就輕松進入新知識傳授的階段——情境中認知新語言。
二、加大活動練習量,提供活動情景與內容,使新知識入腦、入耳、入心。
本節課新授內容不難理解,關鍵在于句型My favourite school work is to ….的練習,.為了幫孩子們記憶新內容并與舊知識區別,我編了一首小歌謠:
Favourite colour, favourite food,
色、物名詞緊跟is后
Favourite work 卻不同,
要想表達is 須連to,
to后接動(表示動作的詞)記心頭。
引導同學們以手作快板反復讀幾遍,輕松活躍,易記易懂,本課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為了進一步加強練說新語言,我采用的練習形式有:全體,個體,Chain drill(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問), pair work(同桌互說)等。
之后,我布置了寫的任務,做活動手冊第二題,之后以小組為單位訂正,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空間。
三、任務中運用語言,讓課堂充滿活力,學中玩,玩中學。
運用語言時,要不時變換新花樣,不要總是枯燥地去背、去寫,有時教師給出情景,學生也總是圍繞教師思路去說,而不能滿足全體。為了尊重大多數的學生的情感需求,促進各層次的學生充分交流。任務設計要具有真實性、交互性、交際性。發揮每個人的長處,互幫、互補、互促。
本課我設計了一場獨特的活動——爭當小記者進行采訪。要求:一律用英語交談,有筆錄;他們可運用本課的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也可用以前的句型。在限定的時間內看誰采訪的問題多,涉及的人多。可以問自己的好朋友,也可問任一同學。在競爭與新方法的驅使下,學生的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惟恐落后,就連平時不愛開口的學生也會動起來,同時教師適時給予他們鼓勵,幫他們樹立信心。
最后為了鼓勵學生和表揚學生,老師獎給全班一件禮物:Youve done very well. Ill sing a new song for you。
輕松愉悅歌聲后結束本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游戲、歌謠、歌曲更能體現兒童的心理特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創造一些愉快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受樂趣,看似玩,其實學,不知不覺之中學到知識。從而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