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于電子商務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1世紀,電子商務的出現推動了國際貿易的有效發展,這一發展局勢使我國傳統貿易得到了充分創新,使經濟結構得到了不斷完善,并對現代經濟生活起到一定影響。
關鍵詞: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研究
與傳統貿易方式不同,電子商務以此為基礎,利用信息技術為主的一種新的商業運營方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商務得到了廣泛應用,將電子商務應用到國際貿易中可以充分解決各種問題。筆者將分別從: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積極作用、基于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有待解決的問題、基于電子商務下促進國際貿易發展的有效對策,三個方面來闡述。
一、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積極作用
電子商務問世以來,傳統貿易受到了激烈的沖擊,對國際貿易發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換言之,電子商務使傳統國際貿易有效創新,突破了不同國家的時空界限,同時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降低了國際貿易運營成本,大大提升了國際貿易交易效率。筆者將對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積極作用進行分析。
(一)突破了不同國家與地區間的時空界限
傳統國家貿易的應用,盡管能發揮一定作用,但在時空、地理等方面還會產生一定限制作用,導致信息傳遞受到影響。
一些外貿企業為了更好地實現國際貿易,在境外設置了辦事處、子公司、分公司,使海外市場不斷拓展,通過關稅壁壘、配額制來預防各種風險的產生,實現對來企業進入限制,這些現象均會對貿易發展形成影響。
電子商務模式的誕生,使外貿企業獲得了更多相關信息,尤其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下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來獲取信息。企業通過官方網站的建立來向客戶展示產品,加強對企業的深入理解,為企業與用戶間構建一個溝通橋梁。
基于這種情況下,不論用戶身在何地,通過互聯網可加強對產品的深入了解,促進了企業營銷環節的有效優化,充分縮短了用戶間的距離。
(二)為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新契機
中小企業因自身規模限制,其難以往往高于大型企業。大部分中小企業具備服務、產品優勢,由于投資力度小,導致中小企業難以融入到國際競爭當中。依據電子商務模式,中小企業改變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尷尬境地,通過互聯網技術可實現企業的資源共享,基于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不再依賴傳統方式對市場信息進行收集,能與大型企業共同競爭發展契機。舉個例子:上世紀90年代中期創辦的Netscape公司,該公司盡管初期規模過小,但在電子商務模式的應用下,公司股票市值飆升,成為中小企業高速發展代表之一。
(三)實現了數字化智能管理
電子商務管理中,EDI技術使國際貿易便利化及智能化大大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EDI技術的應下,企業可隨時對訂單查詢、檢索,并根據電子訂單對產品進行安排,不僅縮短了產品生產周期,提升了企業管理水平,另外國際貿易貨款支付的電子化使資金流通安全性大大提高,使運輸成本有效降低,在運輸過程中實施了智能監控,從而確保貨物及時到達。
(四)大大降低外貿企業成本
電子商務為國際貿易發展注入了新的發展契機,這種新的交易模式,能實現不同客戶與不同國家間的線上交流,另外電子商務的應用使企業運營成本大大降低,使企業獲取了更多利益。通過材料價格的對比,企業選出優質的原材料,大大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
(五)外貿直銷型模式轉變助推作用
通過電子商務的交易、服務等平臺,跨境電商可實現多個國家、企業直接與消費者進行交易。相較于以往的國際貿易,跨境電子商務在進出口方面環節簡化、時間短、效率高。原因在于,在外貿電商服務中,以往貿易中的一些中間角色被弱化,部分角色被替代,批發商、貿易商等中間成本被擠壓,此部分成本轉變為生產商利潤、電商平臺傭金、消費者價格優惠,致使產品價格中成本下降,以促進制造商、消費者的雙贏。例如,義烏是我國著名的小商品批發市場,近年來也實現了外貿電商的發展,“義烏全球網貨中心”得以建成,傳統批發貿易得以轉型,“義烏全球網貨中心”上線之后,對義烏本地的7萬余家商戶進行了集合,商品種類達千萬種,全球各地的采購商可直接從此平臺上下單,通過倉儲物流系統的應用,義烏的商品以“在線批發”的形式在全球實現了網絡直銷。實際上,跨境電商屬于外貿的一種轉型,使中國制造實現了貨通全球,中國制造不斷向中國創造轉變。
(六)貿企業生產模型方面的助推作用
與以往的貿易對比,跨境電商單筆訂單數量不多,甚至為單件,主要是由于跨境電商促進了單個消費者與單個企業之間的交易。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海外的大部分進口商在資金壓力、資金風險等影響之下,逐漸轉變大額采購為中額、小額采購,轉變長期采購為短期采購,單筆定金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超過3萬美金的訂單大量減少。基于此背景,互聯網便捷的優勢明顯突出,為零售、小額批發提供了便利。另外,以往貿易模式大多為大額的交易,為“集裝箱式”,但跨境電子商務影響之下,逐漸向“碎片化”轉變,小批量、多批次的交易逐漸增多。某對外貿易企業總經理表示,大單、小單之間的差異不僅僅為金額與商品數量之間的差異,而是在對大批量的訂單進行處理時,較大的庫存量會對大筆流動資金進行占用,因此發展的重點是對上游供貨商的關系進行維系,使資金得到保證。以往10萬元的訂單交貨期通常為3個月左右,前期付給工廠的訂金變要壓3個月,而在現階段,即是訂單為1000美元,交貨也僅需1周左右,且此類訂單持續有,付給的工廠的訂金隨之減少,加之訂單進行滾動式的交貨,一般無需對訂金進行追加。這樣一來,企業能夠將更多的流動資金用于發展、擴大上,以促進其生產模式的不斷升級。
二、基于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有待解決的問題
(一)網絡安全問題
電子商務模式通常以網絡技術為基礎,而網絡本身就是一個開放平臺,基于這一特點網絡安全問題極易發生。全世界網絡用戶多達幾十億,因此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尤為重要。網絡安全對電子商務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信息竊取:如若未對網絡進行加密處理,便會導致相關數據嚴重流失,泄露更多商業機密,導致信息被篡改,一旦入侵人員掌握相關信息后,便會利用不同技術對信息進行編造,最終導致錯誤信息嚴重損失。
(二)法律法規不健全
迄今為止,40個多國家對電子商務法律進行了構建,使電子簽名活動得到充分規范,確保電子交易安全,對電子商務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總而言之,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對國際貿易發展起到不良影響,一旦出現問題后,難以解決。
三、基于電子商務下促進國際貿易發展的有效對策
基于電子商務下,為促進國際貿易有效發展,還應采取有效對策,如:加強政府干預、企業積極轉變發展模式,詳情如下。
(一)加強政府干預力度
一項政策被提出后,政府是引導者,承擔著對通過政策導向為引導企業向正確方向發展的責任,也承擔著通過輔助政策對企業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的責任,需對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建立,以對外貿企業的轉型進行促進。近年來,我國政府對跨境電子商務極為重視,不斷對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及所帶來的利益進行分析,積極對相關的政策進行了出臺,以為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支持。但為促進外貿發展,政府還應該對相關政策進行完善,主要如下:第一,對跨境電子商務方面的法律、法國進行完善,使跨境電子商務更為規范、安全。第二,對跨境電子商務基礎設施進行完善,為外貿的發展提供物質方面的支持。第三,對專業化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進行構建,以促進外貿的專業化、專業化發展。總之,在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的發過程中,政府應該提供基礎設施、法律法規方面的支持,以為跨境電子商務與外貿之間的良性互動與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持。
(二)企業積極轉變發展模式
基于電子商務模式下,外貿企業應該積極融入到此環境,主要參與競爭,以實現企業的轉型與升級。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對專門的跨境電子商務部門進行建立。在現階段的企業發展中,跨境電子商務是新型且有力的助推器,企業應該提升對跨境電子商務進行發展的重視程度,對專門的部門進行建立,專門負責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時,企業應該積極對跨境電子商務團隊進行組建,通過吸引高端人才、強化現有人員等措施對一個高素質的跨境電子商務團隊進行阻力,使其從企業內部平臺、貿易、物流等方面對企業對外貿易展開細致的規劃與發展,以促進企業對外貿易的健康、穩步發展。(2)強化海外聯系。在跨境電子商務進行貿易往來的過程中,需與多個國家、民族進行交流,而不同的國家、民族之間在文化、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可能會使貿易過程中出現分歧。對此,企業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前,應該對其進行全面的了解,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與其展開溝通,以使貿易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同時,企業與企業進行貿易的過程中,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屬于第三方平臺,能夠承擔公證人的角色,并對商品、金錢進行中專。因此,企業可對這一點進行充分應用,以使交易過程中的風險降低,并提升兩個企業之間的信任感,以使企業與企業之間能夠順利合作。
結束語
為促進國際貿易發展,應將電子商務模式應用其中,這種全新管理手段的出現使傳統貿易形成一定沖擊,本文對電子貿易對國際貿易造成的積極影響進行了分析,同時也對消極影響進行了闡述,在金融危機之下,電子商務更具活力,廣泛應用電子商務,是中小企業應對危機的有效手段,相關外貿企業能夠穩步、可持續發展,進而使對外貿易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作者簡介:趙少華,男,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教師,碩士學位,高校講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工程。